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模式有望再延5年,明年新增债快来了
为了扩大政府投资稳增长,地方政府债券将延续年初发行势头,以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增长效应。
正在北京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授权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作草案说明。
朱忠明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财政部研究提出继续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方案,建议授权国务院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提前下达情况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这意味着,此次人大审议通过后,去年底到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地方新增债务限额的授权,将再延续5年,即2024年至2028年的新增债务限额可以像过去一样提前到上一年四季度下达,以便地方提前准备在当年初尽早发债筹资用于重大项目建设,以稳投资稳经济。
近些年经济增长放缓,叠加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楼市低迷等,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民生、债务等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稳增长一大关键落在稳投资,其中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起到重要作用,在地方财力下滑的当下,地方基建投资资金更加依赖发行政府债券筹资。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对地方债采取限额管理,即设立举债“天花板”。这一限额在每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全国人大批准全国地方当年新增债务限额后,财政部在这一总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建设投资需求等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各省市拿到财政部下达的当地政府债务限额后,再确定省本级、市县的债务限额。
这一套债务限额层层下达流程下来,使得地方实际发债时间集中在下半年,影响了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发挥。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2018年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下称《决定》)。
这一《决定》明确,在201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之前,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目前上述授权已到期。
朱忠明介绍,建立健全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可以指导地方加快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地方将债券资金纳入年初预算,规范预算管理;协调债券发行时间,均衡发行规模,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总体来说,充分发挥了提前下达制度对扩大政府投资、完善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曾告诉第一财经,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债务限额有利于各地提前谋划项目,合理安排债券发行节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对投资的拉动效应,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另外,从实际效果看,近年来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拟继续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由于当前经济增长依然承压,随着上述国务院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延续,专家普遍预计2024年部分新增债务限额将在四季度提前下达。一些地方已经积极准备申报2024年部分专项债券储备项目。这对地方明年提前发债,稳投资稳增长意义重大。
朱忠明表示,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相应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必要时国务院将对已提前下达的各地债务限额作相应调整,确保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突破限额。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今年10月份以来,22个省份将先后发行总计9563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这被普遍认为用于置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隐性债务,以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曾告诉第一财经,内蒙古、辽宁、重庆等多个省市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已超出本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因为各地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差异较大,与债务化解压力不匹配,中央会收回各省一定比例的地方债务限额进行全国统筹,给予高债务负担地区更多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隐债的额度。
财务公司总规模逼近10万亿,前十机构赚钱能力堪比上市银行
这些“巨无霸”财务公司背靠国企或央企,业务范围较广数以十亿计的巨额存款,突然无法提取或提取受限,最近一段时间,多家上市公司大额存款出现风险,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推进了风险的旋涡中心。财务公司是企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由于业务范围的特性,在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中,财务公司原本不太受关注。但实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财务公司不仅具备一定数量,而且也形成了一定规模。锤子财富2024-07-05 17:10:290000CES前瞻:中国力量崛起, AI是绝对主角,带动酒店价格飙涨超10倍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AI功能,都不好意思来参加CES。”12月30日,距离CES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正式开幕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华科校友圈负责人梅强已经出发,坐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第一次参加CES的梅强,今年组团了多位AI创业者一起奔赴CES,或许是提前一周“踩点”的关系,梅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香港赴美的航班没有想象中人多,有1/3到1/4的座位空着,预计“大部队”将于一周后到达。锤子财富2025-01-11 22:34:420000华润啤酒首度透露白酒打法,要让白酒发展回归消费品逻辑
侯孝海认为,行业深度调整背后,白酒要从奢侈品回归消费品的本质9月19日,华润啤酒(00291.HK)旗下白酒业务——华润酒业在山东曲阜举行了成立后的首次渠道伙伴大会,华润啤酒董事局主席侯孝海也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对白酒业务发展思考。锤子财富2023-09-20 17:01:310000北向资金当季回流A股超600亿,海外投资者关注持续复苏信号
自从维稳措施祭出以来,北向资金大幅回流A股,2月整体净流入超600亿元。自从维稳措施祭出以来,北向资金大幅回流A股,2月整体净流入超600亿元,海外对冲基金等博弈资金是主要流入来源。数据显示,2月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的金额达到607.44亿元,不但创下过去13个月以来的单月最大值,还一举结束过去6个月连续净流出的趋势。0000央企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作出新部署
国资委正在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方案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锤子财富2023-07-16 20:50: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