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领衔反弹,医药板块是“真反弹”还是“假回暖”?
10月以来,受益于中央汇金等机构加大入市力度、头部公募开启大额自购等多个利好因素,市场悲观情绪有一定恢复,A股市场逐渐回暖。数据显示,10月24日至11月9日,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区间累计上涨3.88%,而创业板指则同期上涨8.23%。
在这轮反弹中,医药生物板块具有强势表现,申万医药生物指数(801150)区间上涨9.16%,九成以上成分股齐涨。但事实上,该板块早在今年8月就悄然升温,但其间的数次回调表现也让市场心生疑虑:这次是“真反弹”还是“假回暖”?
创新药成反弹先锋
近日,医药生物板块热度再起。11月9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24%,而在此前的12个交易日中,该指数曾获得10.53%的区间回报。板块中,有近95%的个股区间实现上涨,涨幅超过20%的个股多达44只。
记者注意到,医药生物行业早在今年8月底就展现了较高的市场关注度,板块中的部分个股股价也出现大幅攀升又数次大跌,震荡之下个股分化明显。据第一财经统计,8月24日至今,有108只医药生物个股区间涨幅超过20%,占板块总量的22%。
其中,新诺威(300765.SZ)、常山药业(300255.SZ)、通化金马(000766.SZ)等实现股价翻倍,分别上涨187.01%、144.73%、108.89%;而民生健康(301507.SZ)同期下跌42.59%。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部分个股在此期间数次登上龙虎榜,例如,通化金马、常山药业、科源制药区间累计8次或以上。
与此同时,医药相关主题基金ETF的业绩表现同样“遥遥领先”。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剔除成立不满3个月的产品,近60日涨幅前45的ETF产品中,只有4只非相关主题产品,其余均被生物医药相关ETF包揽。
具体而言,表现最好的是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近60日累计上涨15.35%;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富国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创新药ETF、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等产品区间上涨均超过11%。

从上述产品名称的共同之处不难发现,创新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这一细分领域成为这波反弹行情的“前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创新药指数(8841049)自8月24日以来累计上涨16.79%。
另一方面,不少场外资金也在积极申购上述产品。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跟踪名称中带有“创新药”的ETF产品共有13只,截至11月9日,本月以来已有15.28亿元的资金流入,其中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区间净流入11.24亿元。
此外,在行情和资金的带动下,基金发行市场也悄然发生一些改变。目前,已有8只创新药相关主题基金处于等待审批中,这些产品分属于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中大型公募。
“真反弹”还是“假回暖”?
医药生物板块的上涨行情,让部分基民发出“回本有望”的感叹。但由于该板块今年以来多次出现“一走三回头”的情况,市场观望情绪仍重。随着行情持续时间的拉长,基民欣喜之余也不免迟疑:这一次,医药上涨的行情能持续吗?
对于此次医药行情的反弹,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对记者表示,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有长期逻辑,利于支持医药行业的大周期行情;二是短期有催化剂、有热点投资主题,有利于提振医药行业的关注度;三是市场预期并不一致,利于医药行情节奏的演绎;四是医药行业估值和机构持仓较低。
“近期市场情绪有所反转,前期跌幅较大,负面因素例如医药反腐的短期影响在二级市场已有所反应。”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基金经理刘杰则对记者表示,港股创新药的波动性相比其他医药子行业更大,行业好转的过程中弹性也最大,从今年4月份医药反弹和10月份医药反弹的过程看,港股创新药的反弹也处于医药细分行业中最多的水平。
刘杰进一步指出,“创新药相比其他细分行业的其他长期优势是可以持续通过产品创新迭代,长远天花板是比较高的。”在他看来,今年及未来两年是港股创新药产品周期集中兑现收入的阶段,这一点是相比其他医药细分行业中长期最明显的优势。
此外,从长期视角而言,刘杰认为,影响医药的政策周期和市场周期进入到末端共振。2018年以来的“以集采为核心的政策周期”进入到出清后端,对政策敏感型产品类资产的影响弱化;2019年以来的“政策免疫逻辑的市场周期”进入到出清后端,对政策免疫类及商业模式类资产的影响弱化。
“广义创新制药是我们当下较为看好的方向,甚至是未来两三年持续看好的医药子行业。”周思聪也同样表示对这一细分行业的看好。她认为,医药行业和十多年前偏消费属性的情况有所不同,未来的医药行业大概率是偏成长和创新的行业,满足未满足的需求是医药的根本属性,这一点只能通过创新来实现。
谈及医药板块可能出现的“折返跑”,周思聪告诉记者,当下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情绪初步走出阴霾,医药行业整体行业层面的利空初步出清,尽管在将来不排除一些个别政策、个别事件的扰动,但是,医药行业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连跌三年之后,医药未来行情可期。
另一位投研人士也有类似观点。沪上某权益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近期多个板块在盘中反复活跃,市场整体依旧呈现出良性的分化整理态势。医药行业经过前期的上涨后,短期也可能会存在回调,但创新药未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不过要注意高收益背后是高波动,投资者心里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长期看医药流通预计将持续受益于两票制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CXO 板块今年业绩承压,但行业长期需求与成长逻辑不变。国产减肥药下半年有望批准上市,且下半年大量国产新药迎来重要进展。
“阶段底部或已出现,市场有望震荡修复。”该投研人告诉记者,阶段性的底部或已出现,反弹动力或将来自于对政策前景新的期待与前期悲观情绪的修正,带来空头回补与技术性反弹。但由于市场运行的核心矛盾与预期层面变化不大,市场修复的力度相对有限。
4月信贷料将环比走弱,经济复苏仍需政策持续呵护
目前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政策,再次鼓起民间的信心。4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在一季度信贷投放实现“开门红”后,市场普遍预计,4月作为季节性小月,信贷投放总体偏弱,或呈现出环比走弱、同比走高的特征。4月新增信贷料将有所回落近期,高频经济数据有走弱迹象,4月PMI指数环比回落至49.2%,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3月也出现下降,经济仍呈现弱复苏局面。0000“认房不认贷”后的广州楼市: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热度提升,价格淡定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房贷利率下限率先突破了LPR。自8月30日广州在一线城市中率先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以来,已过去近半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政策利好接踵而至,带动楼市热度有所提升。不过,专家认为,这波利好响应或在年底甚至11月份减弱,而未来楼市能否真正企稳,需要看基本面的修复态势。0000直击宇宙行业绩会:净利润1737亿增1.2%,个人金融税前贡献超50%
新发放房贷首套房占比超9成,二手房贷款投放占比超过29.7%。8月30日,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89.06亿元,同比下降3.4%;净利润1747.2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7.44亿元,同比增长1.2%。0000树兰医疗拟IPO实控人出身名门 跨省看病更方便|医药情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树兰医疗实控人郑杰的双亲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院士与郑树森院士。上市公司快报|上海医药:原管理人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