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范围划定,莞惠全域纳入,河源汕尾“出圈”
备受关注的深圳都市圈规划范围调整尘埃落定,东莞、惠州两市全域纳入,一度部分纳入的河源、汕尾两市最终调整“出圈”。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根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发展布局
深圳都市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圈内城市同属东江流域,历史同源、地缘相接、人文相亲。2022 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 4.9 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 4.05%、37.96%,人均 GDP 达 14.3 万元,经济密度约 3 亿元/平方公里。
目前,深圳都市圈区域基础设施基本联通,内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城市之间人员往来密切,城际日均出行人数约百万人次。
但受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深圳都市圈仍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深圳、东莞两市均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跨市就业生活人口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存在短板,城市间交通、产业等规划衔接力度仍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存在轨道规划与线路经过城市的规划衔接不足、市政配套缺位等问题;跨市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跨市域重大项目协调难度较大。
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此背景下,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进而为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道路作出探索和试验。
根据规划目标,到 2030 年,深圳都市圈要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届时,都市圈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1小时通勤圈总体形成;高质量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创新动力活力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强度达 5%以上;国际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民生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展望到 2035 年,深圳都市圈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深圳都市圈要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规划范围多次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都市圈的规划范围曾经历数轮调整。
最初,在2021年4月公布的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深圳都市圈包含了河源、汕尾两市的城区部分。不过到了2022年8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显示,深圳都市圈不再包含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及惠州龙门县。
再到今年10月27日,深圳市发改委在“深圳政府在线”的“互动交流”栏目答复网友时透露,“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还处于省层面审核阶段,范围包含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不包含河源、汕尾地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意见,深圳都市圈只有部分政策可以延伸至河源、汕尾两市,并不将两市实际行政面积纳入规划范围”。这一答复跟今天最终公布的结果相一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深圳都市圈的缩小?上述区域经济专家分析,可能跟国家关于都市圈的定义有关。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如果把河源和汕尾纳入深圳都市圈,当前条件下显然超出了1小时通勤圈的范围,也就失去了作为同一个都市圈统筹规划发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文件明确提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上述区域经济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一些可以联动河源、汕尾两市,并且有利于促进两市和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规划措施、任务,依然会纳入统筹考虑。
主打科技创新
从规划内容来看,科技创新将成为深圳都市圈最鲜明的竞争力底色。
规划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都市圈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仲恺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依托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创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集群。
规划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联合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吸引国外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在都市圈设立或合作设立高水平实验室、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实施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规划还特别提到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提出发挥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作用,实施技术转移经理人、技术转移机构的培育和引进计划,建立服务都市圈、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共同推动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在产业方面,规划提出要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补齐芯片制造业和先进封测业产业链缺失环节,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建设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增长极和国际知名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精密传感设备、智能控制设备和智能执行设备等重点装备,打造产业体系完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构建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深圳为主阵地,率先建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广覆盖 5G 网络,加快打造 5G 应用示范标杆。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芯片、智能无人系统和智能语音四大优势领域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在新兴产业集群方面,规划显示,深圳都市圈将重点加快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重点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电子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巩固核电、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基础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氢能、高效储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
为了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规划提出,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都市圈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加快形成对科技创新企业以及重点产业集群的链条式支撑。
目前,深圳都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已初步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规划文件显示,2022 年,深圳都市圈专利申请量达 478638 件,专利授权量达 348968 件。
商务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会议强调,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0000俄称鉴定结果显示载有65名乌军战俘的运输机遭西方国家所生产导弹攻击而坠毁
鉴定结果显示,日前在别尔哥罗德州坠毁的伊尔-76运输机遭到了西方国家所生产防空导弹的攻击。当地时间1月31日,俄新社援引俄罗斯相关部门通报的消息报道称,鉴定结果显示,日前在别尔哥罗德州坠毁的伊尔-76运输机遭到了西方国家所生产防空导弹的攻击。据俄新社援引俄罗斯国防部的消息报道,1月24日,俄军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别尔哥罗德州坠毁。机上载有65名乌军被俘人员,以及6名机组人员和3名护送人员。0000光伏逆市走强 这些个股获加仓 机构看好行业长期持续性增长
个股方面,德业股份获主力资金加仓近4亿元,爱康科技、阳光电源分别获加仓1.93亿元、1.03亿元。光伏设备板块今日逆市走高,艾罗能源一度20cm涨停,德业股份、爱康科技涨停,福莱特、帝科股份涨超7%,锦浪科技、固德威等股跟涨。主力资金方面,据Wind数据显示,光伏设备板块今日获加仓超12亿元。个股方面,德业股份获主力资金加仓近4亿元,爱康科技、阳光电源分别获加仓1.93亿元、1.03亿元。0000直击服贸会|从德国到阿根廷…国际展商寻找“配对机会”
今年,服贸会的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服贸会,随着疫情后人员往来重新恢复,我们也是想看看中方对德方有哪些需求,德方又能为中方做些什么。”德国石荷州经济技术促进中心中国办事处项目经理麻珂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我们不仅想吸引中国投资者,也想帮北德企业在中国本土找到一些合作伙伴。”锤子财富2023-09-04 15:43:4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