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9

4月经济恢复速度放缓,人民币破七央行喊话丨一周热点回顾

锤子财富2023-05-20 09:40:180
其他热点还有: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国家金监总局挂牌,领导班子亮相

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市举办。各方共同发布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下称“宣言”)和《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下称“清单”),其中清单包括54条主要合作共识和倡议、19个中方倡议成立的多边合作平台以及9个多边合作文件。

各方宣布,以举办此次峰会为契机,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为一方,中亚国家按国名首字母排序为另一方,双方轮流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于2025年由哈萨克斯坦主办。各方将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充分发挥本国外交部门作用,研究成立常设秘书处可行性,全方位推动中国-中亚合作和相关机制建设。

各方愿全面提升贸易规模。挖掘中国-中亚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潜力,拓展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简化贸易程序。

各方强调,加快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发展中国-中亚-南亚、中国-中亚-中东、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包括中-哈-土-伊(朗)过境通道,途经阿克套港、库雷克港、土库曼巴什港等海港的跨里海运输线路,发挥铁尔梅兹市的过境运输潜力。各方指出完成中吉乌铁路可研工作的重要性,将推进该铁路加快落地建设。

各方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支持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

【点评】中国-中亚峰会峰会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注入更多动力。

各方共同发布的宣言为中国-中亚未来合作绘制了宏伟蓝图,涉及安全、贸易、交通、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并达成了多项合作项目。2022年,中国同中亚五国提前实现7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较建交初期增长上百倍,其中中国自中亚国家进口农产品、能矿产品同比增长超过50%。在宣言中,双方在农业、能源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绿色合作、数字贸易等成为高频词,有望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

交通基础设施是一切合作的基础,中亚在欧亚大陆交通枢纽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和中亚国家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更好促进双方经贸往来,也将进一步打通中国与欧洲的通道,让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4月经济恢复速度放缓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了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

工业方面: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7%。

消费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9%。

投资方面: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7%,比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6.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2%。

就业方面: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

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向好因素累积增多。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内生动力还不强。下阶段,要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积极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评】总体来看,4月经济恢复速度放缓,工业、消费等指标同比增速有所上升,但低于市场预期;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扩大。这些表现均表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导致前期积压的需求在一季度集中释放后,经济内生需求无法及时接续。

专家认为,目前经济复苏的主要掣肘仍然是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这种情况下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友好性,以切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应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月全国财政收入大增70%

财政部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1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5610亿元,同比增长14.8%。

1~4月,全国税收收入70379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国内增值税27923亿元,同比增长58%;国内消费税5893亿元,同比下降17.9%;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

4月单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830亿元,同比增长约70%。

【点评】4月全国财政收入大增,主要原因是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导致基数较低。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去年4月全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当月退税规模约8000亿元。随着今年税收政策回归正常,税收收入也相应大幅增加,前4个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大增58%。

不过,从其他税种情况看,消费税增速下滑较大,个税增速也罕见下滑,表明居民收入面临下行压力,消费意愿仍然低迷,有待进一步提振。

国家金监总局挂牌,领导班子亮相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8日正式挂牌。人社部网站显示,国务院任命李云泽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任命曹宇、周亮、肖远企、丛林(女)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此前,李云泽已担任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至此,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领导班子正式亮相。

在18日的揭牌仪式上,李云泽表示,将全面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亮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担当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筑牢守卫国家金融安全的钢铁长城。

【点评】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银保监会退出历史舞台,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正式从“一行两会”向“一行一局一会”(央行、金监总局、证监会)新格局迈进。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构建“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监管格局,有助于统一监管尺度、提高监管效率,形成全覆盖、全流程、全行为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着积极意义。

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新能源车下乡迎利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11项具体举措,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意见提出:

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提高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

鼓励有关汽车企业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加大农村地区汽车消费信贷支持。

【点评】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但相比之下,农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较低。农村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影响消费的突出短板之一,有必要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意见》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一一破解上述瓶颈问题;同时推动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提供消费券、以旧换新奖励等多元化购买支持政策,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购买使用。这些措施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新增海参崴为境外中转港口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公告,6月1日起,吉林省新增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为境外中转港口。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负责人15日对此回应,为降低东北地区大宗货物南运物流成本,从2007年起,我国按国际中转业务,同意该地区货物运至毗邻国家港口中转再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入境。国际中转是一项国际通行的海关业务,中方已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

为解决东北商品运输困境,2007年海关总署决定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允许黑龙江省货物通过包括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在内的多个境外港口开展国际中转业务,相关业务运行良好。

【点评】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黑龙江、吉林等地缺少出海口且陆路运输能力有限,其物资难以及时运往南方,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将当地货物“借道”国外港口运往中国南方,不仅可以解决运力问题,还可以极大缩短运输路程、降低运输成本。海关总署2017年算了一笔账,如将货物从黑龙江绥芬河运往江苏太仓港,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每个集装箱可以节约运费约2000元。此外,在近期中俄贸易量大增的背景下,新的出海口也将促进两国经贸发展。以上积极因素都将有力推动东北经济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央行:当前没有通缩,向“稳健的直觉”靠拢

央行15日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删除了“不搞大水漫灌”及“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中长期看也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报告指出,近几年,全球经济面临的超预期冲击较多,经济环境和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较大。在此情况下,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的把握可采取“缩减原则”,符合“居中之道”,即决策时相对审慎,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适当向“稳健的直觉”靠拢。

报告强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点评】在去年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曾提出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不过随着今年CPI持续回落,央行对于通胀风险的担忧已经解除;同时对于近期市场的通缩担忧也明确予以否认,强调“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报告删去了“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

报告对于利率水平提出的“缩减原则”“居中之道”“稳健的直觉”等措辞,也引发市场关注。机构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利率下行空间较小。报告发布当日MLF降息预期落空,

人民币再破7,央行释放稳汇率信号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震荡回落。17日,人民币对美元自2022年12月首次跌7关口,随后几日持续下探。

19日央行发布消息,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18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会议指出,近期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并存,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显现,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不断,推升了市场避险情绪,对美元汇率短期偏强形成支撑,人民币汇率近日双向波动态势明显。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拥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币汇率也有纠偏力量和机制,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上述会议消息出炉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应声走高。

【点评】4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落空下美元短期反弹,是这波人民币汇率下行的两大因素。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修复,美元在美国经济下行趋势下承压,人民币会重新上扬。银河证券研报预计,这个时间点要等到今年下半年。

其实,人民币“破7”只是一个心理上的整数关口,并不存在客观的风险含义。2019年、2020年和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曾三度“破7”,但不久又重新走强,因此对于汇率破7应抱有平常心,不必太敏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