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疯抢国债是在“唱空”?央行卖出国债正推进落地
央行卖出国债正推进落地。
7月1日,央行宣布将于近期面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并在7月5日确认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并将视市场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第一财经从权威专家处采访获悉,央行公告借入国债并卖出,是保汇率、稳预期的体现。国债买卖是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
当前,美国降息时间表还有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表现仍然较好,大量美元回流美国,美元较为强势。亚洲各国都在打一场看不见的汇率保卫战,防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现。
业内专家表示,国债收益率是资产定价之锚,会直接影响银行利率;国债价格过高,意味着收益率太低,未来利率就不可能提高。但从长期看,人民币的利率不会一直往下走。机构疯抢国债,等于预期以后利率越来越低,说不定像日本那样进入长期低利率时代,基本上就是在唱空人民币,也是在做空中国经济,加大了资金流出压力。
自4月份开始,央行就多次劝告不要炒国债。“此次公告又表明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市场,国债价格会降。国债市场存在价格下降预期,未来运行就会更平稳。”上述业内专家说。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了对未来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观点,核心是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专家认为,未来央行更多是以调控短端利率为主,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通过短期政策利率引导长期市场利率,从而形成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对于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买卖国债定位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绝不是要搞量化宽松。
通常来说,发达经济体搞量化宽松(QE),是其央行在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用尽的情况下,被迫大规模购买国债投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央行此前多次公开发声,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财政状况健康可持续,并不需要实施QE,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的定位是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央行一直表示买卖国债操作是双向的,既有买、也有卖。对此,上述央行有关人士表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有利于平衡好供需的时间错位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央行对国债买卖的探索可能以卖出操作为主,这与近期不断走低的国债收益率有关,央行有可能通过借入国债,然后再在二级市场卖出,以达到维持正常收益率曲线的目的。这种操作实际上释放除了存量长债,短期内会形成相对更多的供给,对二级市场债券供给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可视为未来供给的提前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上反映的长期国债发行偏慢问题。
另有专家表示,维护债市平稳运行需要多管齐下,发挥政策合力,平衡好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落实好监管制度等都是重要方面。
重庆再次出手调整房产税政策,“豪宅”税负大减
这是重庆自2011年以来推出的最大个人住房房产税减负政策,叠加其他支持政策,来稳定楼市,也有助于当地财政收入稳定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试点城市重庆,又出手降税负了。锤子财富2024-01-25 16:59:020000阅读金融、洞见未来,“2023第一财经·长江养老年度金融书籍”榜单揭晓
2023年渐近尾声,市场对全球宏观政策分化、海外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等话题的讨论依然激烈,同时也面临新的变局。后疫情时代,全球都在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答案。在保持温和复苏的中国,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有几个重要议题在这些不确定性中日久弥新——长钱、慢钱要投向哪里?数字经济浪潮中,中国经济数字化将走向何处?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低利率环境为养老金融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0001科创板“答卷”:业绩、研发投入增长,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四成
有何看点?4月29日晚间,科创板交出2022年度和2023年一季度业绩“答卷”。整体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整体净利润和研发投入均首次突破千亿元。当年,科创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1135.8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扣除非后归母净利润907.81亿元,同比增长9%。0000奇点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比亚迪投45亿在巴西建厂|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不仅奇点,威马、爱驰、天际等新势力或都只能湮灭在历史洪流中。奇点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近日,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奇点汽车”)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申请人为钟文明等10人,经办法院为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奇点汽车成立于2016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徐军,注册资本13.5亿人民币,背后实控人为沈海寅。锤子财富2023-07-05 21:39:090000温彬:出口—制造业链条松动,稳内需待发力
国内消费略有反弹,房地产继续寻底,基建继续蓄力。5月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口-制造业链条仍有韧性但有所松动,国内消费略有反弹,房地产继续寻底,基建继续蓄力。下一阶段,随着外部环境渐趋复杂严峻,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仍是政策着力点。生产:工业放缓,服务业加快(一)工业:增长放缓锤子财富2024-06-26 14:49: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