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网约车市场进入饱和期:司机空车率达50%,相关许可被暂停
网约车行业逐步复苏时,司机却感觉收入在下滑。
从数据看,行业整体订单量正在恢复。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4月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相较于2022年4月的4.76亿单增长了48.3%,相较于2021年4月的7.6亿单下滑7.2%。
司机们却对整体单量的恢复没有明显感知,随着运力不断增加,司机们认为接单更难。
6月6日,佛山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通过租车跑单,目前每天流水在400元到500元左右,单量并不规律。此外,陈师傅每月休息4天到5天。除开租金、油费等开支,陈师傅每月到手收入在6000元左右。
陈师傅表示,“这是佛山平均收入水平,主要看个人每天出车时间,多劳多得。”陈师傅对于接单和收入问题显得很焦虑,因为司机在不断增长。陈师傅表示,疫情开放后加入了更多司机,接单难度增加,目前他每日的空车率在50%左右。对此,陈师傅表示,“现在司机通过延长跑单时间来维持生计。以前10个小时就可以获得的流水,现在没有14个小时以上别想了。”
此外, 广州的网约车司机欧师傅对第一财经记者反馈,他感受到目前的空车率高于过去。
监管层对于运力饱和问题的反应更加直观。5月15日,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表示自2023年5月16日起,全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
而在5月4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表示,近年来三亚市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数量快速增长,运力趋于饱和。为进一步维护网约车行业市场秩序,保障乘客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经研究,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自5月5日零时起,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对此,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中心分析师王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保障在职网约车与巡游车的利益,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发出了网约车预警公告,市场不能再无序进入。

除了长沙、三亚按下暂停键,今年以来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
3月4日,珠海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网约出租车行业经营风险的预警通知》截至目前,珠海市办证网约出租车数量已近7500辆。据统计测算,2021年下半年,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日均营运流水等行业经营指标较2020年下跌约15%,这充分说明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东莞的数据也很直观。2023年一季度东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9.07单,其中日均订单小于10单的网约车达31511辆,占统计范围车辆的76.9%。日均订单大于等于10单的网约车9238辆。在日均订单大于等于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对此,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提示,今年一季度网约出租车营收比2022年下半年下降,主要是进入3月份后出行需求相对减少,而网约车数量继续增长。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低,反映行业运力与需求已接近饱和,进入行业前审慎做好投资和从业分析,理性选择从业方向。
从统计数据看,截至2023年4月39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截至2021年4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38.9万本,两年来增长了59.5%。
从行业发展看,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网约车此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行业快速增长时司机收入比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转为进入稳定期,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进入饱和期。一旦进入饱和期,司机收入和行业吸引力都会下降。
暑期游亲子订单同比涨超7倍,旅游业迎来结构性复苏新阶段|乐言商业
即将到来的暑期游绝对是旅游业者翘首期盼的巨大商机所在。2023年已进入6月中旬,从上半年的旅游市场情况来看,春节、“五一”假期等都出现了出游高峰,而即将到来的暑期游绝对是旅游业者翘首期盼的巨大商机所在。锤子财富2023-06-17 20:27:200001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下跌,纳指收跌近2%,盘后微软、谷歌财报均超预期
美国股市周二走低,因投资者消化了一系列喜忧参半的企业财报,同时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放缓,消费者面临通胀压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逾1%*美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九个月低点*第一共和银行盘中股价创下历史新低0000专访债券巨头PIMCO:以QDLP布局海外投资
由于高利率环境叠加未来降息的预期,海外债市备受关注。二季度以来,国际资管巨头外籍高管密集入华,评估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是关键任务之一。由于中国内地资管市场竞争激烈,据记者观察,比起大力设立公募基金,当前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仍是外资更保守但稳妥且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选项。0000委员建议:进一步降低“新上海人”购房门槛
应继续支持开发企业主体进一步参与上海房地产投资开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降低更多“新上海人”的购房门槛。在今天的上海市政协专题会议上,易居企业(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祖昱建议,持续释放政策效能,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属于供求平衡,‘房住不炒’基本实现。”丁祖昱说,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去年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有助于上海楼市回稳、信心修复。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