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联合五大日本车厂呼吁:电动车不是碳中和的唯一途径
近日,借着G7峰会在日本举办的机会,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了关于碳中和的多样性技术展示会,展示了纯电动、氢燃料、合成燃料等技术。丰田方面在会上再次强调,电动汽车绝非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今日,丰田中国内部人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丰田不强调单一地发展纯电动汽车,而是倡导推出混动汽车等各种技术路线,采取多路径、全方位的战略。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在会上也表示,电动车存在电池原材料不足、电池污染转嫁等缺点,这致使纯电动车目前的减排效果有限。因此,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必须有多样性的选择,例如替代燃料等。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多家成员车企也纷纷表达了对丰田看法的认同,这其中就包括铃木、五十铃、雅马哈、本田和马自达五大车企。
其中,在印度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铃木社长铃木俊宏认为,在印度,民生用电都无法保障,更遑论推广电动车。他预估到2030年,印度电动车比例不会超过15%。目前,铃木汽车和印度政府正在联手推动天然气汽车的发展。
与此同时,雅马哈、五十铃、本田、马自达等企业掌门人都在自己的观点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氢能”。
日本是布局电池最早的国家之一,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有了松下、三洋和索尼组成的初代“三巨头”。到了21世纪初,日本企业生产的消费锂电池占到世界近九成的份额。但在2010年前后,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巨头曾坚信,氢燃料电池汽车才是未来。这一理念使日本电池产业链押宝在氢燃料电池上,而忽视了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投入。
也正因为如此,日系车错过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上半场。目前,中、美、欧都在电动汽车上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也就在这一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而在燃油车领域“叱咤”的日系品牌却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缺席了。根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TOP20车企中,没有一家日系车企入围,而美系车代表有特斯拉,中国品牌代表有比亚迪,欧系车如大众、宝马、奔驰都排名靠前。
而反观燃油车领域,去年日系车在全球市场的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辆,占有率高达25.3%。其中,丰田汽车占了大头,销量为1050万辆。
近期,在电动化转型上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丰田汽车,在“反全面电动化”上不断“游说”。日前,关于“丰田再次呼吁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起因是丰田首席科学家、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吉尔·普拉特(GillPratt)称,过快过渡到电动车可能会导致一些车主继续使用老旧汽油车,呼吁给混动汽车更长的时间。
据外媒报道,近日,针对市场上关于“丰田电动车战略落后”的争议,丰田在美国市场向经销商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丰田汽车提到三点关于“在美国广泛采用纯电动汽车”的阻碍,一是关键矿物在原材料供应和终端产品需求间的不平衡;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的不充分、不完善;三是纯电车型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售价较高。
商务部: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
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7%。商务部如何看待当前利用外资的形势?今年下半年在利用外资方面将有哪些考虑和安排?0000国常会: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
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0000《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有哪些重点亮点︱法经兵言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的发布凸显立法设计与执法实践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反馈,从而精准服务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和数字经济发展大局。5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对于预防和制止网络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鼓励创新、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0000龚正会见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州长白乐琪
期待两地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更多交流,加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合作,鼓励优秀企业到对方投资兴业。上海市市长龚正今天(8日)会见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州长白乐琪一行。0000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改善 市场需求不足仍是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制造业恢复发展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2023年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