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元年已至,中国布局产业新机遇
北京时间1月16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更新了新的应用场景——自己叠衣服,如果按照此前的计划表,今年将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产的兑现之年。
不管是海外还是中国,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也随之迎来从专用到通用场景的升级机遇。

“擎天柱”叠衣服,来源:马斯克社交媒体账号
我国关于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
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首席科学家席宁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到今年机器人领域又现新高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是一大原因。“很多机器人此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能通过具身智能、大模型得到解决。包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等机器人技术新的应用方向,又会拉动产业发展。”
为何是元年?
人形机器人,即外形类人的机器人,能胜任多种应用场景,也被业内看成是AGI(人工通用智能)的最佳载体。
按照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预测,在未来,假设人形机器人与人口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100亿~200亿台,人类对其需求甚至会远远超过汽车。
业内多位专家也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样机阶段走向批量化生产和应用落地的关键期。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兼执行董事熊友军近日对第一财经表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再次成为热点,这得益于AI大模型等多项技术的发展成熟。“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它将人机协作的交互模式从被动交互变为主动交互、自然语言交互,因此会是下一代的人机交互中心,甚至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从长期来看具有巨大价值。”
从上海交大博士毕业后,孟祥敦在张江创办了机器人企业——上海达宽科技有限公司,他告诉第一财经,相较于目前火热的“人形机器人”一词,在工业领域说得更多的是“通用机器人”。
“因为人形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是一个关卡,如果运用在工业领域,就不一定需要两条腿,但需要非常灵巧和柔顺的通用技能。”他解释,机器人除了本体之外,智能化主要依赖于AI行业发展。而随着多模态的出现,让通用机器人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前景,AI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给机器人赋能的更多可能性。
这些城市在强势布局
我国不仅国家层面关于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地也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深圳等最为“积极”。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表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2023年5月,深圳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创新产品研发,并强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科教资源集中的北京,去年6月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上海则在去年10月公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将建设包括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内的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月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到,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等。

“电科机器人1号”,金叶子/摄
作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动化生产程度。而作为全国拥有工业机器人密度第一的上海(383台/万人),在2023年就发布了7台人形机器人样机,领先其他城市,包括中国电科第21研究所的电科机器人1号、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1”、傅利叶智能的GR1、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的先行者系列、达闼机器人发布的XR4(七仙女)和追觅推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等。
在中国电科第21研究所,记者看到身高超过1.62米、体重约60公斤的电科机器人1号,它全身拥有39个自由度,不仅能搬运物品,还能实现拧瓶盖、拿水杯等灵巧作业。该所耗时2年多自主研发的这款人形机器人,有望于今年一季度投入智慧物流生产场景中做应用验证,包括搬运、分拣、配送等功能。
项目研发负责人蒋志勇对记者说,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从事各种工作,担负起人类的任务,必须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训练,不断增长“智慧”。目前这款人形机器人仍需不断调试,只有真正投入应用场景中,才能进一步发现实际应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通过技术迭代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发现机器人在其他应用场景方面的潜力。
中国电科第21研究所机器人研发中心副主任范春辉表示,之所以将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是为了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样一些现有的生产线就能在不改变物理空间的情况下实现无差别替换。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开始一些公司已经发布了一些人形机器人,今年主要会围绕应用情况进行发布。各家应用环境也有所区别,像小鹏和小米是定位3C制造,中国电科的机器人定位物流分拣配送,还有的会定位像家庭娱乐、家庭陪伴,“2024年大家会继续细化各自的应用赛道”。
同样位于上海的达闼机器人,设立之初就瞄准做出家庭保姆级的“人形双足机器人”,2022年底,其在闵行马桥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已使用并投产。公司联合创始人汪兵对第一财经介绍,希望接下来他们研发的人形双足机器人能在今年年底实现小批量产并投入应用场景。

采访对象供图
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席宁告诉记者,从全球来看,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和未来的应用场景,可能是中国的一个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也从较为落后、应用少变为如今的全球第一大市场。相对已经成熟的市场需要有高质量的产品。“我们的机器人行业现在需要瞄准下一代技术,特别是一些和国外处于同样起跑线上的技术,这样才能把行业从原来的追赶变成引领。”
谈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汪兵认为,机器人产业迈向“具身智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短期内也不能太乐观。“应用场景、真正的刚需要看得很清楚,并且完全显现出来。而且,要实现机器人能够做保姆,或者说像马斯克说的去做产业工人,都是非常复杂的一套体系,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测试。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金字塔的塔尖。如果把人形做好了,向下延伸的一些应用、一些形态都能水到渠成,都是降维打击。所以我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布局,是非常关键的。”
而范春辉则认为核心零部件是绕不开的,因为机器人最终的核心零部件会集中到几家企业去承担,“我们目前也在核心零部件上做攻关,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批量化、产品化应用做市场化的布局。”
他还提到了为人形机器人做开发的领域——未来给机器人在手机装上APP,根据不同的功能为机器人植入不同人工智能。“一台机器人集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不合理,比如它是教学类的人形机器人,只要植入学科知识储备就可以了。所以2024年不仅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会划分赛道、划分领域,围绕人形机器人做开发的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也会越来越多。”
医药反腐下,这12支医药股一周逆势涨超20%,多家公司发布风险提示
在医药反腐的背景下,医药股经过盘整后逆势走强。刚刚过去的一周,沪指失守3200点整数关口,一周累计下跌3.01%,但在医药反腐的背景下,部分医药股却逆势走强。据第一财经统计,wind医疗保健板块的506家公司中,197家公司上涨,25家在上周出现过涨停,12家涨幅超过20%,最高的科源制药一周涨幅超过98%。锤子财富2023-08-13 22:22:300000A股低开高走市场继续“磨底”,机构:后续可提供的政策还有不少
“整体来看,我们政策库里的工具还是充足的。具体政策的投入,还是要看后续的走向。这个就要看监管层面的判断了。”他称。在印花税减半落地、周一股市高开低走之后,周二(8月29日)A股低开高走,市场信心有所回升。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收涨2.82%,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4.12%。个股普涨,成交额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在经过昨天的“惊险”行情之后,现在A股反弹行情启动了吗?0000聚焦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商会建议在基金上寻求突破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下称“环境商会”)以团体提案的名义建议,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增加资金来源补齐资金缺口。设立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基金,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锤子财富2024-03-01 16:59:450000上海:探索先行先试登记便利化举措方面 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等创性改革
《措施》要求,聚焦国家战略,探索先行先试登记便利化举措方面。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2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5方面推出21条措施,聚焦痛点难点堵点,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心关切,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0000创业板指涨1.03%;鸿蒙概念股掀涨停潮丨早市热点
飞行汽车、鸿蒙概念、教育、数据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供销社、煤炭、旅游等板块走低。1月11日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午盘,沪指涨0.1%,深成指涨0.73%,创业板指涨1.03%。飞行汽车、鸿蒙概念、教育、数据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供销社、煤炭、旅游等板块走低。一起回顾上午的市场热点。【鸿蒙概念股掀涨停潮】锤子财富2024-01-11 12:09: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