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银行故事: 是雪中送炭,还是资金沉淀?
一年将尽。回首2023年,经济修复在曲折中迈进。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润物有声,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在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也在提升。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以及部分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上关于“政策失灵”、“资金空转”等问题的担忧与讨论不断。2024年,货币政策将如何稳定市场预期,护航经营主体发展?
结构性货币政策搭桥
在今年的采访调研中,我不只一次从银行口中听到“卷”这个字眼。
“卷”的背后,正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加码呵护经济的具体体现。
以科创企业贷款为例,在上半年,一位股份制银行西南地区分行行长直呼:“银行业太卷了,大家都在拼命做专精特新(企业的业务),甚至有点无序竞争。我们现在如果单算账是亏损的,如果总行不给补贴,大部分并不挣钱。”
这一情况在下半年更为突出。一位国有大行东南沿海地区分行行长对我表示:“下半年比上半年还要卷,我们当地有企业刚被纳入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资源库名单,10分钟内就有银行上门对接。”
面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经营困境,如何探索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及金融服务,成为各家银行的必修课。在政策引导下,各家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业务竞争也逐渐激烈。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护航经济稳健前行。
而在拼抢优质企业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也在与时俱进。比如,对于曾经被视为“废纸”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有银行开展了适配性的创新改造,聚焦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再比如,在贷款授信业务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极大提高对科创资源客户的授信时效和服务效率。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10月末,“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7.7%、22.1%、15.7%,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9%);上述三类企业10月末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达到41.1%、92.2%、46.8%,保持高速增长。
可以说,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与引导下,金融支持制造业、科创企业等执行力度越来越大,不仅有效激发了普惠金融、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力,同时也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发展,助力稳住了实体经济需求。
总量型货币政策呵护滴灌
今年采访中,还有一个深刻感受,企业对于金融机构“雪中送炭”的评价多了起来,这与前些年“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
贷款利率的变化最为直观: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
今年以来,政策组合拳加快落地实施力度,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提振了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不断加大。
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两次调降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降20个、10个基点。
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没有当初银行的第一笔贷款支持,也许就没有企业的现在。”某知名用纸生产企业创始人对我感叹。
另一位科创企业负责人对我表示,一家国有大行在关键时刻的贷款,对这家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我经常给公司里的同事讲,如果没有当初××银行的支持,也许就没有企业今天的发展。”
可以说,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共生共荣”。这在金融数据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贷款增量已超去年全年,信贷呵护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
政策加码护航经济爬坡过坎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亮点很多,总量上对经济“呵护”,结构性工具也挑起大梁,共同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不过,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市场关于政策是否失灵的讨论也在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在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取向下,2023年以来M2维持了高水平增长,但同期经济增速改善情况却稍显逊色。与此同时,CPI和PPI双降,M2与M1剪刀差扩大。
实际上,M2-M1“剪刀差”走阔从今年初便已露端倪。市场关于资金空转还是不转的讨论从年初持续至今。进入11月,M2和M1之差扩大到8.7%,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有观点认为,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中,形成了资金淤积,大量信贷在政府、银行、国有企业三者之间简单循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于5月公开表示,浸润微观主体,必须纠正目前在货币政策上的一些“扭曲”,这个“扭曲”体现在利率上。目前政策性利率在3%左右,国有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已经跌破1.8%。
这一担忧不无道理。一个月后,我在调研过程中,就从一位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行长的口中听到了利用理财利率与贷款(融资)成本的利差进行套利的故事,“我们确实了解到,有的企业从一家银行拿到了利率很低的贷款,转手就存到另一家银行获得更高的理财收益。”
此外,一些优质大型企业账面上存在大量闲置资金,但依然是银行争抢服务的客户,甚至有企业累计有近几十家国内外银行为其和其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务。
有地方银行从业者坦言称,面对融资大户,各家金融机构出于竞争的需要,投放力度的确会比较大,导致超出企业实际的融资需求,这也造成了过度授信的客观难题。
2023年即将过去,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市场主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企业对2024年还有更多的期盼:“想要更长期的贷款,目前的贷款期限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还希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灵活适度”之后,展望2024年,业内预期货币政策接下来将着眼于提振内需。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
可以说,宏观政策传递出的导向,对于稳预期至关重要。在今年的调研采访中,我和各类型企业家交流发现,他们对宏观政策的每一个新动向都颇为关注。比如,在支持民营经济25条落地后的第二天,就有企业家表示正在研究解读相关优惠政策,寻找政策支持的契合点,希望能够把握政策机遇,尽快恢复和提升生产力。
1月金融数据喜迎“开门红”,2月LPR报价或将单独下调?丨火线解读
机构认为,1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较好,略高于市场预期,反映稳增长政策成效渐显,但数据改善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未来仍需政策发力护航。2月9日,1月金融数据出炉,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信贷与社融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0000证监会:拟就投资者权益变动要求统一明确为“刻度”标准
《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达到5%后,其所持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5个百分点,下同),应当报告与公告,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三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0000兴业银行国内保函全流程线上化服务
锤子财富2023-12-20 11:28:320000央行700亿元人民币3个月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招投标定于7月18日
本期操作量700亿元,期限3个月(91天),起息日为2024年7月18日,到期日为2024年10月17日(遇节假日顺延)。7月15日,据央行网站,为提高中央国库现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4年7月18日上午9:00至9:30,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系统进行2024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六期)招投标。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