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主义缔造上海城市精神,头脑型城市将引领世界潮流
诸大建有一个习惯。多年以来,他每天预留好时段用来写作,其他时间积极拥抱社交网络时代,一大早就忙于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更新。
他的微博粉丝有12万,每天6点一过,他就发布一条140字的内容,讲述城市发展的规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动态、学术见闻、出差和旅行、国际交流、人生感悟,等等。
“#上海城市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变迁,我喜欢说一江一河是上海城市永远的logo,不会随标志性建筑的变迁而更替;一江一河是从空间变迁看魔都魔在哪里的原生性特征,决定了上海城市空间的飞地式非同心圆发展。更重要的是,一江一河不是天生这样的,而是上海人的专业主义造就出来,体现了上海故事和上海性。”这条是诸大建2023年11月13日6点发布的微博。
不搞大水漫灌的评论,用很节约的言语、系列性地讲述关于发展的知识,与广大爱好者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就是这位同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在当下与公众的交谈之道。
与上海共同经历变迁
诸大建有一大堆头衔,他是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理事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对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参与颇深。
1970年,诸大建离开上海到农村插队落户,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上海工作。这16年时间里他没在上海,但这段时间上海的城区轮廓和面貌上变化不算特别大。除了这段时间之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诸大建亲眼观察了上海50年。他出生在南市,最熟悉老城厢和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参加工作以后进入同济大学,搬到了杨浦区居住,开始熟悉苏州河以北的上海。
199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的需要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语境中,诸大建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我国最早投身这一研究方向的学者之一。这一转向也使诸大建对上海城市的了解从结合亲身经历的局部观察,转变成更主动更全面的研究,包括对上海发展历程中更多的人和事的发掘。
《一个人的上海史——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是诸大建自《从青椒到思想:教授的台阶和乐趣》《我是可持续发展教授》之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第三本“学术日记”,这三本书都做成口袋本的形式,从里到外都是简练的表达。
过去十多年,诸大建的“学术日记”还在同济大学出版社以《绿色的创新》《大上海转身》《低碳的启蒙》《可持续发展》《世博与城市》《教授与快乐》《合作的治理》等为名出版口袋本,大体上一年一本。他认为,市面上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书已经很多,作为一个研究并见证上海发展变迁的人,他想从三个个人化的角度分享一套上海的故事。
11月12日,诸大建在上戏艺术书店以“魔都上海魔在哪里: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为题,跟线上线下的读者讲了这个故事。
700年塑造讲究专业主义的城市
诸大建把1291年上海设县建城以来纵贯700多年的城市空间变迁,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来分析。
他经常把从地图上整体看到的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形容为“拼贴马赛克”,并提出上海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同时代、不同规模的模块,以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为基因,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组装起来。
“一江一河”把上海划分成浦东-浦西以及苏州河南-北,大体上是三块。诸大建认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是从南往北、从西往东展开的,最早发展的是黄浦江十六铺旁边的老城厢,然后是苏州河两岸的外国租界,随后在黄浦江下游的江湾一带规划上海新市区(即“大上海计划”),改革开放后又跨越黄浦江发展大浦东。这就是上海围绕一江一河来发展城市的大背景。
基于此,诸大建在书中总结了上海正在努力实现的两个重要目标。一是从以十六铺码头起家的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成内向型的生产性城市,到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为集航运、金融、贸易、创新等多元功能的全球城市,总体上在提升上海的全球经济竞争力。
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城市,经过开埠以后的西方式现代化,到现在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在提升上海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上海未来的发展,是要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浪潮和城市网络体系中,建设成为有引领潮流意义的全球头脑城市。”
1403年发生浙西水灾后,户部尚书夏原吉受命治水,他采纳了上海本地人叶宗行的建议,拓宽黄浦和上海浦以助泄洪,史称“江浦合流”或“黄浦夺淞”。明后期进一步治理吴淞江,使其改道,到海瑞治水时期,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苏州河过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的局面。诸大建认为,合流后的新黄浦江通航能力大大增强,是“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从0到1价值的重大创新,其意义可与在洋山岛建立深水港相比拟”。
“每次站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看外滩-陆家嘴的美景,我会想,应该在这里设立有关江浦合流工程的纪念碑。”诸大建认为,那是上海城市专业主义最早的一次显示。在他看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往往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民间对上海本乡本土有精神研究,向上提出标新立异的专业化意见;另一方面是主事的官员从善如流,将民意吸纳为主流。
在新书分享会上,诸大建带读者回顾了一遍从老城厢、租界时期、孙中山提出《建国方略》、“大上海计划”的部分实施、人民广场的转变、陆家嘴的开发,直到展望2035的上海城市空间变化历程。而在书中,他则把更多自己的生活变迁、工作所见,以及自己参与研究和提供决策咨询所经历的思考过程写了下来。
在崇明岛发展的研讨会上,他提出上海的发展方向不应是一个“更城市,更工业”的“像香港的城市”,上海缺少的是伦敦、巴黎那样,走出城市半小时就可以看到的绿色和乡村。在参与“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咨询时,他说:“历史上形成的海派风格思维惯性要切换。要倡导新海派,目标是创造和传播中国思想和上海故事,把上海发展成为在世界上具有引领潮流意义的头脑型城市。”

《一个人的上海史——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
诸大建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7月版
独家对话土耳其航空CEO:全球执飞国际目的地最多的航司,持续盈利靠什么
自2003年以来,除了其中两年,土耳其航空大部分时间都是盈利的,这与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今年前8个月,与疫情前相比,我们的国际乘客数量增长了22.3%,国际航班容量(ASK)增长了26.9%,是行业中少数几家超过2019年国际航班容量的航空公司之一。”在近期举行的一场国际航空论坛期间,土耳其航空的首席执行官BilalEkşi疫情后首次来华,并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0000煤炭行情持续下行,去年高歌猛进的“能源大省”感到压力
专家认为,虽然煤炭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但是相比疫情之前的价格仍处于高位。现在的状况是往上涨很难,往下跌的空间也有限,大体会维持在这一状态下。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行,近两年高歌猛进的能源大省可能感受到了增长压力。从1~5月的数据来看,山西和陕西的工业经济指标增长幅度普遍低于去年同期,同时还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在去年煤炭高景气之下,能源大省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今年行情转下,是否还能保持?0000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000住建部:各地要尽快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加快完善“1 N X”的政策体系
要抓项目开工,对第一批已经确定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开工,如期交付。要抓第二批项目筹备,加快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0000北京防汛救灾情况发布会:因灾死亡33人,18人失踪,累计转移群众8.2万余人
截至8月8日24时,北京市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包括1名抢险救援人员。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发布会要点汇总:全市因灾死亡33人,18人失踪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