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移动支付,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原标题:入局移动支付,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曾经说过“不会申请支付牌照”的华为也对第三方支付下手了。华为必须拿下支付牌照,这是它“自救”的需要。而每个科技互联网巨头,也都有个建立金融生态的梦想。
华为也终于对移动支付下手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华为收购讯联智付100%股权。这也意味着,华为通过这次收购,获得了支付牌照。
对此, 华为向《财经天下》周刊回应称:“华为希望通过此次收购,给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数字生活服务,为消费者打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全场景智慧体验。”
除此之外,华为并未给出更多信息。但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华为正在招聘与支付业务相关的岗位,包括负责备付金管理、路由、支付清算工作的岗位,以及网络运维岗和银行合作岗等岗位。
“这符合华为以往的低调风格。”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放眼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巨头,入局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标配。腾讯、阿里之外,包括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京东、网易、百度等都已有“照”在手,华为则迟至现在方才入局,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公司。
业界普遍认为,在美国商务部禁令限制的背景下,华为要为自己构建支付通道,完成业务闭环的布局,摆脱业务受限的被动局面。但目前看来,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华为必须做支付
华为拿下支付牌照的消息一出,业界多少有些意外。因为,此前华为云服务部总裁苏杰曾多次对外表示“我们不会去申请支付牌照”,“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边界意识,不申请牌照,因为那不是我们的擅长”,“面对传统金融生态,我们一直充满敬畏”。言下之意,支付牌照根本不在华为的考虑范围内。
但现在,考虑到华为的处境,获取支付牌照或许也是它的无奈之举。
华为正处于艰难时刻,芯片“断供”情况至今仍未缓解。华为手机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根据Canalys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数据,华为(包括荣耀)手机市场份额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41%下降至22%,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44%。
为了应对危局,华为剥离了荣耀手机业务。任正非在送别会上对新荣耀放话称“未来我们是竞争对手”,但今年1月荣耀推出独立后的首部新机V40,因为失去了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市场反应平平。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仅靠4G、5G等通讯设备的业务拓展,前方的路将更为艰难。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芯片断供是目前华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旦手机业务跟不上,华为基于手机硬件布局的一系列商业生态也可能面临艰难局面。因此,他认为,做支付是华为商业上取得突破的必然选择。在支付已经成为底层工具的当下,在数字人民币等新兴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支付牌照,就意味着欠缺很多东西;而华为拿下支付牌照,也更多的是出于合规性方面的考虑。
此时入局移动支付,华为不但是要在商业生态上取得突破,也是“自救”求生的需要。
“华为以前坚定搞自己的赛道,但是现在为了应对外界打压,多做点赚钱的业务,也是可以理解的。” 陈经说。
华为要做什么?
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称,在国内的两亿多手机用户基础,是华为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优势。
余丰慧表示,华为做移动支付的条件已经具备。他认为,华为云和华为的手机终端业务,是平台,也是基础设施。华为天然拥有新经济的流量入口。“只要平台铺得足够大,有流量、有粉丝、有技术、有获客能力,公司要做商业和做金融,都不成问题。金融业本身就是高端服务业,流量也是需要的。”
王蓬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面向C端,华为能做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可以和线下商户合作,走微信和支付宝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也可以做消费金融,3C领域无疑是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之一。
同时,他认为,华为也一直在做基于自身内部生态的流量分发和广告分发,这些支付数据虽然可以采用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但如果掌握在华为自己手里,应用起来可以更加便利,与其他厂商合作也需要成本,因此,对华为而言不如索性自己来“内部消化”。华为拿下支付牌照,让积累的数据形成数据闭环,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对此,陈经则认为,现在市面上的支付牌照虽然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巨头们纷纷入局支付,牌照实际上对它们而言并不算稀缺资源,单纯的数据闭环意义并不大,“闭环要有应用才有意义”。
也就是说,支付必须要依附于足够的应用场景,才能拥有价值、形成规模。
华为做支付,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华为支付(HuaweiPay)在华为MateS、荣耀V8(全网通)和荣耀8三款手机中上线。在2018年,华为在手机上开始预装不可卸载的“华为钱包”App,向C端用户扩展金融业务。这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具有想象力的业务,但那时华为表示,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边界”,之后,华为钱包主要通过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了Huawei Card信用卡、商家收款产品手机POS机、交通卡等。
现在,华为拿下支付牌照,可能就不仅仅是为了打造支付业务,在这背后,是华为钱包和整个华为消费金融服务生态。陈经推断,华为也可能继续深入到娱乐、生活消费领域,“可能就不只是搞支付那么简单了”。
毕竟,华为已经在布局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场景,而华为官方回复中提到的“数字生活服务”和“全场景智慧体验”,也为华为金融生态系统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王蓬博指出,华为要通过支付实现商业变现,还为时尚早。无论是业务适配还是系统搭建的人员适配等,都需要时间。对于华为来讲,拿下牌照还只是第一步。
在余丰慧看来,华为此时入局支付领域已经“迟了”。他说,华为手机在三四年前就应该做这件事了。尤其是面对微信和支付宝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华为作为新手,在流量和用户积累上还差很多。
华为还成不了支付巨头的“敌人”
字节跳动在2014年通过收购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在2020年7月又拿下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今年年初,抖音支付正式上线,拿下了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身份。去年12月,拼多多上线了“多多钱包”,拼多多关联公司今年也新增了“拼多多支付”的商标申请。
巨头们要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已经是必争之地。但微信和支付宝,始终是它们无法绕过的挑战。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54.4%和39.4%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合计的市场份额超过93.80%,是支付市场上绝对的王者。
王蓬博认为,短时间之内,对微信和支付宝而言,华为们连“敌人”都算不上,毕竟,无论是用户占有率还是线下场景,其他平台都无法和它们比拟。但长期来看,当所有能够触达到C端的平台方都拥有了支付牌照,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支付工具,它们也将会对市场进行蚕食。
越来越多的巨头们在支付上开始展露自己的入侵性。它们也不排除联合起来,去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现有流量的可能。
余丰慧甚至提出了更大胆的猜测。华为做移动支付,未必也不可以成为支付宝、微信之外的第三家民营支付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届时不排除许多商家介入和接触华为的可能性。“华为作为独立的金融移动支付,一旦做成,则有可能吸引拼多多等新兴电商选择与其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强化了支付领域反垄断的监管措施,备受市场关注。
但余丰慧认为,加强支付领域反垄断的监管,也并不意味着中小型支付机构迎来了春天。他表示,经济学存在“自然垄断”,通俗地讲,小公司的公信力不足,是它们无法摆脱的限制性因素,也恰恰是能支撑华为、小米等科技互联网巨头入局支付领域的原因。
但习惯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们,可以接受“华为钱包”作为支付工具吗?这仍然是个未知数。
说到讲故事,银行差互联网一条街
当前,手机银行APP转型,基本以金融科技巨头为范本,拓场景、做活动、加内容、增体验,做了很多事,但收效不大。至于原因,有非常多的解读,如流量红利的消失、产品体验同质化、高粘性场景的匮乏、运营人才的不足等等。受《叙事经济学》一书的启发,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叙事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经济现象背后的流行叙事锤子财富2020-11-09 19:40:010000解读10月经济数据:结构性分化难挡复苏趋势
从11月16日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来看,10月中国经济延续了三季度温和复苏的态势。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低“W”型复苏特征相比,中国经济复苏延续性更好,其经济增速回升更像是“V”型。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前期复苏过程中的消费、服务业等薄弱部门正在逐步“接棒”工业和投资部门,而消费和服务业等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更明显,因而未来复苏的可持续性也可能较强。生产端增长的逻辑转换比较顺利锤子财富2020-11-17 09:08:190000倍轻松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2.28亿 经营结果好转
挖贝网4月23日,倍轻松(688793)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28,090,792.8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3,492.23元,比上年亏损减少。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891,002.69元,总资产1,719,681,954.60元。0000安硕信息(300380.SZ)董事翟涛拟减持不超100万股
智通财经APP讯,安硕信息(300380.SZ)发布公告,公司董事翟涛先生计划在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72%)。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