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化学:“锚定”碳中和,把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作为战略核心
2005年,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朗盛”)在中国正式运营。截至目前,朗盛化学中国共计拥有13家下属企业,5个研发中心以及5处生产基地。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供应商,朗盛化学的核心业务包括开发、生产及销售化学中间体产品、添加剂与消费者保护产品。2022年,朗盛销售总额达到81亿欧元,较上年的61.01亿欧元增长32.6%。
碳中和发展目标
一直以来,朗盛“锚定”碳中和,把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作为战略核心。2019年,朗盛设定到2040年在范围1和范围2排放领域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该公司计划,到204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9年的320万吨降低到30万吨以下,并通过补偿措施中和剩余的排放量,实现气候中立。在此之前的2030年,朗盛计划将CO2排放量降至约160万吨。
为实现上述碳中和目标,朗盛启动大型气候保护项目,切断排放与增长的关联,强化流程与技术创新。此外,为推动产业链减碳,朗盛设定了范围3排放目标:计划到2050年使上下游供应链实现气候中立。为此,朗盛启动了“净零价值链计划”,通过改用可持续原材料、“绿色”物流和气候中立的产品组合,推动产品组合转向气候中立,为日益寻求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支持。
积极采购绿色能源
为加速兑现气候中立,朗盛还大力发展绿色能源。2022年,朗盛旗下朗盛溧阳生产基地完成首批绿色电力(绿电)采购项目,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约达到年度总用电量的50%,本次绿电交易将为溧阳生产基地减少几千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开发碳足迹计算工具
为了有效计算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原材料、能源、操作材料和运输有关的产品特定排放量以及来自废物处理产生的排放量,朗盛开发出产品碳足迹引擎(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Engine),成为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减少碳排放成果显著
从阶段性结果来看,朗盛从2004年到2018年的CO2排放量由最初的约650万吨减少至约320万吨,降幅达到50%。从2018年到2021年,朗盛的CO2排放当量由最初的约317.7万吨减少至约259.1万吨,每年下降7%。
荣获多项可持续发展荣誉
2022年,朗盛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欧洲指数“化学品”类别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指数中位列第二。MSCI ESG授予朗盛AA评级,使朗盛成为全球三大多元化化工企业之一。在气候保护倡议CDP的最新评估中,朗盛作为全球283家公司之一,入选气候A级榜单,在评估的近15000家公司中跻身前2%。
实控人拟被市场禁入5年,莱茵生物股价下跌
莱茵生物股价低开低走,证监会拟决定对王洋、秦本军分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3月13日,莱茵生物股价低开低走,截至发稿,跌1.84%,报6.93元。莱茵生物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2日接到实控人秦本军告知,获悉其当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2023年5月11日,莱茵生物就曾披露公告称,公司实控人秦本军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锤子财富2024-03-13 10:23:3900002023工业第一城之争谁将胜出?前十月数据深圳优势明显
2023年工业增加值前五名城市有望锁定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宁波随着各大城市前10月统计数据先后公布,2023年工业第一城的竞争态势日益明朗。去年首次夺得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料冠军的深圳,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有望继续夺魁。2022年工业增加值前五名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和广州。今年到目前为止,前四名城市的地位依然较为稳固,但第五名广州面临宁波的强势挑战。0002对话长江保荐王承军:大投行已成趋势,做深产业非常重要 | 科创资本论
全面注册制下,更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板块定位。全面注册制之下,市场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身处其中的投行也在转型中不断做深产业,打造自身的“护城河”。在科创板四周年之际,第一财经启动“科创资本论”系列访谈,邀请券商高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市场和投行生态变化,探索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之道。锤子财富2023-07-20 20:22:140000科创板“答卷”:业绩、研发投入增长,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四成
有何看点?4月29日晚间,科创板交出2022年度和2023年一季度业绩“答卷”。整体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整体净利润和研发投入均首次突破千亿元。当年,科创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1135.8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扣除非后归母净利润907.81亿元,同比增长9%。0000国家卫健委派出专家组指导北京长峰医院火灾事故伤员救治工作
要求坚决把伤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指导和支持北京市做好伤员医疗救治等工作。4月18日,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马晓伟主任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坚决把伤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指导和支持北京市做好伤员医疗救治等工作。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