登陆注册
3322

2021年,国家会在这几个领域给你发红包

锤子财富2020-12-31 10:12:130

原标题:2021年,国家会在这几个领域给你发红包

2021年,国家会在这几个领域给你发红包

2020年让人感慨万千,即将来临的2021年对我们是否能更温柔一点呢?在本文中,我拣几个好消息讲一讲。

股市长期赚钱效应还在

2020年7月,指数的大涨让很多人惊呼“牛市来了”,我也应景写了一篇文章《在牛市里,你要骑上一匹快马!》,建议大家通过买基金的方式分享股市收益。但随即指数便被困在“3200点-3500点”的箱体中区间波动,持续考验并消耗着投资者耐心。

临近年底,很多券商发布2021年策略报告,乐观者预测指数突破4000点,甚至还能向上再看1000点;也有悲观者担心指数仍无法挣脱箱体波动格局。不过,在很多人看来,2021年的投资收益大概率难以媲美2019年和2020年(截止2020/12/17)。这两年,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36%和22%,创业板指数更是录得44%和55%的靓丽表现,同期市场交易量也是逐年抬升。

2021年,国家会在这几个领域给你发红包

面对量价齐升的表现,谁也不能否认过去两年已是牛市;但也正因为过去表现太好,市场才对2021年能否再创佳绩心存疑虑。

分析师靠股市预测吃饭,但投资者不能靠预测来赚钱。对投资者来讲,一年的涨跌不可能精准判断,投资布局只能着眼于长远——未来三五年内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归根结底是对十四五期间经济转型和增长的信心。

只要这个信心是足的,股市长牛的基础就是扎实的,三年内不用的钱继续在2021年买入就没有错。至于买什么,还是建议买基金。

以国内1700余只股票型开放基金为例,今年以来加权平均收益率高达48.9%,算数平均收益率为31.3%,中位数为29.6%。把时间拉长,近三年(其中仅783只成立3年以上)加权平均收益率81%,算数平均收益率48%,中位数41%。足以吊打其他主流理财产品。

再以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例,自2015年1月起,每周的周一定投1000元,截止到2020年12月共计投入31万元,收益16.6万元,总收益53.57%,年化收益14.43%,同样吊打其他主流理财产品。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2021年无论指数升到4000点还是跌至3000点,长期看都是相对较低的点位,可以继续买入基金,长期赚钱效应还在。

此外,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只剩下股市了。随着居民财富逐步流入股市,会对股市形成长期支撑。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比高收入群体的买无可买,中低收入群体未被满足的消费缺口最大,消费意愿更强,在同等增量收入中会拿出更高比例用于消费。所以,无论是基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有序,还是经济层面的促消费、内循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夯实中等收入群体都是基础和保障。

过去十年,在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中,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这是好事,但不可否认,缩小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也同样重要。

2021年,国家会在这几个领域给你发红包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要推进共同富裕,大致来说,共有提高工资收入、拓宽财产性收入、税收调节三个途径。具体措施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讲明,主要包括: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2)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3)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4)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

2021年,GDP高增长值得期待,加薪有了基础。2020年GDP增速被疫情砸出一个坑,2021年触底反弹,有望实现高增长。如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预测,2020年全国GDP增速将在1.9%-2%之间,2021年有望达到8%。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面对8%的经济增长,很多人可以期盼一次像样的加薪了。

拓宽财产性收入,更多要指望资本市场。调查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家庭金融资产中,九成以上为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和基金占比仅为9%,提高财产性收入,要持续扩大股票和基金占比,从这个角度看,A股的长牛、慢牛至关重要。

税收调节,2021年有望看到一些新变化。在经济高速增长四十年以后,社会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财富,为财产税(主要是房产税和遗产赠与税)创造了条件,财产税的开征则能为继续降低收入税(工薪所得、劳务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创造条件,在一增一减中优化收入分配。

当然,收入分配优化是个持续渐进的过程,2021年未必能有大进展,但趋势很值得期待。

从促消费中受益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作为十四五开局第一年,在收入分配之外,2021年还有望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新举措,每个人都可能从中受益。

比如各位“打工人”的休假问题。这几年下沉市场崛起,“有钱有闲”是最受认可的一个原因:买房压力小所以有钱,工作节奏慢所以有闲。有钱有闲才有高品质生活,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才有发展空间。

就一二线城市而言,有钱的消费者很多,但有闲的很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商品消费需求满足率高,服务消费仍有很大潜力,因为前者消耗金钱,后者还需要消耗时间。为激活服务消费潜力,必须给年轻人更多自主时间,所以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方向已经明确,相信大家的休闲时间会越来越多,生活品质也能越来越高。

再比如压制消费需求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难题,在2021年大概率会出现一些破局点。整体方向是逐步降低家庭层面的支出,由社会公共服务进行承接,以降低个人的负担和后顾之忧,激活消费活力。目前看,发展普惠型养老、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大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推动教育均等化、房住不炒、租购同权、合理调控租金水平等正成为未来政策的着力点。

此外,对于消费主义的认识有望更趋客观。就国内情况看,过去几年,消费主义思潮逐步崛起,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消费升级进程;但其弊端在疫情之下被放大,又引发了广泛的反思与争议,也在相当程度上逆转了消费行为。

从各国历史来看,在相似的发展阶段几乎都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无他,消费崛起必然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

经济发展初期,自我实现追求的是温饱和安全,这个阶段,民众满足于攒钱存款,勤俭节约是主流文化诉求;经济发展处于中高级阶段时,自我实现更多地侧重享受生活、要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勤俭节约不再是唯一的声音。这个时候,节俭与享乐的持续相抗会成为一种显着的社会文化现象。

考虑到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消费热潮只是刚刚兴起,这种争议,更像是“进两步、退一步”中的暂时后退,主流文化对消费的接受度,预计会越来越高。具体参照《“精致穷”背后的真相!》。

对未来保持一份敬畏

好消息暂且说这么多吧,接下来再泼一点冷水。

虽然本文对2021年做了一些乐观预测,但未来变幻莫测,没有谁能看清它的样子。

在《管理咨询的神话》一书中,咨询顾问界专家马修?斯图尔德评论说,“就后知后觉而言,战略家的理论总是100%精确的,但是,当把他们的理论投向未来时,战略家整体上都表现得极为糟糕。”这句话或有绝对之处,但的确点出了预测之难。

面对即将来临的2021年,我们需要一些预测带给我们确定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所有的预测(比如上文的几个预测)都可能错得离谱。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始终对未来保持一份敬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着眼于长远、稳步前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