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新增项目大幅减少股价暴跌,CXO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12月4日,国内千亿市值医药合同研发组织(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2269.HK)在在经营交流会上称,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这导致药明生物当天股价大跌超过23%,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暂停买卖,以待刊发可能构成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这一消息也拖累其他CXO企业股价。截至12月4日下午发稿,凯莱英港股(6821.HK)下跌超过10%,康龙化成(3759.HK)下跌超过8%,泰格医药港股(3347.HK)股价大跌超过9%,药明康德港股(2359.HK)下跌超过6%。
药明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业绩表现突出。但随着疫情退去,今年以来,药明生物股价较年初时已经腰斩。
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的业绩展望中提到,由于研发和生产两大业务收入减少,公司整体收入或将不及此前预期。此外,新产能爬坡以及收入增速放缓均将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药明生物预计主要药物开发营收下降18%-20%,生产营收下降15%-18%。药明生物提到,在药物开发方面,新增项目的减少将影响约3亿美元收入减少,生产端收入下降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约1亿美元收入。
公司表示,尽管CMO项目中长期增长确定性强,但短期面临项目收入延期问题。药明生物在过去十年达到行业增速的3-4倍,未来目标是达到行业整体增速的2倍。行业未来两年增速预计仅为个位数增长。
一位CMO领域资深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药明生物的增速放缓,是CXO的周期性决定的,这也是整体行业面临的现状,意味着行业的高增长时代结束了。”
他还表示,投融资的冷淡意味着创新药未来的研发可能面临挑战,这会导致CXO的新增项目还会继续减少。他预计,这一周期至少还要持续3-5年。
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仅获得25个新项目订单,远低于往年45个的基准线,且国内项目占比甚至不足20%,这已经令投资者对药明生物短时间之内的盈利能力产生怀疑。
2021年,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达到顶峰,从2020年新增103个增至2021年新增156个,2022年回落至136个,公司原来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项目可以达到80个。但接近年底,这一目标恐怕实现无望。
新冠疫情提振了CXO领域的需求,但随着疫情淡去,一些新药项目也被迫终止,资本市场也放缓了对生物医药的投资。有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的生物医药投资都在放缓,美国融资水平下降39%;中国2022年融资水平下降59%。
在国内创新药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药明生物很大一部分业务投向了海外市场,并帮助中国的创新药出海。
不过,在海外市场,药明生物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其中一大“劲敌”为三星生物。今年早些时候,三星生物与辉瑞公司签下了一笔价值近9亿美元的大单,生成生物仿制药产品;三星还与包括GSK和礼来等公司合作。
突发!中芯宁波公告称公司前董事兼总经理和前财务负责人被刑拘
声明指出,公司前任董事兼总经理黄河(原为美籍华人)、前财务负责人王瀛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已触犯刑律,目前已在刑事司法判决程序中。日前,市场传出消息称据中芯集成电路(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宁波”)股东及员工反映,中芯宁波CEO乐智平自今年7月8号起离开企业至今未归,目前处于失联状态。锤子财富2023-08-29 20:55:080000国家药监局: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加快推动医疗机器人标志性产品上市应用
徐景和指出,医疗机器人作为医疗器械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各部门重点支持的领域。4月16日,医疗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北京昌平召开。会议交流了医疗机器人产品研发使用情况,聚焦创新发展共性问题,研讨支持政策。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0000外交部回应“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区域合作不应歧视排他
全球产供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人为干扰市场行为,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对半导体等产业合作人为设置障碍,这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最大的风险。5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共同社记者提问,27日,“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在美国举行,关于国际供应链协议的谈判基本结束,中方对此有何评论?0001“泰坦”号悲剧背后: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
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发现“泰坦”号残骸,推断该深潜器发生“内爆”。他同时说,“对该行业所适用规范和标准的质疑,相信会是今后审查的焦点”。美国“泰坦”号深海潜水器22日被确认在水下解体导致5名乘员全体遇难后,业内人士指出“泰坦”号未经第三方安全认证就多次实施载人深潜活动,再次对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提出质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