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核算起步
我国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排放核算已进入方法学应用和实操阶段。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举将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供有益探索,推动工业车辆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在今天(20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北京) 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省属国企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下称“广晟氢能”)宣布,联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杭叉新能源、中集氢能共同启动“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排放核算项目”,为未来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上述各方确定,对应用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开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排核算,完成《氢燃料电池的碳足迹评价报告》《氢燃料工业叉车碳减排核算报告》《氢能叉车碳减排评价报告》。
“目前,燃料电池与氢能行业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启动的态势,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工业车辆领域的应用也步入实践阶段。”广晟氢能总经理刘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日发布的45吨氢燃料电池正面吊整车将化解港口大型起重设备高能耗、高排放的痛点问题,促进工业车辆及港口设备的新能源化。
“港口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刘伟透露,广晟氢能已与中集氢能、天养新能源签署港口应用及配套支撑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布局燃料电池技术与氢能全产业链,投资50亿元建设质子交换膜电池、固体氧化物电池、燃料电池与氢能配套及燃料电池科技创新等四大产业板块。
本月14日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新增3367辆,保有量达到12682辆,同比增长约36%;建成加氢站358座,同比增长超过40%。
报告称,“工业、发电领域氢能应用进度加快,以规模化工业应用推动供应链建设,将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底,26个省(区、市)公开发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项政策316项,氢能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20日,正在第十六届中国(北京) 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展示的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
在交通运输行业,用氢能替代燃油、天然气等高碳排放化石燃料,或将成为一大趋势。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等特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是顺应全球新能源技术变革、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关键突破口。
研究发现,燃料电池汽车在大载重、长续航和高强度的交通运输中具有先天优势。专家表示,短期内,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将以替代传统重型卡车、大型物流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为主。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文件。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等联合印发了《河北省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使用阶段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下称《方法学》)。
参与编制该《方法学》的专家表示,重型货车是交通领域的降碳重点,占全国保有量的12%,在汽车碳排放中占比达37%。在重型货车领域通过开发碳减排方法学、创新碳交易产品,对降低汽车碳排放、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普及推广意义重大。
上述专家表示,目前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存在购置成本、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经济性较差。而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发减排量,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运营主体可获得额外的收益,尤其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另外,开展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减排量交易,能促进其推广应用,推动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发展阶段快速迈进。
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发布,涉及汽车、住房、家电等
措施提出,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0000行业大模型如何降本?︱十问AI大模型(三)
编者按:ChatGPT爆火后,AI大模型层出不穷,面向行业的垂直大模型也陆续发布。那么,怎么才算一个合格的行业大模型?行业数据哪里来?如何将行业knowhow更好地融入大模型?第一财经推出“十问AI大模型”专题,进一步追问与解密。0000大金融板块行情重燃,估值提升空间能有多大?
“中特估”主题催化?5月15日,A股市场上演V型反转。其中,沪指在早盘下跌的情况下,午后强势拉升,收涨1.17%。在A股强势反弹的背后,保险、券商、中字头等权重板块午后集体拉升。当日,非银金融板块上涨2.68%。0000财政部: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中央财政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指导地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9月20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从过去几年疫情影响中逐步恢复,总体上呈回升向好态势。但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状态。对此,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上下联动,支持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0000我国每年工科毕业生超全球总数1/3,为何工程人才仍紧缺
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也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新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工程人才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锤子财富2024-10-23 18:36: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