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92

三明深化医改:突破县域医共体在编制、人员上的界限

锤子财富2023-09-24 16:01:280
《意见》中的一些规定,打破了紧密型医共体内部总医院(差额拨款)与基层分院(全额拨款)编制界限。

近日,福建三明市印发《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将整合并有效利用相关资源,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给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医务人员的编制核定、使用和管理,以及调配、招聘等方面赋予更多自主权。

一直以来,深化医改的核心在于人才建设,其中,编制管理、人员调配等方式则是最难打通的“症结”。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中的一些规定,打破了紧密型医共体内部总医院(差额拨款)与基层分院(全额拨款)的编制界限,“也就是说,在编制总量核定下,一方面实现同经费渠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统筹调剂;另一方面,在编在岗的财政核拨(基层分院)、财政核补(总医院)事业单位人员之间可以相互调配、自由流动。”

打破编制的束缚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在医共体内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我国在800多个县市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的在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第一财经调研了解到,作为最早一批试点紧密型医共体的福建省三明市,陆续实践了“总额打包,结余留用”激励机制,为医保节约资金;推行院长和医生“全员岗位年薪制”薪酬政策,改变了既往多治病挣工分的模式。

“但当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仍存在不少堵点。”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第一,一些地区医共体内实行法人统一的情况并不多,实际管理中也多是各自为政;第二,真正实现医保基金总额打包的地区并不多(医保部门不愿放弃基金的管理权,或医保基金亏空的地区不愿接受医保基金打包);第三,一些乡镇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主体混乱;第四,基层医疗机构仍然人才匮乏,收入低且职业愿景差。

为此,此次三明印发的《意见》中提出,“总医院(医共体)在核定的人员编制总量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统筹调剂同经费渠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由各总医院(医共体)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其在编在岗的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意见,经各县(市、区)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向同级卫健、编制、人社部门报备后组织实施”,两项内容均指向了堵点。

作为紧密型医共体的实践者,沙县总医院普外科医生朱顺生向记者解读《意见》内容称,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从人员薪酬上讲,总医院是差额拨款单位,基层医院是全额拨款单位,以往这两个单位的人员要相互调配是非常困难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务人员的流动。

朱顺生说,《意见》从编制角度解决了总医院与基层医院“同工同酬”的难题,“过去,从差额进全额,也就是从总医院调配人员去基层医院,当地财政是要多掏钱的。如果没有编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优秀技术骨干(包括专科医生、护士等)就不会愿意下沉去基层。”

“另外,基层医院的技术骨干如果表现突出,如今也可以通过调配方式去总医院工作,操作相对更简单了。尤其是对一些偏远山区的基层医院,(这种做法)可以给到年轻医生一种向上升迁的通道,他们有更多机会来城镇总医院工作,职业愿景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朱顺生补充。

记者也从三明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在薪酬改革下,三明市先后10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项目9220项。数据显示,2022年三明全市12家总医院(医共体)工资总额27.64亿元,同比增长了2.79%。

实现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那么,上述《意见》的落地对于紧密型医共体的最终实现意义何在?政策推广有无难度?

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周显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事实上《意见》中难度最大的编制管理、人员调配等已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在沙县总医院、永安总医院这2家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进行探索试点,“两家总医院在试点基本没什么问题后,我们再开始着手形成具体政策文件”。

“两家医院都提出了,县级总医院所在的编制部门,能否根据本区域内服务人口变化情况、每5年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总量进行动态调整?总医院及医共体内的医务人员,他们招聘、培训、调配等能否由当地卫健、人社部门来把关?”周显葆说,这些建议最终都被纳入到了《意见》中去。

周显葆表示,为了规范好流程,并杜绝一些人员仅仅是通过《意见》这一渠道去“镀金”,文件还对从总医院交流至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规定应符合三个条件之一:经公开招聘考试进入事业单位,且近五年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或获得县级以上综合表彰奖励的;符合福建省‘年度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要求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由此,《意见》不但是对之前三明市实施院长和医生“年薪制”的一个衔接,也是为了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医疗服务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这次的《意见》实际上也是三明市委编办、三明市财政局、三明市人社局和三明市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其中一家(单位)不同意,都办不下去。” 周显葆说。

下一步,三明还将推进哪些医改措施?

周显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阶段机制体制上的改革可以说都基本完成了,下阶段,三明会更多关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相较于大城市,三明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还不是那么强,如何提升;医院里的重点临床科室水平如何加强,是否可以通过与上海的对口合作来帮助提升等。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留住一些高精尖医务人才,或培养出更多的本土高精尖医务人才。包括一些在三明落地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也需要通过不断做大做强,才能将病人进一步留在市里,切实做到大病重病在市级解决、一般病常见病在县级解决、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周显葆说。

(封面图,三明市第一医院,邹臻杰/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