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批储蓄国债发行首日遭抢购,有银行额度1小时售罄
进入利率下行周期,很多人对投资理财“分秒必争”。3月10日,2024年首批储蓄国债(凭证式)正式发行,居民抢购热情依旧,北京多家银行额度在上午售罄,大行额度尤为紧俏,仅1小时即被抢光。
根据财政部公告,2024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于3月10日至3月19日发行。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其中,第一期期限为3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38%;第二期期限为5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5%。
储蓄国债难抢已不新鲜,虽然利率不断走低,但相较大行定期存款利率维持小幅占优态势,不过对比中小银行定存利率不占优势,但其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依然对部分群体具有较大吸引力,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储蓄国债。
有银行发行首日抢购一空
财政部3月6日公告显示,2024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将于2024年3月10日至2024年3月19日发行。
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第一期期限为3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38%;第二期期限为5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5%。
“九点半左右就没有了,想买的话要早点排队来抢。”发行首日(3月10日),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多位客户经理表示额度在上午售罄,尤以大行更为紧俏。部分股份行、城商行还有部分额度剩余,但客户经理也提示需要的话尽早前往附近网点购买。
从发售和购买方式来看,储蓄国债(凭证式)在发行期内通过2024~2026年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按面值面向个人发行,发行面值以100元为单位,单一个人购买单期储蓄国债(凭证式)金额不得超过300万元。承销团成员应向投资者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
其中,2024~2026年承销团成员为40家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以某国有大行北京地区一支行为例,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时了解到,该网点3年期、5年期储蓄国债此次发放额度均为40万元,早上4个客户即全部“买断”,人均投资金额20万元,其余十几位排队人员则未能抢到。
另有股份行客户经理表示,3年期储蓄国债较为抢手,早间额度已被抢光,截至午间仅剩部分5年期品种。多位客户经理表示,储蓄国债一般都要靠抢,了解的客户都会早早到网点排队。不过据记者了解,相比之下城商行额度更为宽松,有客户经理表示,相比此前多为几个小时就售罄的情况,这次发售速度更慢。
从额度分配来看,每家银行分配形式略有差异。《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要求,发行开始前,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将当期储蓄国债(凭证式)计划最大发行额按发行通知中规定的代销额度分配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承销团成员应当按照普惠原则销售储蓄国债(凭证式),统筹规划销售网点,合理分配额度,方便投资者购买。
根据客户经理反馈,有银行会对分支机构进行额度分配,有银行则是分支机构统一在全行系统内共享额度,售完为止。
储蓄国债有何特点
事实上,因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投资门槛低等特点,储蓄国债“秒光”等抢购现象已经不新鲜。多位客户经理表示,储蓄国债尤其受到追求稳健收益的中老年群体喜欢。
储蓄国债(凭证式)为记名国债,记名方式采用实名制,可以挂失,但不能更名,不能流通转让。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凭证式)后,可到原购买国债的承销团成员办理提前兑取、质押贷款。但发行期最后一天(即3月19日)不办理提前兑取。
从计息方式来看,投资者购买的储蓄国债(凭证式)从购买之日开始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逾期兑付不加计利息。各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公告日至发行结束日,如遇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等情况,需调整当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利率时,发行利率及提前兑取分档利率的调整情况另行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办理提前兑取,按当期国债实际持有时间和相应的利率档次计息,同时需按提前兑取本金的1‰向承销团成员支付手续费。
具体看靠档计息规则,从购买之日起,两期国债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年利率0.35%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0.85%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1.87%计息;第二期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2.32%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2.43%计息。
这也意味着,与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息的定期存款不同,若在持有储蓄国债不满半年的情况下提前兑取,投资人还面临“亏本”的风险。但持有期大于半年的情况下,靠档计息规则较定期存款更为灵活。
根据往年惯例,储蓄国债通常在每年3月至11月的10日至19日发行,分为凭证式、电子式两种,二者在购买方式、付息及到期兑付方式上略有差异,具体发行信息以财政部官网公告为准。
仍高于大行定存利率
进入利率下行通道,加上理财等收益率波动加大,投资者对各类理财渠道的选择也更为谨慎,可谓既要“货比三家”又要“争分夺秒”。
记者注意到,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行,当前国有大行与中小银行间储蓄国债抢购现象的分化更为明显,前者额度更为紧俏的原因一方面是客群量更大,另一方面是定存挂牌及执行利率更低。
最近两年,随着利率中枢下降,储蓄国债利率也经历了多次下调。以去年11月最后一批发行的2023年第七期、第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为例,第七期储蓄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2.63%;第八期储蓄国债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为2.75%。相比之下,最新一批储蓄国债收益率均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来看,2023年7月~9月发行的储蓄国债(凭证式)3年期、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2.85%、2.97%;5月~6月储蓄国债(凭证式)3年期、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2.95%、3.07%;3月~4月储蓄国债(凭证式)3年期、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3%、3.12%,彼时较2022年11月已分别下行5BP、10BP。这也意味着,2022年11月至今,3年期、5年期储蓄国债票面年利率分别累计下行67BP、72BP。
回顾来看,国有大行在2023年率先开启了3轮存款利率集中调整。其中,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均累计下调65BP。按照大行最新挂牌利率和主流执行利率来看,3年期、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1.95%、2%,执行利率最高可上浮至2.35%左右(不考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维持了储蓄国债利率略高于大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态势。
不过,中小银行利率调整存在一定滞后,单从利率水平来看,储蓄国债收益率相较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不占优势。以某头部城商行为例,经过去年12月最新一轮调整后,该行定期存款利率3年期可上浮至2.65%,5年期则更低为2.35%,大额存单利率最高可至2.7%。在其他个别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民营银行中,则仍可见3%左右定存或大额存单。
有业内人士指出,具体选择仍然要看投资者自身需求,要综合回报率、产品特点、自身需求等多方面考虑。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在储蓄国债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其他存款、理财类产品,尤其是对储蓄国债没有特殊偏好的年轻人来说,其实选择更多。
就在2月29日,央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扩大了柜台债券投资品种,优化相关机制安排,以便利居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文件明确,投资者可通过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投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品种。
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类资产最高可达40%
向市场释放出了哪些新信号?继“国家队”多次出手之后,社保基金拟扩大投资范围等举措,向市场释放利好信号。据财政部12月6日消息,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0000突发!中芯宁波公告称公司前董事兼总经理和前财务负责人被刑拘
声明指出,公司前任董事兼总经理黄河(原为美籍华人)、前财务负责人王瀛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已触犯刑律,目前已在刑事司法判决程序中。日前,市场传出消息称据中芯集成电路(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宁波”)股东及员工反映,中芯宁波CEO乐智平自今年7月8号起离开企业至今未归,目前处于失联状态。锤子财富2023-08-29 20:55:080000银行贷款遇到“利率刺客”怎么办?法院这样判
罚息细则存在一定差异,容易成为隐藏的“利率刺客”。贷款机构宣称低利率借款,客户逾期后却遭遇“利率刺客”面临高于预期数倍的罚息。这一现象背后可能是机构在贷款利率基础上多次上浮计收罚息的合同“暗门”作祟。司法实践中发现,针对借款人逾期,部分贷款人在合同中不仅约定在贷款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计收罚息,还约定贷款执行利率本身需先上浮一定比例,两项叠加适用,该条款是否有效成为各方争议焦点。0000LPR连续9个月持平;如何看待后续走势?丨火线解读
机构表示,2023年二季度下调MLF利率和LPR报价概率不大。5月LPR出炉,1年期与5年期品种利率均与上月持平,已连续9个月维持不变。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5月LPR报价为何不变?锤子财富2023-05-22 14:01: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