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误导、不当收费,被监管点名批评的招联金融怎么了?
原作者: 奕臣 来自: 新浪金融研究院
近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一则《通报》,点名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招联金融)存在夸大及误导宣传、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近年以来,在严监管背景下,被通报、吃罚单对银行业和保险业较为多见,相比之下,持牌消金公司被监管“点名批评”在今年还属首次。
招联金融是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这两家世界500强共同组建的持牌消金公司,背靠大树,一直以来招联金融也称得上是消金行业的头部机构。去年,招联金融净利润刚刚超越捷信,登上行业冠军宝座,此次却成了被通报的“反面典型”。
反观招联金融的近年发展,其虽然“出身名门”,资金、流量“唾手可得”,业绩一路高歌猛进,却屡因营销、催收等问题被用户投诉。此次监管《通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但似乎最该被警示的,正应是招联金融本身。
无额外实质服务收费7943万
银保监会发布的《通报》指出了招联金融“四宗罪”:夸大及误导宣传、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
《通报》指出,招联金融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情况。银保监会具体指出,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未明确说明展示利率为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想还款可以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此外,招联金融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通报指出,2018年以来,招联金融与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金1.5%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关费用7943.23万元,但未向联合贷客户提供有别于单独放贷客户的额外实质性服务。
从《通报》内容来看,招联金融在第三方商户的管控上相当随意。一是准入审核不严,二是规模控制不严,三是对风险事件预警分级不审慎。银保监会消保局举出了具体案例: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招联金融对上海某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为3000万元,但2019年8月末的实际规模为6000万元。2019年9月27日,该公司在每日预警报告中给合作公司设置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但第2日即将合作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从3000万元上调到7440万元。
在催收管理方面,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招联金融一是存在不当催收行为。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胡某,仍继续进行电话催收,对客户造成骚扰;向客户刘某工作单位拨打电话,告知其同事关于刘某的逾期信息。二是对委外催收机构考核不严。未严格执行委外催收机构品质考核制度,考核时存在未对催收公司不当行为扣分的情况。
对于监管的通报,招联金融对回应称,对于此次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深度反思,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开启自查和整改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并不断将整改向深入推进。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业务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营收、利润“高歌猛进”
虽然不是首批成立的消金公司,招联金融也算得上是持牌消金公司中的头部机构。2015年,招联金融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彼时消金行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招联金融的起步也相当平稳。其主要业务是主要业务是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招联金融注册资本为38.69亿元。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招联金融最大的股东是招行的子公司招商永隆银行,持股51.94%;其次是中国联通旗下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持股36.95%;此外,招商银行还直接持股11.11%。

图片来源:天眼查
截止2019年末,招联金融总资产926.97亿元,净资产93.60亿元。招联金融去年实现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54.4%,实现净利润14.66亿元。招联金融成为第二家跻身营业收入“百亿俱乐部”的持牌消金公司。

图片来源:天眼查
事实上,在消金公司中,出资方中有实体产业股东的,往往能为其提供天然的获客场景,提高其获客能力和客户粘性,从而带动消金融资业绩的稳定增长。据招联金融官网,招联金融旗下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以线上模式为主、兼具O2O模式,嵌入到购物、旅游、装修、医疗美容等各类消费场景中。
流量“唾手可得”却屡遭投诉
背靠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招联金融获得的资源自然不是其他机构可以比拟的,资金、流量,这些消金行业渴求的资源,对招联金融来说获得显然并非难事。公开信息显示,自2015年成立至今,招联消费金融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
据招行2019年年报,招行审议通过了《关于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项目的议案》,同意给予其同业授信额度270亿元,授信期限2年。截止2019年末,招行为招联金融拆放资金为人民币123.50亿元,2018年时,这一数据为人民币 95亿元。
此外,招商银行还在招商银行APP、和招行掌上生活APP给招联消金导流。此前,曾有媒体人士尝试在招行APP申请“闪电贷”未被通过,随即页面即提示其可申请“好期贷”,而这款产品正是招联金融的主打产品之一。此外,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掌上生活APP曾为招联消金的“好期贷”做起了导流,日利率最低打六折。
据新浪金融研究院测试,目前在招行手机银行APP搜索“借钱”,仍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中看到“好期贷”,且其搜索结果靠前,排在招行“国税贷”和“车主贷”之前。
除了招行,中国联通在导流方面也没有缺席,甚至曾有违规行为爆出。去年9月,微博知名博主“饼干姐”在微博中上传了其粉丝在联通办理业务时的经历,提醒大家防范金融风险。爆料的网友称,自己本想在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续费业务,却险被联通工作人员办理成招联金融的网贷。
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放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已达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粗放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与日俱增。
此次通报中,监管指出的营销宣传、不当催收等问题,就与金融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密切相关。事实上,招联金融虽然“出身名门”,却屡因营销、催收等问题被用户投诉。截止目前,招联金融在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数量已达到9869,其中指向催收问题的投诉就有2709条。
在此次《通报》中,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在催收管理方面,招联金融一是存在不当催收行为;二是对委外催收机构考核不严。未严格执行委外催收机构品质考核制度,考核时存在未对催收公司不当行为扣分的情况。此次监管《通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但似乎最该被警示的,正应是招联金融本身。
雷曼光电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2.69亿 理财收益减少
挖贝网4月23日,雷曼光电(300162)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68,646,441.13元,比上年同期下滑7.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9,007.63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55,189.63元,总资产1,387,424,324.39元。0000北陆药业(300016.SZ)发布一季度业绩,净利润1257.61万元,同比下降67.97%
智通财经APP讯,北陆药业(300016.SZ)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7.61万元,同比下降67.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60.97万元,同比下降74.38%;基本每股收益0.0256元。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02020年,影响未来十年格局的三个信号
2020年,我们邂逅了不止一只黑天鹅。新冠疫情是第一只,它创造了一个容易引发黑天鹅的环境,又孕育出更多的黑天鹅,使得2020变得如此不同:每个人、每家机构、每个国家,都受其影响。压力是最好的变革催化剂,所以人们才说不要浪费一次危机的机遇。黑天鹅的环境下,一些深层次的变革随之启动,为未来十年的发展埋下了引线。这些种子刚埋下时还只是一些新提法,不能改变什么,但未来十年的改变,大半由它们实现。锤子财富2020-12-21 19:25:150000参与科创板新股网下申购存违规 申港证券被列入“黑名单”半年
来自:北京商报10月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公告,公告内容显示,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及其配售对象的网下询价与申购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中证协决定对在科创板“中信博”、“瑞联新材”、“固德威”、“浙海德曼”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定的股票配售对象列入限制名单。0000上海瀚讯2022年营收4.01亿净利8557.91万 总经理胡世平薪酬62.94万
挖贝网4月23日,上海瀚讯(300762)近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611,149.21元,同比减少45.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579,126.31元,同比减少63.59%。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79,275.53元,截至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90,240,559.10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