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7

奋力一跳实现全年经济目标,经济大省如何勇挑大梁

锤子财富2024-03-11 22:56:030
经济大省挑大梁,不是简单地贡献更多的GDP,还要在解决痛点、难点、堵点上率先突破,担起加快探索、改革创新的责任,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发展经验。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是,34个代表团相继对媒体开放,用事实和数据回应热点、直面焦点。其中,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多个经济大省代表团的开放日,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引发中外媒体高度关注。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各地代表团的政府官员以及来自一线的企业家、科学家和基层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稳外贸、扩内需、提振民企信心、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政策获得感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也传递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信心和底气。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第一财经表示,经济大省挑大梁,不是简单地贡献更多的GDP,还要在解决痛点、难点、堵点上率先突破,担起加快探索、改革创新的责任,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发展经验。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重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经济大省必须强化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当先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宏观政策将继续加力,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经济大省之“进”支撑全国经济之“稳”,是今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关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约十分之一,连续35年稳居全国第一。广东省提出,今年年度计划投资再次达到1万亿元,将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32.7%,规模占全国1/8,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受到企业供应链多样化以及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地区的影响,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任何时候都不脱实向虚。加大制造业投入,投的是后劲、投的是未来。将用好“制造业当家22条”“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政策,再及时出台一批新措施,推动资金、土地、用能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倾斜。

挑大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至关重要。多地明确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上海将强化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量子科技、Web3.0、AI4S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抢抓布局、加快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重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产业组织先导功能、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浙江代表团开放日上,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到,当前浙江发展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最大的坡、最大的坎就是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是人才驱动,关键在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企业在市场经营一线中深刻体会到,在世界经济舞台竞争中,科技是硬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决定因素。民营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水平企业家队伍尤为重要。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浙江强调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抓到了关键处。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三驾马车”之一。今年我国外贸面临的形势总体十分严峻,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3.3%,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也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外溢影响,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多项举措将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王伟中表示,近年来,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长臂管辖”,一些企业为规避经贸限制、关税壁垒等,将订单、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大批十亿级、百亿级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广东,今年1月新设外资企业1947户、增长106%,表明投资者看好中国、看好广东。

中国外贸发展压力确实不小,但企业顶压前行、以变应变、抢抓机遇的决心更大。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都是最确定的趋势。要保持“空杯”心态,紧抓学习应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数字前沿技术,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产学研政用金”体系,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他提到,开放心态,应积极践行“地瓜经济”理论,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命运共同体。紧紧抓住逆全球化带来的周期性投资发展机遇,寻求与国内国际各类企业的合作机会,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商力量。

“我们将更多运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加快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打造对外开放高端平台,更大力度释放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陈涛表示,加力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着力稳住传统市场份额,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动能。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对接“1650”现代产业体系,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精准招商,吸引外资参与强链补链延链。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在涉企政策的安排上,报告还强调“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

今年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上海优化营商环境7.0版行动方案”。

在上海代表团的开放日上,上海市市长龚正提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的闪亮名片。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将聚焦各类经营主体关切,持续深化改革攻坚。重点是“三个坚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好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法治化基础保障,更好地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坚持国际化重要标准,更好地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作用。

湖南省省长毛伟明提到,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困难,紧盯问题解决,推动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湖南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深入基层听取问题、对标对表分析问题、强化抓手解决问题,让各级干部有“压力感”、企业群众有“认同感”、经营主体有“获得感”、环境提升有“方向感”。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以来,外贸和外资规模大幅度增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海南持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海南省省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咬定目标、开道超车,在别人下功夫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在别人没有下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优化“办成事”的机制、打造“好办事”的环境、形成“办好事”的生态,做好“优化服务、指标赶超、强基固本”三件事。

四川则把全面创新改革当作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大力实施重点改革攻坚行动,确保国家赋予四川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全面提升区域、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将成德绵这个全省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战场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