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经济数据大幅改善,增量政策落地需改革加持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新订单指数重回50%以上……随着存量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近期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明显改善。
临近年底,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增多。部分市场机构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超过5%。不过,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可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外部不确定性增加。2025年如何应对内外部挑战、中央财政如何发力、结构性改革能否破局等,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相关政策基调或将在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明确。
多位专家认为,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总需求不足的挑战。当前经济短期筑底特征明显,但仍需进一步夯实,增量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需紧密观察。未来,经济内部结构性和周期性压力并存,外部不确定因素或将持续累积,政策层面需对此有充足准备。
专家建议,短期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内需、稳增长。中长期必须围绕稳预期强信心这个核心任务,加大改革力度,突出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改革对经济回升的支撑作用。
多方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1~10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其中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
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回升,各类经营主体效益持续好转。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股份制、私营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9月分别收窄27.7、14.4、14.3和10.9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27.1、4.6和1.5个百分点。
作为先行指标,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上升,且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企业预期方面,1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1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表明经济底部恢复迹象更为明显,增量政策对企业信心的提振效果趋强。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生产经营活动信心指数均有提高,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恢复态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也认为,11月我国经济中的积极变化继续积聚,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最为可喜的变化是,新订单指数上升明显,回升到50%以上。大、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全部较上月上升,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改善具有普遍性,经济回升动力协调加强。
经济数据释放出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积极信号。近期多家外资机构也纷纷发声,看好中国经济。德意志银行称,中国经济第四季度迎来强劲开局。如果目前增长势头能持续到年底,预计中国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日前在2024财年社会影响力报告发布会上称,中国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创新转型等战略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伴随着宏观经济、行业格局、科技进步和资本市场的新发展趋势,企业在人工智能、绿色转型、乡村振兴、出海等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4.8%和4.5%,比4月份的预测分别提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此外,瑞银证券预计四季度中国财政支持规模将超出预期,将全年经济预期上调至4.8%。野村证券则将中国增长预期由4.5%提升至4.6%。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从中期来看,中国决策层引领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技术驱动和自立自强的决心并未动摇。展望2025年的中国经济,中国消费尤其是商品消费预计表现较好。随着地方政府化债工作疏解地方融资压力并赋能财政扩张,政府的投资和消费可能会加快增长。
以结构性改革扩大需求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一方面,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继续呈现新亮点,特别是9、10月份以来,各项指标呈现边际改善,市场活力也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不足、企业利润下降、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宏观指标与微观感受之间仍然存在明显温差,经济稳定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筑牢。随着刺激政策落地见效,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的增长目标,为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11月30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4-2025)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有起伏,但是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供给强于需求、供需强弱不平衡的态势。当前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
王一鸣认为,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5年应以大力度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面对内需不足和经济面临的压力,短期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内需、稳增长。
“明年如果要实现5%左右的增速,就需要适度提高赤字率。考虑到2020年赤字率按3.6%来安排,2023年实际赤字率提高到3.8%,2025年赤字率能否比3.8%略高一些——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以明确的政策来提振信心、改善预期。”王一鸣提到,2025年特别国债的规模也可以再扩大,因为除了支持“两重”“两新”外,明年还需要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另外,明年新增专项债中要安排8000亿元置换隐性债务,因此新增专项债的规模也可以适当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12月1日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当前制约经济稳定回升的因素,表面看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深层原因则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结构问题需要有一个逐步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已经明确的方针,在继续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增强宏观刺激政策力度的同时,围绕稳预期强信心这个核心任务,加大改革力度,突出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改革对经济回升的支撑作用。
202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改革聚焦于构建经济体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等多个方面。这些重要改革举措,将在2025年加快推出,这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经济优势。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增量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但是增量政策的效果需要改革加持。要通过相关改革理顺增量政策,真正打通卡点、堵点,发挥出稳增长的作用。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提到,要以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需求。他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总需求不足的挑战,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要找准三个重点或痛点:一是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依托的发展型消费;二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中低收入阶层;三是以人为中心、发展权利平等的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刘世锦认为,有效扩大需求,要实施三项结构性改革。一是以扩大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权为突破口,加强社会保障和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二是以城乡接合部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三是以调整经济活动中所有制属性界定范围为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创新完善,增强市场主体创新驱动的长期预期和能力建设。
肯德基启动两年来首次调价,调整范围在0.5元至2元不等
肯德基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运营成本的变化,公司会定期评估谨慎调整价格结构。12月24日,快餐品牌肯德基启动了调价,是该品牌近两年来首次产品价格调整。据悉,此次调价平均涨幅为2%,具体调整范围在0.5元至2元不等。肯德基称,旨在更好地适应市场成本变化,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锤子财富2024-12-27 06:40:450000白宫称在北约国家部署约8万名美军
简报还指出,沙特境内约有2300名美国军事人员,约旦约有3800人,尼日尔约有700人,黎巴嫩有75人。美国白宫7日在网站上发布简报称,大约有8万名美军被派往或部署在北约国家,以确保美国盟友的安全。目前白宫方面已经把这一通知,发送给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长。0000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3%
2023年上半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3%。锤子财富2023-07-30 10:12:460000我国数字人才规模超500万,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占比过半
2017年我国数字人才已近400万人(395.4万);2018年即突破400万人,2021年再次突破500万人。2022年我国数字人才规模达到529.2万人,比2012年增长137.5%。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数字人才目前规模有多大?人才缺口有多大?数字人才未来的趋势如何?锤子财富2023-12-15 10:50: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