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中国年度增长目标如何实现,中短期发力点在哪里?
11月22日至23日,国际金融论坛(下称“IFF”)第21届全球年会在中国香港举办。与会者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向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了30%,中国经济中短期发展情况将对全球经济发展走势有较大影响。而对中国如何实现5%的年度增长目标,并找到中短期的经济发力点,多位嘉宾发表了看法。
存在下行风险但风险能够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预测中国今年增长4.8%,认为4.8%差不多就等于5%。他预测在三季度之前可能GDP会稍微转弱,存在一些下行风险,但在上行方面还有更多政策刺激措施,相信风险能够平衡,能够达到4.8%、5%的增长。
如今,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正集中发力。宏观层面的财政货币逆周期调节,体现在一揽子5年合计12万亿元化债新政等政策上。近来多地推动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符合扩大内需和助企帮扶的要求。此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以及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亦有陆续推出并施行。
在第二、三季度经济增速不达预期的情况下,一揽子增量政策能否托底第四季度,进而助力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张燕生指出,从10月份的先行指标和经济数据,都能看到各项经济指标包括一些先行指标PMI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这和第四季度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有直接关系。
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对年度增长目标的预测是4.9%,但相信最终可能会看到5%或者5.1%的增长。她认为今年增长比较疲弱,夏天时政府公布一系列刺激措施,有些行业出现了上扬,能看到小幅增长,但还没有传导到整个经济当中,可能还会有下行风险。
关注政策的落实与沟通效果
张燕生表示,面对短期内需有待提振、中期内生动力不足,房地产市场跌跌不休、长期转型面对一些新阻力等问题,下一步政策落实是最重要的。
“比如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放款的白名单制度,还有让政府出面购买一部分的烂尾房、消化一部分难以消化的存量,这些政策很难落地,已经碰到了挑战,需要有更加高效的实施方式把这些宣布的政策落到实处。”舒畅认为,政策是积极正面的,但需进一步升级使之行之有效。
IFF学术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院长宋敏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通过金融手段、市场化手段去盘活地方政府资产的进度并非十分理想,中央出手帮助地方化债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除债务负担成本降低外,还需要有一些新的资金加入,去帮助地方政府完成他们原来做的事情。他推测未来会有更多的专项债出来,包括让地方政府去发行一些债务。
宋敏指出,在土地财政退坡、“铁公基”相较而言效率降低的当下,地方政府接下来应倾向于民生建设。以较持续的周期去做更多的服务民生的事情,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个新课题,重点不仅是资金问题,还需要花时间去建立体系。与之对应的,是地方政府在财力上需要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另一方面有些事权或需有所上升。
“不仅是刺激政策的力度,更多要去看这些政策带来的改善,就是政策的沟通效果。”美银董事总经理乔虹指出,刺激政策实施后,要看是不是能够把政策意愿更好地传递给公众。
宋敏以社保为例表示,服务型政府需要创新思维,做一些会计上的创新,让居民部门能对民生保障、国有资产运作等领域有更多的感知,给居民部门更多的稳定感。把能交给市场的部分更多地交给市场,为各类型企业充分竞争让出空间,并做好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工作。
更大力度解决结构性问题
如今,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债务水平上升等,而中国经济则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面临内需不足等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行业领导者需形成共识,共同制定策略,在经济复苏、环境可持续目标和技术进步之间寻找新平衡。
舒畅指出,地方政府当前的财务困境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今年尤为严重。因为房地产的调整有时候当地政府很难保证一个顺畅的运行,以支撑地方的经济增长,这导致了不同的后果,首先肯定会拖累增长。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去增加收入,这样的话影响了人们的信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郝福满指出,政府面临两难境地,他们需要推动结构性改革让政策变得更有效,同时打造不一样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获得一个不一样的财政政策空间,这几个必要性必须要同时满足。
郝福满认为,目前推动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感还不够:“在中国的内需当中,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进一步的支出空间和能力,因为他们的债务,化债假以时日是能够帮助他们的,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必须进行的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下去,必须要落地。”
张燕生判断,2025年政府财政赤字率会上升。他认为,现在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缺钱、企业缺钱、老百姓缺钱。因此,需提升财政赤字率来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居民应对困难。扩大内需战略对中国不仅仅是总量平衡的概念,它是在一个外贸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扩大内需战略、扩大进口战略,对处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有着战略和长远的意义。
戊肝病死率连续16年超甲肝,如何改变防控难现状
戊肝防控难背后,跟症状不典型、戊肝检测试剂未普及、诊断不足、戊肝疫苗接种未普及等因素有关。相较于大众熟知的甲肝、乙肝、丙肝这些病毒性肝炎疾病,大众对戊肝知之甚少,而数据显示:戊肝发病率已连续11年超过甲肝,病死率也连续16年超甲肝。0000积极财政持续发力,10项税费支持后还有哪些新招
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近日财政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地方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等。地方已经按照这一新要求加快发债进度。当前经济面临新的挑战,担当稳增长重任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发力。近期,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了10项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支持政策,目的在于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活力。锤子财富2023-08-10 23:33:570000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陈吉宁结合“服务包”制度实施走访调研中国船舶集团相关企业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扣国家需要、聚焦优势领域、加快科技攻关,不断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0000国家发改委: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完善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组织引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共同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真实声音。7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召开座谈会,与传化集团、方大集团、飞鹤乳业、卓立汉光等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