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孙天琦:提升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科学性和硬约束性
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可量化、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工具,用于分析评估“极端但可能”的冲击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在帮助金融部门有效识别薄弱环节、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建立并开展了国家层面的压力测试工作。结合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各方再次聚焦压力测试的有效性。
为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应结合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借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压力测试中的经验教训,持续提升我国压力测试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压力测试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报告层面,要强化压力测试结果运用的硬约束性, 发挥其在识别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主要经济体压力测试的发展及应用
(一)美国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对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评估资本缺口,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后发展为常规性的监管要求,包括多德-弗兰克压力测试(DFAST)和综合资本分析审查监管体系(CCAR)压力测试。
1.基本情况
压力测试刚推出时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
美联储的压力测试框架脱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实践。2009年初,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资金已使用过半,银行盈利虽有好转,但市场仍担心银行被迫国有化,竞相抛售股票。为了安抚投资者,时任财长盖特纳提出了压力测试计划,对2008年末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19家银行控股公司开展压力测试,确定压力情景下单家银行的资本缺口,给银行6个月时间补充资本,不能筹得资本的银行需接受政府注资。
测试结果显示,19家银行中有10家存在合计约746亿美元的资本缺口,低于市场预期的资本缺口数,也在市场可承受范围之内,叠加其他政策的共同作用,投资者很快恢复了对美国银行业的信心,市场随之企稳。自此,压力测试成为美监管当局重要的政策工具。
建立包含多德-弗兰克压力测试(DFAST)和综合资本分析评估(CCAR)相互补充的压力测试框架
2010 年起,随着美联储承担大型银行的监管职责,压力测试体系进一步丰富,美联储逐步建立起DFAST和CCAR两套压力测试框架。
CCAR始于2010年,针对5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控股公司开展,主要包含压力情景设计、收入损失估计、资本规划与管理措施、结果评估四部分。测试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展开,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资本规划(分红、回购、增发等)评估未来9个季度的资本情况,具有一定灵活性。
DFAST压力测试为自上而下开展,美联储设定统一资本规划[1],在基准情景和严重不利情景下,对参试银行监管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建模,分别测算两种情景下银行最终资本充足水平,并将压力测试结果与各银行监管要求挂钩,体现对不同银行的差异化监管思路。
DFAST与CCAR压力测试相似度较高,一般金融机构会共用一套系统(包括测试模型、压力参数等)。CCAR 可以看作对DFAST的补充,但两者又存在一些区别:
近年来,DFAST测试范围逐步缩小,频率也有所放缓,反映了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建立之初,DFAST 测试对象范围涵盖资产规模在5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控股公司和受美联储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8年5月,美国放松金融监管要求,推出《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DFAST参试机构调整为并表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每年参试,10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金融机构每两年或每年开展一次。
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表明美国压力测试体系未充分覆盖相关风险。
一方面,压力测试情景未充分考虑不利冲击的严重性。2022年度压力测试中,美联储虽设定了多层次的风险情景但冲击普遍偏弱,如严重不利情景下,设定美国 2022年CPI增幅为1.3%~2.3%,但实际CPI增幅最高达9.1%;再如,美联储设定2023年一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9%,但实际2023年3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高达3.34%,情景设置与现实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压力测试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压力测试对象过于关注大型银行,未充分覆盖可能的脆弱中小机构。以硅谷银行为例,其在倒闭时按监管标准属于“第四类”机构,适用更宽松的资本规划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因为过渡期和两年一次的压力测试时间安排,硅谷银行直到突破1000亿美元资产三年后(2024 年)才需要参加DFAST压力测试。
2.作为监管手段的应用
美联储基于压力测试结果对各参试银行提出差异化资本监管要求。2020年3月,美联储发布《银行资本监管改革最终规则》,正式引入“压力资本缓冲”(SCB)概念,明确美大型银行的普通股资本充足率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4.5% SCB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要求。
其中,银行的SCB等于银行在严重不利情景下的压力测试损失加上未来4个季度计划分配普通股股息之和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同时规定SCB不得低于2.5%。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没有达标,利润分配和奖金支付将受到限制。
以瑞士信贷控股(美国)有限公司为例,根据2022 年度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其初始资本充足率为27.6%,在严重不利情景下的资本充足率为20.1%,即压力测试损失为7.5%,同时该行4个季度计划分配普通股股息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为1.5%,二者合计为9%,大于2.5%的法定值要求,因此最终得出该行SCB为9.0%,按此测算其普通股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3.5%(即4.5%的最低要求 9%的SCB)。
作为核心监管工具,压力测试已被美国主要监管机构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嵌入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流程。针对压力测试结果不理想的机构,可以限制其分红或临时提高监管要求。例如,根据2022年压力测试结果,参试对象应于2022年10月前满足SCB要求,未达标者将自动触发分红禁令。
(二)欧盟
欧盟主要开展全域压力测试(EU-wide ST)、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和专题压力测试,从不同视角考察银行在极端冲击下的风险抵御能力。
1.基本情况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主导的欧盟全域银行业压力测试(EU-wide ST)
该测试每两年开展一次,压力情景由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设计,基于静态资产负债表假设,测试窗口期为3年,自下而上开展偿付能力测试。参试银行从欧央行直接监管的中大型银行中选择,要求并表总资产规模300亿欧元以上。首次测试选取了90家银行,之后参试银行数量不断变化,总资产规模占欧盟银行业比重维持在65%~75%,欧盟监管当局定期披露参试银行压力测试结果。
欧央行(ECB)主导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
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每两年开展一次,与EU-wide ST同批次实施,为自上而下测试,覆盖欧央行直接监管的中大型银行。相较EU-wide ST,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更侧重从宏观审慎视角全面分析银行业偿付能力及稳健性,欧央行仅披露整体测试结果。
以2021年欧央行开展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为例, 其基于动态资产负债表假设,结合欧盟疫情缓释政策的退出,考虑银行偿付能力与融资成本之间相互放大的机制以及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反馈关系。压力测试结果表明,考虑到相关宏观经济金融的放大机制后,欧洲主要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资本消耗。
欧央行针对特定风险开展专题压力测试
在不开展EU-wide压力测试的年份,欧央行与成员国监管部门共同对其直接监管的重要机构开展专题压力测试,关注特定领域潜在风险。至今已开展过利率风险敏感分析(2017年)、流动性风险敏感分析(2019年)、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2022年)。
2.作为监管手段的应用
欧盟银行体系监管资本由第一支柱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P1)、第二支柱资本要求(P2R)、资本缓冲(包含储备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第二支柱资本指引(P2G)组成。压力测试作为监管审查及评估程序(SERP)的内容之一,参试银行测试结果将影响参试银行的P2R和P2G。
压力测试的定性结果与P2R挂钩。压力测试为监管部门提供了银行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信息。测试过程中,参试银行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响应能力等将被监管部门纳入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评价模块,作为制定P2R的重要参考因素。
压力测试定量结果与P2G挂钩。欧盟监管机构设置P2G,作为对银行的一项监管建议,以应对潜在资本不足风险。根据2021年10月披露的最新资本监管规则,压力测试中资本损耗分别在0~3%、3%~6%、6%~9%、9%以上的,对应的P2G上限分别为1%、2%、2.75%、最高档上限(可变),2021年监管期望的最高档P2G上限为4.5%。
(三)英国
英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由央行主导,包括年度周期情景压力测试(ACS)和探索性情景压力测试(BES)。
1.基本情况
年度周期情景压力测试(ACS)每年开展一次,参试主体为并表零售存款规模达500亿英镑的大型银行,窗口期为5年。其中,新冠疫情期间为减轻参试银行负担,英央行在2020年组织开展反向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在2021年组织开展偿付能力测试(简化版ACS)。ACS基于动态资产负债表假设[2],自下而上进行。测试门槛率(hurdle rate)为普通股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第一支柱、2A 支柱、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3]之和,杠杆率不低于最低杠杆率要求(3.25%)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杠杆率缓冲要求之和。
探索性情景压力测试(BES)是ACS的补充,每两年开展一次,结合英央行政策目标、拓展冲击情景,测试ACS中未覆盖到的风险。测试重点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2019年和2021年就流动性风险、气候变化风险开展压力测试。BES结果并不影响资本监管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估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可能影响。
2.作为监管手段的应用
压力测试结果为宏微观审慎政策提供参考。宏观层面,英央行借助压力测试工具提高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的可靠性。由于上调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从政策发布到落地执行存在时滞[4],为确保前瞻性防控金融风险、把握银行业信贷投放节奏,压力测试结果成为英金融政策委员会设定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的重要参考因素。
例如,依据2021年测试结果,2021年末将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上调至1%(2022年12月生效)。考虑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较高,2022年7月继续上调至2%(2023 年7月生效),该政策调整将与2022年ACS的结果(预计于2023年夏季披露)相互验证。
微观层面,压力测试结果与第二支柱监管要求挂钩。英审慎管理局(PRA)设置PRA缓冲(又称2B支柱)与ACS测试挂钩,不利冲击下的超额资本在窗口期内的最大降幅[5]首先由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储备资本缓冲要求(2.5%)满足,在此基础上,兼顾参试主体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价等确定差异化PRA缓冲要求, 用以覆盖单体超额风险。银行动用PRA缓冲不会触发分红限制,但若持续消耗资本缓冲直至低于监管标准时,将触发分红限令[6]。
我国压力测试的发展与实践
(一)我国压力测试的基本情况
自2012年起,人民银行已连续十余年开展银行业压力测试。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框架。
一是优化偿付能力测试的计量精度。近年来,银行业压力测试情景不断丰富,测试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测试方法从单一风险的静态测试逐步发展到风险叠加的动态测试,近期更进一步引入资产质量评估结果,构建了更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不断提高资本计量精度。
二是瞄准薄弱环节开展敏感性测试。近年来,将银行理财回表、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房地产领域、城投债务等热点问题纳入敏感性压力测试范围,充分评估相关风险冲击对银行资本水平的影响。
三是扩展同业交易网,全面模拟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在传染性压力测试中逐步将同业交易网范围由银行扩展至信托、证券、保险等非银机构,全面刻画金融风险交叉传染路径和冲击强度,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
以2022年压力测试为例,参试银行共计4008家, 结合不同银行的风险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压力测试。
例如,针对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偿付能力宏观情景压力测试,考察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冲击对银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偿付能力的影响;选取部分资产规模较大的全国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共计60家银行开展传染性测试,识别同业交易网的脆弱环节;对所有参试银行开展偿付能力敏感性和流动性压力测试,深入多项业务领域、涵盖各期限窗口,细致挖掘参试银行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性风险。
(二)我国压力测试的应用
定期披露和反馈压力测试结果,压实参试银行风险防控责任,推动银行前瞻性化解风险。部分年份的压力测试发现,个别中小银行依赖同业资产负债快速扩张,期限错配风险突出,涉房地产信贷投放集中, 资产质量劣变压力较大,未通过偿付能力或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针对此种情况,人民银行积极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交流信息和意见,会同各方采取约谈高管、风险提示等措施,督促相关银行压降风险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内外源资本补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推动前瞻性化解风险。
(三)银行业压力测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监管法规已明确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将压力测试作为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内部资本充足率目标,通过压力测试测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资本需求和资本可获得性,并制定资本应急预案[7]。此外,2020年,人民银行组织对《商业银行法》进行修订, 明确商业银行应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及时提升资本充足水平[8]。
二是压力测试结果将影响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2021年,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明确应定期结合压力测试结果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资本状况评估,并作为提出资本监管要求的重要参考[9]。
三是压力测试结果正逐步与第二支柱资本要求相衔接。2023年初,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借鉴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征求意见稿在继续保持压力测试在银行内部资本评估中核心地位的基础上,在监管法规层面将监管压力测试与第二支柱资本要求相衔接,明确了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根据商业银行内部资本评估程序结果或监管压力测试结果,确定商业银行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10]。
完善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体系
(一)强化压力测试作为监管工具的硬约束力, 不能将压力测试报告简单作为风险监测的研究报告
压力测试不仅是风险监测评估手段,更是重要监管工具,应有一套与压力测试结果衔接的监管硬约束措施。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法规已为压力测试结果应用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明确了制度依据,但相关规定还是以原则性为主,缺少运用细节。
下一阶段,可在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对于在压力测试中表现较差、重度情景下资本损失较高、现有监管资本难以覆盖可能损失的商业银行,提出更高的额外资本要求,督促商业银行积极通过限制向股东分红、筹集额外资本金、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确保自身资本充足水平能够充分覆盖潜在损失,从而更好地发挥压力测试在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压力测试情景设计和范围选择应充分覆盖各类潜在风险
我国压力测试工作应吸取美国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的教训,着力提高冲击情景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 确保压力测试的合理覆盖范围,以提升压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一方面,应全面考虑宏观和微观经济变动因素, 审慎设定各层次的情景假设体系并及时调整风险因子, 确保冲击情景符合“极端但可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应坚持压力测试广覆盖,加强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压力测试风险预警的作用,避免因测试范围选择不当而未能及时识别风险的情况。
(三)结合我国实际,提升压力测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是关注银行涉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地区的风险演变趋势;二是数字化背景下银行存款业务的不稳定性上升,要结合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最新风险特征更新测试方法;三是加强对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类业务、新型金融产品的风险覆盖;四是结合当前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结构性变化情况,关注银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特征;五是提升银行业传染性压力测试的精度,更加注重非银体系与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
附注:
[1] 根据 2020 年 3 月美联储修正的 DFAST 方案,现执行的标准化资本行动假设为:窗口期内普通股不分红;与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相关的资本补充工具利息、股息、本金均已支付;不进行股票回购;不增发优先股和普通股;不存在影响资产负债表的重大商业变化。
[2] 即压力情景下,参试银行会对宏观经济情景做出反应,影响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
[3] 第一支柱资本要求为 4.5%,2A 支柱资本要求由审慎管理局设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需遵守不同梯次的附加资本要求。
[4] 主要由于各机构需要使用过去 12 个月的数据计算逆周期资本缓冲。
[5] ACS 门槛率(第一支柱、2A 支柱、系统性缓冲资本要求之和),不利冲击后的资本水平超过门槛率的部分即为超额资本。在 5 年窗口期内,各年度超额资本中最大值、最小值之差即为超额资本最大降幅。
[6] 当银行资本缓冲降至缓冲组合监管要求的 75% 至 100%、50% 至 75%、25% 至 50% 时,分别仅能分配60%、40%、20% 的利润,若资本缓冲不足缓冲组合监管要求的 25% 时,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7]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 107 条、129 条[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第 48 条[9]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第 5 条
[10]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 172 条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我的画被偷了?” 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第一案判决书出炉
本案作为个案,不具有认定趋势的意义。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作出一审判决。截至目前,该案为AI生成图片相关领域著作权第一案。北京互联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原告在诉讼请求中表示被告未获得原告许可,截去了原告在小红书平台的署名水印,使得相关用户误认为被告为该作品作者,严重侵犯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0000这三个信号透露美国楼市真实信息,中期调整结束了?
活跃房源数量、新房和现房之间价差以及卖家是否拒绝降价这三个数据,较能描述当前美国楼市真实图景。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房价回升加速,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房市中期调整结束了?衡量美国住房活动的多项经济指标显示,房屋建筑商和卖家仍然看到了买家的强劲需求,在其中,活跃房源数量、新房和现房之间价差以及卖家是否拒绝降价这三个数据,较能描述当前美国楼市真实图景,而目前这三个指标看起来都较为乐观。锤子财富2023-07-31 19:34:170000去年销售规模增速8%,中国奥特莱斯行业凭什么逆势增长
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奥特莱斯行业的销售规模增速为8%,高于其它零售业态,在接下来的3年左右,中国的奥特莱斯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零售业整体受到影响,然而大型折扣品牌业态奥特莱斯却反而增长了。锤子财富2023-07-11 13:31:1300022月十大牛股出炉:克来机电超207%涨幅问鼎榜首
2月十大牛股中涨幅最大的为克来机电,累计涨幅达207.24%;其次为维海德,累计涨幅166.32%。2只牛股涨幅超过100%,10股涨幅均超过60%。2月A股整体探底回升,截至2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月内涨8.13%,深证成指涨13.61%,创业板指涨14.85%。锤子财富2024-03-02 10:21: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