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减压更要增信,让经济梅开二度
6月1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比之前的2.00%降10个基点,这是10个月来首次。逆回购OMO利率是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接下来15日的MLF和20日的LPR是否会降,市场充满期待。
这次降息在情理之中,5月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2%、PPI同比下降4.6%)支持央行降息;上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已使得投资者对央行降息有了准备;同时,本次降息迎应了最近短期市场利率偏弱走势,反映市场短期流动性相对合理宽裕。从政策逻辑和基于利率走廊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等看,遵循先短期后中长期的轨迹。
市场对降息的反应是即时的。13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低,沪深股指反弹收红;同时,人民币在岸、离岸盘中分别跌破7.16、7.17关口等。
金融支持实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是目前货币政策基调。当下降息旨在为经济减压,通过降低市场融资成本,改善预期及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三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等。
但是,这种雪中送炭式货币政策支持,对经济减压支持也面临选择困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降息空间问题。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还没完全结束,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倒挂问题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明显压力,即基于利率平价,人民币汇率走弱或将不是一个短期形象;而且在美联储维持高基准利率环境下,继续降息将拉宽中美利差,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并加剧中国跨境的美元流动性风险。
另一方面,政策抉择困惑。其深层原因是国内外经济周期的偏离,及中国 N国际供应链的重构等。有必要通过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内循环周期的同时,降低政策对经济外循环的过度冲击。这需向企业传导一个明确信号,即贸易条件的改善需一段时间,贸易部门要做好相应准备,如目前贸易条件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美元荒正加大贸易部门的成本,这也引发另外一个政策选择困惑,即保汇率与保外汇储备的选择问题,就目前而言需倾向于保外汇储备以应对美元荒。
此外,货币政策效用问题。降息等更多是降低经济运行的财务成本或货币成本,属经济减压手段,而要提高经济复苏质量和持续性,经济需要的是增信,以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增信就是重新构建市场的信任机制,以提高市场的行动自由,让市场主体提供海阔任鱼跃的能动场景。
目前最切实有效的增信方式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各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如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垄断,让各种所有制基于统一市场、统一规则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
同时,构建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基于负面清单管理原则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让市场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愿意真实显示自身偏好,尽可能降低市场噪声,即权力与权利各司其职,经济才能健康成长。
显然,经济复苏也好,三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和盘活存量资产也罢,不仅需货币政策的减压和流动性支持,更需要通过增信提升经济体系的孳息能力,让经济具有造血功能,若缺乏造血功能,再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导致债务利息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名义利率不可能为负,使得经济面临更为难治的困境。
如果说降息等是为经济减压并疏通筋骨,那么通过体恤民意的深化改革开放等为市场重构信任体系,激活经济内生动力才是经济梅开二度的治本之策,唯有市场经营主体的合理诉求,都能在法律上得到护航,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以满足,经济重生将会响彻云霄。
聚焦国庆|北京、上海游客出行热情度最高,“5小时飞行圈”出境游火爆
假期出境游和入境游日均订单量超过2019年,创历史新高。今年国庆假期,伴随旅游市场恢复常态,航班、酒店等供给修复,带动机票、酒店均价回调,进一步激发游客出游意愿。锤子财富2024-10-15 01:01:140000广东电力负荷今年首创新高;人工智能获密集催化丨明日主题前瞻
广东电力负荷今年首创新高,机构称火电板块估值有望提升;人工智能获密集催化,多个领域有望持续受益。①人工智能获密集催化,多个领域有望持续受益0000“国内最大催收公司”宣布停业,自称遭警方跨省执法,业内视为行业整顿信号
不少从业者将此视为是对催收行业整顿的信号5月25日凌晨,国内催收行业负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雄集团”)宣布从当天起停业。0000全球疫苗“缺货”国家数创历史新高,中低收入国家何以应对?
2022年,全球大约85%的疫苗价值依然流向10家制造商,近50%流向两家制造商。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称世卫组织)近日发布2023年全球疫苗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疫苗分配不均问题严峻。近年来,全球疫苗价值(去除新冠疫苗影响)持续增长,但其增长主要由成人疫苗市场和私人HPV市场所驱动。目前,在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的疫苗中,成人疫苗占比不到10%,而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达到51%。0000曹德云:制度规则障碍和市场约束,不符合各界对保险资金的期待
“当前保险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缺口高达7年”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而保险资金,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在12月23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来源稳、长久期等特性,是除养老金外金融市场少有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