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评|高铁票价需要更透明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
五一长假期间,4段高铁票价即将调整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至今热议不止。
根据铁路部门发布的公告,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杭州至宁波高铁和沪昆高铁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长沙段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由目前实行的单一票价机制调整为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执行新规后,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上涨20%左右,同时打折时最低票价可比现行票价低34%左右。
从公告内容看,此次调价有升有降,机制灵活。但有专业人士指出,公布票价的上涨才是本次调价的核心。因为,公布票价是针对所有车次的,且在下一次调价前相对稳定;而包括下浮票价在内的所谓灵活机制则是针对特定车次的,且可根据上座率等情况随时调整。简单来说就是,上调是常态,下浮是例外,且什么情况下才下浮,外界不清楚。这也是引发网络热议的主要原因。
调价有理,时机欠妥?
这并非高铁首次调价。2007年,原铁道部发布通知,规定动车组列车软座票价可以在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10%。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主定价,这是高铁票价逐步走向市场调节的起点。之后,高铁进行过多次调价,最近的一次是去年5月30日,柳南客专、胶济客专、南广高铁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以及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同时调整了公布票价和升降机制,当时公布票价的涨幅在10%~20%左右。
高铁运输企业适时调整运价无可厚非。高铁是商业性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和地方政府贷款建设,要还贷款,并为投资方赚取商业回报,其运输价格自然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自主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国铁集团总负债为6.1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5%左右;同时,去年发送旅客36.85亿人次,同比增长128.8%,今年一季度发送旅客9.66亿人次,同比增长27.9%。一方面债务高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强劲,涨涨价,似乎理所当然。
但仔细想想,这事又有些不对劲。首先,在我国,铁路几乎全部属于国有,极少民营资本参与。笔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这次调价的4段高铁,股权穿透下来,只有沪昆高铁沪杭段有不到0.03%的民资参股,其他都为纯国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国有垄断企业,就不能跟其他竞争性市场主体完全等价,其经营行为也理应不该完全自主。
从法律层面看,现行《铁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铁路旅客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但竞争性领域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的定价权限和适用范围以政府公布的定价目录为依据。这是铁路客票定价最直接、最主要的法律依据。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其中高铁动车组列车票价并不在政府定价范围内。针对这次调价,相关铁路运输企业负责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价格法》《铁路法》等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列入《中央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由政府定价,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定价不在该目录之内,可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定价;对于列入国家《价格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制定和调整时需要举行价格听证,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定价不在该听证目录范围内,不需要举行价格听证。
上述回答表面看没什么问题,然而,《价格法》也明确规定,与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必要时可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铁路一年发送旅客三四十亿人次,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高铁发送,显然符合"与人民生活关系重大""自然垄断经营"这两个条件。结合前述《铁路法》相关规定(市场调节价限定于具有竞争性的领域),把高铁票价排除在政府定价范围之外,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高铁调价方案虽然说的是"优化调整""有升有降",但前文专业人士已指出,核心是升。从现实中老百姓的普遍经验来看,历次调价也是升的时候多,降的时候少。而且,无论升降,作为乘客在购票前无法预知,只有买到票才知道。这就比较影响老百姓的体验感觉。以笔者的经历为例,近些年经常乘坐高铁往返工作地和老家,无论是在一票难求的节假日,还是能轻松购票的平日,买到的票价始终一样,都是公布票价,从无折扣,当然也没有上浮。我们知道,现在成品油价格也是浮动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价机制,市场可以提前测算下一调价周期的基准价格。这是否可以为高铁调价提供一些借鉴?
再次,舆论对这次高铁调价选择的时机也有不同看法。众所周知,经历了3年疫情的冲击,当前国家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就业形势和居民增收都承压,老百姓也不太敢花钱。用国家统计局的话来说,现阶段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5.3%,仅比去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7.2%,较2月上升0.8个百分点。收入和消费方面,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在此情况下,高铁涨价就略微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以武汉至广州南的复兴号高铁为例,目前二等座票价为463.5元,上调后每张票将涨价89.5元。一个人往返一趟的费用将增加179元,达到1106元,对许多人而言,这都不是一笔完全不必"肉疼"的小成本。
而国铁集团的经营现状似乎也不很支持有立即涨价的必要。根据国铁集团4月30日披露的公司财务决算结果,2023年取得有史以来最好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2454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由负转正,且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3.04亿元;资产负债率65.54%,较上年末降低0.8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同比增长4.2%。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京沪高铁去年实现营收406.83亿元,同比增长110.40%;归母净利润115.46亿元,同比增长2103.63%。今年一季度京沪高铁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继续双位数速率增长。显然,目前铁路行业的日子比其他许多行业要好,在这种情势下提出调价妥当与否,是值得思考的。
提高价格透明度
在此,想给"铁老大"提几点建议。
其一,作为国有企业,经营决策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调价有理,也要看时机。经济要发展,老百姓必须多出门,无论是求职、出差,还是旅游消费,高铁都是刚需。调价能改善高铁企业的经营效益,却会抬高老百姓的出行成本,抑制出行需求,对整体经济恢复可能弊大于利。要应对客流不均衡的矛盾,除了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还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挖掘运输潜力来解决。比如,目前夜行高铁开行较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否适当增加?同时,夜行高铁还可实行优惠票价,以真正实现"有升有降"。
事实上,不止高铁,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涨价的消息也不绝于耳。当前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恢复老百姓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至关重要。水、电、气、交通等都是百姓生活的刚需,这些产品和服务涨价,短期来讲或许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而言却会抑制百姓消费能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复苏,最终这些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民生无小事,当慎之又慎,相关企业应具备这方面的大局意识。
其二,完善并公布具体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价格透明度,以方便老百姓明白消费和社会各界全方位监督。高铁企业既然强调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就不能光要市场的好处,规避市场的约束。作为国有垄断企业,充分披露跟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非机密信息,积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甚至在准备调价时主动开展价格听证,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应该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
其三,在讨论运力挖潜问题时,不能只看到经济效益更好的高铁而忘了普速列车。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当然是值得骄傲自豪之事。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随着高铁在整个铁路客运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价格相对实惠的普速列车越来越稀少,老百姓对此是颇有微词的。毕竟,在目前发展阶段,还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承受高铁票价还有些吃力。作为国家铁路的垄断经营者,铁路企业有必要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考量,制定达成尽可能合理的运力结构,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乘客需求,让"不缺时间却缺钱"的人,也有火车可坐。通往幸福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铁路是国家运输体系的基石,"铁老大"的称呼既是对铁路部门重要地位的认可,也是对它发挥更大、更好作用的期待。国铁集团官网上一篇题为《山区"铛铛车"开出好口碑》的文章说得好:"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南昌局集团公司党委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肩负起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责任。"相信在高铁调价这件事情上,铁路部门依然能做到不负人民期许。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一财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政策有望加码,托举经济温和修复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维持在50荣枯线以上。未来经济托举政策有望加码,支撑经济逐步企稳复苏。2023年10月,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89,连续三个月回升,维持在50荣枯线以上。经济学家们认为,未来经济托举政策有望加码,支撑经济逐步企稳复苏。锤子财富2023-10-10 22:06:410002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刚接受审查调查
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河南省郑州市监委监察调查。0000人社部:出台优化调整后的稳就业阶段性政策,倾斜支持创造岗位多的行业企业
人社部指出,下一步将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出台优化调整后的稳就业阶段性政策,倾斜支持创造岗位多的行业企业。4月24日,人社部发布2023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0000近7成应届生求职最关注薪酬福利,46.7%毕业生首选国企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毕业生的首要偏好,一方面与一线城市产业疏解及其他扶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一线城市情结”减弱有关。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关注。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0000楼继伟:中国依然是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谋发展的沃土
金融要避免成为增加不确定性、放大风险的来源。“从长期看,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交易完整。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将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如此表示。锤子财富2023-10-24 10:03: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