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罕见病重症肌无力治疗困境能否改善?多款药物欲进入医保谈判名单
2020年3月,胡大俊开始感觉眼皮不舒服,先是左眼睑下垂,紧接着是双眼睑下垂,之后发展到吐字不清、吞咽无力、胸闷气短喘等。在辗转治疗一年时间后,他才被确诊为是重症肌无力患者。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所引起的,其特征是肌肉无力的反复发生和易疲劳,我国年发病率为0.68/10万。
重症肌无力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当前患者面临的两大困局是,一是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副复作用;二是用药负担依旧很重。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有386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涵盖了25款目录外的罕见病用药,重症肌无力药物也占了4款。这些重症肌无力药物,不乏是获批上市不久的新型靶向药物。
伴随着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启动,重症肌无力治疗困境能否迎来改善?
治疗困局
重症肌无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30岁和50岁左右呈现发病双峰,而我国儿童及青少年重症肌无力是第三个发病高峰。
在正常人习以为常的眨眼、吃饭、吞咽、上下楼、说话甚至呼吸,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却变得十分困难。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无力通常是从一组肌肉开始,逐渐波及到其他肌肉群,最终可能导致全身肌肉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属于先天遗传。
国外数据显示,超过85%的MG患者在发病18个月内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早在2018年,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被纳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gMG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活动和呼吸功能,导致明显的肌无力,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会给患者带来终身的影响与困扰;此外,肌无力加重累及呼吸肌可引起肌无力危象,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当前,重症肌无力还无法实现治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治疗的方案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等。
临床上,理想的重症肌无力治疗目标是“双达标”状态,在控制药物治疗副作用小的前提下达到微小状态(MMS),即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缓解和症状控制,并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与疾病和平共处。
事实上,长期以来实现双达标的治疗目标非常困难,这也是当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难点。MG患者为了达到微小状态(MMS),往往需要面对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治疗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肝肾毒性较大、骨髓抑制、感染以及全身系统影响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花君苡从2016年7月患病至今,尝试过很多类型药物。
“不是效果不好,就是副作用很大,服用溴吡斯的明后,眼睛还是无法睁开;也尝试了三年的中药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换成使用他克莫司治疗,又带来血糖升高问题。”花君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的疾病不仅影响她日常工作生活,也带来了抑郁问题出现。
“患病前我是从事负责餐饮工作的,可从早上5点多站到晚上11点,一点也不觉得累,但患病后基本上站不动,我不是怕干活的人,但是现在无法正常干活。”花君苡说。
《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报告2022》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用药负担较重,患者的年自费医疗支出中位数为1.53万元,不少家庭因病导致生活困难,患者自费医疗支出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中位数达到52.67%,30%的成年患者难以就业和承担家庭责任。同时,高达7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况,其中16%有严重抑郁或焦虑,因治疗抑郁焦虑的精神科药物往往有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的风险,患者需用更多非药物方式改善缓解情绪问题。
4款药物试图拿到医保谈判“入场券”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有386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涉及到了25款目录外的罕见病用药,重症肌无力药物占了4款。
这四款重症肌无力药物分别是注射用石杉碱甲、石杉碱甲注射液、依库珠单抗注射液、艾加莫德α注射液,申请企业分别是灵康制药、万邦德制药、阿斯利康、再鼎医药。
其中,依库珠单抗注射液、艾加莫德α注射液属于新型靶向药物,获批的适应证皆是面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这四款药物中,艾加莫德α注射液是最晚获批上市的新药,直到今年6月30日才在国内获批。
据了解,大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IgG自身抗体,其中约有75%-80%为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患者。作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热点,以艾加莫德为代表的FcRn拮抗剂作用机制,能靶向清除IgG抗体,且对非IgG免疫球蛋白影响很小,被认为是治疗抗体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潜力的一类药物。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大中华区总裁梁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竭尽全力推进艾加莫德进入医保。
再鼎医药方面在向国家医保局提交的药品申报信息中表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作为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病种之一,艾加莫德能够填补医保目录内靶向机制药物空白,其诊疗路径和使用清晰、便于医保管理。
国家医保局在9月1日官网上表示,通过形式审查,仅代表该药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获得了参加下一步评审的资格。只有通过评审、谈判等全部环节的药品,才能最终被纳入目录。

药物可及性仍待解
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在逐渐往罕见病药等方面倾斜。
截至目前,《基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99种药物在全球上市,涉及87种罕见病,其中73种药物在中国上市并纳入医保,涉及47种罕见病。
罕见病发病机制复杂,多为遗传学疾病,因此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具有投入高、风险高、长周期的特点,而上市后的价格往往高昂。通过药品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进医保后价格可大幅降低。
不过,如何打通药物到患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也有症结待破解。
由弗若斯特沙利文与病痛挑战基金会共同发布的《2023年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当前进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地方保障落地情况差距大,如各地区保障上限不一致,部门地方医保封顶线无法保障罕见病患者持续用药,保障形同虚设;或因药品采购数量总数限制、药占比和医保总额控制等问题,采购花费较高但“临床需求小”的罕见病药品,给医院药事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这就导致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无法在医院购买。“双通道”(指在医院之外开辟第二通道,即患者可凭医院处方在医保定点药店购药,从而药费不经由医院,直接通过药店与医保基金结算)也未能彻底打通,患者依旧需要自费购药,此外,许多罕见病患者不需要长期进行住院治疗,但一些地区医保报销政策规定,部分药品仅在住院报销。
梁怡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进入医保以后并不是全部药物可顺利在医院使用,这是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但单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我们也期待制度层面可以推动问题解决,从企业层面,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比如递交相应的医保谈判资料、准备相关的药物经济学的数据。我们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家一起努力,让这款产品顺利地进入医保,这是我们的初衷。”
(文内胡大俊,花君苡为化名)
五部门:到2025年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12月28日消息,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0000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11月出口增速转正丨一周热点回顾
其他热点还有:彩票中2.2亿是否应该缴税?京东、诺亚陷入300亿诈骗案“口水战”。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0000深度|国产化妆品出海热 除了日、韩还有哪些国家卖爆了?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美妆护肤行业,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竞争越发激烈。国货美妆出海本质上离不开增长的压力。在国内化妆品市场的过度内卷及行业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出海成了一个选择与机会。近日,中国化妆品在韩国热卖登上热搜。据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2023年前8个月,中国化妆品对韩国的出口额同比上涨大约190%。锤子财富2023-12-30 14:19:100000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十二届上海市委四次全会通过重磅文件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认真总结2023年工作,全面部署2024年任务。0000珠海万达上市“大限”临近,考虑向投资者提供补偿
能否成功上市及超三百亿的回购款,已是万达最大的风险因素。珠海万达商管(下称“珠海万达”)的上市路再现波动。10月26日消息显示,珠海万达正与投资者商讨,若2023年底之前无法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试图避免向上市前的投资者偿还约300亿元的股权回购款,同时考虑向投资者提供补偿,目前此项讨论还在初步洽谈,并未形成最终决议。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