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如何保持目前经济的复苏势头
2024开年,中国经济数据有复苏迹象。国内假期出行火热、财政货币放松政策逐步推出,服务消费、出口、制造业投资数据等均出现改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召开时国际最大企业的一把手人数来华创历次论坛最高;免签入境政策推出,游客纷至沓来,中外互动交流明显增多。
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仍有一些堵点,比如房地产下行趋势仍有待扭转、财政发力面临债务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下滑等。要保持目前经济的复苏势头,政策还需在外贸外资、房地产、消费等领域继续加力。
中国经济复苏迹象初现
首先,假期出行热情高涨,出入境人数逐渐恢复。以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为例,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4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8.9%。同时,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国边检机关日均出入境17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9.6%。
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较快修复。根据文旅部数据,2024年清明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游客出游花费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12.7%。据此测算,清明假期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恢复至2019年的101%,这也是疫后主要节假日人均旅游支出首次超过2019年同期。此外,清明档全国电影票房收入高达8.34亿元,刷新清明档票房历史纪录。
其次,出口表现超预期,新兴经济体仍是主要支撑。2024年1~2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1%,较去年12月(2.3%)进一步回暖。除低基数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海外需求出现改善,背后主要得益于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海外补库存等。
分地区看,中国对非洲、拉美、印度、俄罗斯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兴经济体仍是中国出口的主要支撑。截至今年2月,上述四个国家或地区合计出口份额已经超过20%;分品类看,劳动密集型(陶瓷产品、箱包等)、房地产相关(家具、灯具等)、消费电子(集成电路、音视频设备等)产品普遍回暖,船舶、机械设备表现突出,只有汽车、手机等少数品类增速回落。
再次,各类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投资明显回升。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比2023年全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3%(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业投资增速均高于2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信息化学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过30%),均快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
究其原因,一方面,金融支持力度较大。截至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另一方面,设备更新的效果逐步显现。随着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启动,1~2月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速已经达到15.1%。
经济持续复苏的堵点
中国经济复苏中,最大的堵点仍是房地产下行态势未扭转。1~2月,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延续较大降幅:房屋新开工面积、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降幅分别扩大至29.7%、20.5%、24.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仍有9.0%。尽管存在低基数影响,但依然反映出,在房企风险暴露、房价持续下跌、购房预期低迷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下行态势仍未扭转。
克而瑞数据显示,3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金额3583亿元,单月业绩规模仍在历史较低水平,同比降幅仍达到45.8%。结合高频数据,2月下旬以来水泥、沥青开工率总体回升,但仍处多年同期低位,建筑业PMI改善程度也弱于季节性,建筑相关实物工作量有待提升。
其次,财政发力面临债务制约。根据财政部数据,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也仅增长2.5%左右),后续支出端可能受到约束。值得关注的是,个人所得税同比降幅扩大至15.9%。尽管存在年终奖发放时点不同、专项附加标准提高等影响,居民收入恢复乏力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同时,伴随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持续加大,如IMF预测,2022年底中国宽口径政府杠杆率将达到110%,部分高债务省份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项目。受此影响,高债务省份财政支出或明显受限,其他省份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弱化去年增发国债和今年特别国债对广义财政支出的带动。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明显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净值为427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475亿美元,创2001年以来新低。除跨国企业利润缩水、境外资产收益率上升等短期因素外,全球产业链重构等中长期因素影响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按照商务部的外资数据,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9.7%,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33亿美元,同比下降13.7%,创1984年以来最大降幅。如果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看每家新设立外资企业投资金额,2023年,平均每家新设立外资企业投资金额降至304万美元,这也是2008年以来的次低水平(仅高于2018年)。
政策如何为复苏护航
要保持当前的复苏势头、实现颇具挑战的增长目标,笔者认为,政策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力:
第一,深化制度型开放,改善外贸外资发展预期。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即将访华;同时,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召开、免签入境政策不断放开,外企高管、海外游客来华数量明显增加。
接下来,一是维护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继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连接,保持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二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三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企深耕中国市场。
第二,供需两侧双管齐下,推动房地产市场尽快企稳。在供给侧,通过政府信用背书和监管政策调整,帮助房地产企业恢复正常融资渠道,并保障未完工住房能够正常交付,即“保交楼”;在需求侧,通过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帮助开发商化解各类沉淀资产等措施,稳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近日,郑州出台新政收储二手房作保障性住房,既有助于二手房价格企稳,又促进了改善性新房需求。
第三,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品类)。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高企的背景下,中央财政的支持必不可少。如果中央财政可以提供1万亿元补贴金额用于“以旧换新”政策,利用好市场潜在存量规模,实现刺激居民消费、改善企业经营、扩大政府税基三重功效。
(作者系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收盘丨A股三大指数小幅反弹,两市近3700只个股下跌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小幅净买入4.6亿元,1个月来首次连续3日加仓;其中沪股通净卖出9.62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4.22亿元。12月8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0.11%,深证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0.80%。两市近3700只个股下跌。盘面上,光通信概念股爆发,多模态AI、半导体、数据要素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零售、房地产、汽车板块走低。锤子财富2023-12-08 15:33:290000上海公布就业数据:去年新增60.6万个就业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全覆盖
新增就业岗位60.6万个,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27个,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健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3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0000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交棒黄循财,任内20年访华多达14次
李显龙曾表示:“成年后的人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新加坡”一如预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5月13日向总统尚达曼提交辞呈,将于5月15日正式卸任,在领导新加坡近20年之后,将舞台的中央托付给了他的接班人黄循财。锤子财富2024-05-22 05:30:300000上半年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近三年最低,居民在期待更宽松购房政策
市场期待更切实精准的政策出台。一系列楼市松绑政策出台后,居民的购房意愿似乎提振有限。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度创近三年同期新低。居民对“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仍有期待。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