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连续8个月“按兵不动”,二季度是否有下降空间?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揭晓,连续第8个月保持不变。
市场分析均认为,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回升,楼市较快回暖,降低了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的必要性。若二季度楼市回暖过程出现反复,不排除在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不动的同时,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
LPR继续“按兵不动”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期持平。
对于新一期LPR继续“按兵不动”,市场并不意外。
4月MLF利率维持不变,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4月17日,央行开展MLF操作,“加量不加价”,中标利率为2.75%,继续与上月持平。
“一般而言,如果MLF利率未变,则当月LPR调整的可能性较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LPR由两部分组成,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加点,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中标利率。本月MLF中标利率未变,已经意味着本月LPR下降的可能性较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自2019年8月LPR报价改革以来,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只在2021年12月1年期LPR报价和2022年5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做过两次单独下调,其他月份两个品种的LPR报价均与当月MLF操作利率保持联动。由此,4月MLF操作利率不变,实际上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
此外,受前期“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以及居民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影响,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91%,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加之伴随经济修复预期增强,近一段时间DR007、商业银行(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等基准市场利率月均值均已回升至政策利率水平附近,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批发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王青认为,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而从经济修复进程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大幅高于去年四季度2.9%的增速水平,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恢复,成本稳中有降。尽管央行3月实施小幅全面降准,但银行保持息差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因此银行减少加点的动力不足。总体而言,本月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5年期LPR报价单独下调仍存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以来,河南、陕西、广东、湖北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市场也在热议,存款利率的下调是否意味着短期内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增加。
不过,在王青看来,上述情况主要是当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修订所致,并不预示LPR报价也会跟进下调。
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最大的变化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由原来的“柔性机制”变为“刚性机制”,或者说由“自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这实际上解释了4月一些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即在原来的“柔性机制”下,2022年8月1年期LPR报价曾下调10个基点(0.1个百分点),当时部分中小银行未及时下调存款利率;2023年4月新机制生效后,这些银行开始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不过,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利率水平要参考1年期LPR报价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合理调整,而非相反。
“这意味着尽管存款利率下调会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但在当前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点的背景下,对银行下调LPR报价的激励作用不大。”王青判断,若二季度楼市回暖过程出现反复,未来不排除在MLF利率不动的同时,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独下调10~15个基点(0.1~0.15个百分点)的可能。
董希淼认为,一季度和3月金融数据虽然较为亮眼,但3月M2与M1“剪刀差”有所扩大,这反映出企业投资需求和对未来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提振。一季度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长较快,部分来自政策性开发新金融工具集中发力和金融管理部门政策引导,信贷增长可持续性以及居民部门需求恢复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因此,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下一阶段适当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进一步稳定、激发居民和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仍然具有必要性。
双节高德北斗日定位量最高达4500亿次,网约车司机仍焦虑接单
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消费者出行意愿高涨,各平台出行热度达到近年来最高。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消费者出行意愿高涨,各平台出行热度达到近年来最高。综合高德、滴滴、嘀嗒和哈啰等平台数据看,长假期间多个平台跨城顺风车订单涨幅较大,此外网约车、共享单车订单也有明显增长。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假期出行订单增加也带来了收入增长。但在假期结束后,司机立刻感受到了市场的降温。顺风车订单增幅较大锤子财富2023-10-09 17:47:000000央企年度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市场瞩目这些看点
提质增效稳增长、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是今年国资央企工作的关键词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中央企业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去年1至11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9.1万亿元,同比增加203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0000碳博会|傅帆: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6月11日-14日,“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6月11日,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受邀出席首届碳博会的绿色金融平行论坛,并作题为《引入金融保险活水浇筑绿色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0000A股煤企业绩大爆发,今年还能大赚吗
去年,A股上市煤企业绩大爆发,创下行业历史最佳盈利表现,今年还能继续延续高利润值得关注。2022年,在煤炭行业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煤价持续处在高位,A股上市煤企业绩大爆发,创下行业历史最佳盈利表现。今年一季度,尽管各家煤企的净利润涨幅已有所回落,但是煤企整体仍延续涨势。0000A股上市公司680亿中期现金“红包”已到账,更多促分红举措将推出
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上市公司共计派发A股现金红利约680亿元。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三家龙头企业中期A股分红金额均超过百亿,分别为340.03亿元、137.92亿元、111.17亿元。监管持续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实际效果如何?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