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结婚人数为近十年来首次回升
3月15日,民政部官网公布了《2023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59.3万对。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相较而言,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止跌回升,增加了84.5万对,较上一年增长12.36%。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自2013年我国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已出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为683.5万对。因此,2023年我国结婚人数为近十年来首次回升,并且超过了2021年的结婚人数(764.3 万对)。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3年结婚人数增幅超过一成,幅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有,2022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部分人推迟到2023年结婚,因此2023年结婚人数有所增加。同时,疫情期间男女的线下沟通交流,包括恋爱交友等都受到影响。“这种推迟效应是阶段性现象。”董玉整说。
2023年结婚人数增加,叠加生肖龙年带来的影响,有望带来2024年出生人口的增加。从近期以来多地医院发布今年春节期间或春节以来的新生儿数据来看,今年多地医院新生儿数量增长明显。
其中,在浙江省象山县,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整个正月期间象山共有165个“龙宝宝”诞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人。
2月26日,青岛妇儿医院公布了一组数据:从2月10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十五),该院共有486名“龙宝宝”降生,总量远超去年,其中,2月15日(正月初六)共有50名“龙宝宝”出生。目前,90后成为生育的主力,二孩在“龙宝宝”中占比超40%。
在董玉整看来,2023年结婚人数增加和2024年生肖龙年新生儿数量的增长,都只是阶段性的现象。要真正提高青年的婚育意愿,还是要着重建立健全积极生育政策支持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
以结婚人数为例,虽然2023年结婚人数有所增加,但由于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育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因此,未来我国结婚人数是否持续增加仍有待观察。
其中,从近四十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来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年末,我国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86481万人。这一年龄段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1075万人。
董玉整说,16-59岁人群一年下降这么多,主要是年纪小的人群下降比较多,这也意味着今后结婚的人数也将受到影响。
从2010年以来历年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整体来看,晚婚已成为主流趋势。
董玉整说,从主观上说,人们对于婚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各种因素作用下,未来结婚人数也将受到影响。
保障房再出顶层设计:各地“人才房”“安居房”何去何从
“这次会议之后,新配售的保障房应该至少短期内不能上市交易了,最多只能内部流转。”为了缓解大城市住房矛盾、推进房地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拉动投资消费、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国家持续加强保障房政策顶层设计。0000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受贿案一审开庭
检察机关提请以受贿罪追究崔茂虎的刑事责任。4月25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受贿一案。0000楼市“狩猎者”自述:现在很多人又回来了,我仍在等待价格底部
挂牌量仍处高位,“猎手们”欲进场抄底。上海人老肆(化名)是“90后”,他有着超出自己年纪的成熟,自称是楼市中的“狩猎者”。今年国庆假期对他来说有点特殊——既没有出去旅游,也没有走亲访友,而是不断地看房、谈价。国庆假期前夕,上海、深圳、广州三大一线城市集体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楼市步入了空前政策宽松期,这一下子引燃了市场情绪,也让“楼市猎人”们行动了起来。0000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启动,科创板首个场内风险管理工具要来了
“将进一步丰富科创板投资策略,完善科创板风险管理手段。”科创50ETF期权将推出,这是科创板首个场内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全面注册制背景下首次推出的股票期权新品种。5月12日,证监会宣布启动上交所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上交所表示,将在证监会指导下认真做好科创50ETF期权上市准备。0000复苏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外资公募如何展望后市
内生动能的改善将是复苏第二步的关键。目前,复苏第一步已基本完成,内生动能的改善将是复苏第二步的关键,但这尚未完全体现,目前处于“过渡期”。部分数据在1-2月报复性反弹后走弱,主要缘于场景恢复的“脉冲”、政策落地放缓。今年,A股的反弹基本都在元月份完成,外资引领了这波反弹。但近两个月来,资金流入明显放缓,本地资金增量不足。究竟如今外资机构如何看待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以及后续中国股市的前景?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