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位列全国第五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投向分析
规模
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705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其中,一般债务余额7177亿元,位列全国第六;专项债务余额10528亿元,位列全国第五。
从相对规模来看,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与地区GDP之比约为31%,专项债务余额与地区GDP之比约为19%,两者均高于西藏而低于其他周边省份。

投向
新发行专项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增专项债,另一部分用于偿还到期的专项债券本金,即再融资专项债。
2019年到2022年,四川省再融资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占所有专项债券的比重从21%下降至16%。全国同期再融资专项债券的占比从13%上升至21%。
2022年,四川省新增专项债券中,投向社会事业(40%)的占比最高,之后是市政与产业园(26%)和交通基础设施(8%)。
与全国整体情况相比,2022年四川省再融资专项债券的占比较低,且自2019年以来该比例的降幅较大。在新增专项债中,用于社会事业和市政与产业园领域的占比较高,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国家重大战略、农林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占比较低。
收益
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为例,四川省收费公路的通行费收入逐年上升(剔除2020年疫情的影响),显示其偿还该领域债务的能力在提高。
另外,本团队计算了四川省每公里收费公路所对应的债务余额,2021年为4768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1万元。
与此同时,四川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与通行费收入的比值近年来波动较大(剔除疫情影响)。2021年该比值为12,意味着四川省收费公路上每1亿元通行费对应着12亿元的债务余额(见图4)。


风险
债券二级市场上的信用利差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于该专项债风险的判断。在本公众号已经发布简报的省份中,今年以来,四川省专项债利差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有小幅波动。

同济大学钟宁桦教授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的目标、难点与实现路径研究”,陆续推出系列地方债解读分析。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宁桦解债”。
两连板荣信文化:与科大讯飞签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并非AI技术研发方
4月底以来,荣信文化股价持续上涨,近8个交易日累涨64.09%。荣信文化5月11日晚间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5月5日公司与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仅反映双方的初步合作意向,具体合作内容尚需进一步协商确定,后续进展存在不确定性。截至目前,该协议所涉及的合作未产生实际收入。锤子财富2023-05-11 20:05:280000黄金多头阶段性获利了结,央行增持趋势仍难逆转
黄金在经历快速上涨后出现了一波获利了结行情。在经历快速上涨后,黄金出现了一波获利了结行情,叠加近期美国GDP超预期,金价一度从2400美元/盎司以上最低回调至2360美元/盎司附近。锤子财富2024-07-30 14:17:020000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建设,探索国际间数据流动新机制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正式宣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建设,探索数据跨境双向流动的新机制,推动国内外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流通业务合作,实现全球数据互联互通。0000机器人概念股震荡反弹 机构称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截至发稿,蓝英装备、五洲新春、立达信、奥普光电等多股涨停,万润科技、昊志机电、步科股份等跟涨。9月8日早盘,机器人概念股震荡反弹。截至发稿,蓝英装备、五洲新春、立达信、奥普光电等多股涨停,万润科技、昊志机电、步科股份等跟涨。从资金流向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奥普光电获主力净流入超4亿元,昊志机电获主力净流入超1亿元,鸣志电器获主力净流入3800万元。锤子财富2023-09-08 11:29:160000统计局否认通缩,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明显加快
稳经济政策力度不能减少。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正常化、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消费大幅反弹以及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从调整季节因素后的环比看,一季度GDP增长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