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实体企业粉饰报表、转移资金,审计署摸底信托行业风险
作为一年一度的“经济体检”报告,审计署的年度审计结果备受关注。6月26日上午,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其中提到了对金融企业的审计情况。
同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方面,重点审计了4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国有信托公司,相关机构资产合计为61.63万亿元、负债55.51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0.9%至15.5%不等。
审计也发现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资产底数不实、管理不严。24家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少计、虚假处置、移至账外等方式,未如实反映风险资产3746.29亿元。4家中央金融机构还违规列支薪酬、营销等费用29.11亿元,其中2家26.95万平方米的办公和技术用房闲置。
二是违规开展业务。25家金融机构违规开展存贷、理财、信托、保险等业务,其中银行存贷业务违规问题仍较高发,多表现为变相高息揽储、存贷挂钩、贷款审查不严等。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署审计的21家信托公司中,有17家帮助实体企业实施粉饰报表、转移资金、隐瞒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8家信托公司借主业之名行违规之实,通过设立形式合规的资产服务信托计划等,协助多家企业发放网络贷款,并违规将尽职调查、风险评价等实质审核环节外包。
就在今年3月24日,原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下称《通知》),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
其中,资产服务信托是为委托人量身定制的受托服务,不涉及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行为,不适用资管新规。该类别也是细分最细致的大类,按照服务具体内容和特点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等5小类,共19个业务品种。根据《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开展资产服务信托,原则上不得发放贷款,也不得通过财产权信托受益权拆分转让等方式为委托人融资需求募集资金,避免资产服务信托变相成为不合规融资通道等。
另根据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向信托公司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信托公司互联网合作贷款规范整改的通知》,信托公司需要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重签合作协议、落实“三个自主”底线的整改要求,并鼓励信托公司根据业务实际、风险偏好等增加自主风控措施,规范开展互联网合作贷款业务。其中,“三个自主”包括自主管理贷款合同、自主掌握信息数据、自主发起放款指令角度。
在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方面,《报告》提到,地方财政管理不够严格,重点审计了18省本级及36个市县共54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并就共性问题延伸了其他地区,主要发现4方面问题,其一是违规组织和返还财政收入;其二是违规新增隐性债务,有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其三是专项债券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四是财政暂付款亟待清理,其中有12个地区不得不从上级超预算额度调拨库款、由银行垫款或对外借款280.72亿元来维持基本运转。
在“审计建议”中,《报告》指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严格监督约束权力运行。
其中,财政领域,对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追责到人。督促省级政府加强风险分析研判,督促基层结合实际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剥离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推动分类转型发展。加强专项债券投后管理,确保按时足额还本付息。
金融领域,有序推进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适应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改革,依法对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国企国资领域,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督促健全细化“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及操作规程,严格规范国企金融业务,对违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典型问题,提级追责、穿透治理。
金融监管总局“三定”终落地:27部门亮相,有新设、有裁撤、有合并
对比原银保监会925名的机关事业编制,金融监管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10名;司局级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07名变为114名。酝酿数月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定”方案终于揭开面纱。0000美债收益率高企打压美股,区域银行再现抛压,金价一度冲破2000美元
尽管通胀进展相对良好,但收益率仍在上升,这是股市疲软的主要原因。*美国区域银行再现抛压*特斯拉本周重挫15%,创年内最差单周表现*纽约黄金期货盘中突破2000美元/盎司0000ChatGPT热潮下中日数字经济有哪些合作契机?
陆成称,中日目前在元宇宙领域的合作已呈多样化、高附加值化的发展。当前元宇宙的商业模式并未固化和确立,这是全球性和时代性的议题,中日企业间合作探索、相互借鉴的空间很大,构成了未来经济转型的新蓝海。这是在在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日企业创新合作论坛上,多数与会中日企业家的共识。锤子财富2023-06-21 13:29: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