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过万亿,5年增幅超七成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动脉。
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互融互促的交通大动脉。有专家称,高铁沿线城市将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今年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来的第5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年均提高3.3。从分项指标看,2023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建指数为154.3,与2018年相比年均提高6;区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迈上万亿台阶,达10167亿元,是2018年的1.7倍。

12月26日,列车行驶经过湖州南浔站附近(无人机照片)。当日,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上海虹桥至湖州站最快55分钟可达。 新华社图
从2020年起,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支持下,长三角三省一市(沪苏浙皖)统计部门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持续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研究,构建了49项指标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并测算了2016年以来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下称“指数”)。2023年该指数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名义首次对外发布。
在发布2024年指数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分析称,2023年,区域经济总量达30.5万亿元,是2018年的1.4倍(按现价计算),占全国比重为24.4%;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8年的2.5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08万亿元,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26.3%。
“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23年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3.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提前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的发展目标;三省一市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发现,2018年沪苏浙皖研发经费投入总计5958.3亿元,2023年增长到10166.8亿元,增幅为70.6%。其中,安徽研发经费投入从2018年的64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4.7亿元,增幅最大,为94.9%;与此同时,安徽研发经费投入占三省一市投入总量的比重也从2018年的10.9%增加到12.4%。
“长三角地区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正加快建设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6.8%。” 2024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称,长三角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的主要集聚地,2023年入选国家级数实融合相关平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4左右。2023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突破12万亿元,约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的30%。
“长三角城市群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焦重点领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 辐射全国。” 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久前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4)》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经验借鉴》专题文章称,尽管长三角地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仍需解决技术壁垒问题,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突破、 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此外,长三角地区关键资源要素瓶颈仍然存在,例如先进技术投资不足与产能重复投资问题并存等。“因此,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 算力资源和工业转型的结合还有待加强。”
国家版医保影像云上线!未来14亿人健康大数据将如何赋能?
未来,连接14亿人健康数据的医保影像云,不仅会促进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连续贯通,还可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诊疗、AI辅助诊疗、云存储、商保公司等进行数据赋能,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共进。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的启动,是国家医保平台迈向我国14亿人健康平台的关键一步。0000南宁市人民政府:慧泊公司停止运营、停业整顿、接受审计
南宁市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停止运营、停业整顿、接受审计,由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接管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运营管理业务。5月22日晚间,南宁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告,南宁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南宁市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停止运营、停业整顿、接受审计,由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接管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运营管理业务。锤子财富2023-05-22 22:27:310000“五经普”数据展现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有这些亮点
首次增加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最新一次国家经济体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普查结果于12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与2018年末相比,增长52.7%,从业人员42898.4万人,增长11.9%;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从业人员17956.4万人。0000一财社论:AI立法 安全为善
为AI的使用方式和开发方式进行立法立规,才能真正为AI的安全可控创造条件。从业者敞怀拥抱监管,这在经济史、商业史上都凤毛麟角。9月13日,美国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舒默在华盛顿组织召开AI闭门峰会,到会的大多数科技业领导者敦促政府加强AI监管,形成了AI监管立法的共识,预计未来数月,美国国会将立法监管AI。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全文)
双方商定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按计划稳定供应,继续深化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等领域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于2023年5月17日至1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