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11月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
财政收入延续上行
11月份,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主因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继续释放,经济稳步回升,带动税收收入改善,也与各级政府加大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增加国企利润上缴使得非税收入高速增长有关。
具体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从上月的5.5%升至11.0%,创年内最大单月增幅;收入进度占比为6.3%,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5.7%。其中,税收收入从1.8%升至5.3%,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非税收入从39.6%升至40.4%,主要是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财政部门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等。
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是主要拉动项。国内增值税从-1.2%升至1.4%,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加快,叠加PPI同比降幅收窄;企业所得税从5.2%升至37.0%,反映工业企业利润有所改善;个人所得税从5.6%升至11.4%,随着就业情况好转,居民工资性收入改善;印花税从25.9%升至107.0%,显示投资者信心增强,证券市场交易保持较高活跃度。不过,房地产相关税收从2.4%降至-5.0%,与我国加大了住房交易环节契税、增值税优惠力度,并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有关;国内消费税从10.2%降至0.7%,受国庆假期效应消退,以及“双十一”促销活动前置带来的错位影响,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从4.8%回落至3.0%。

财政支出高位回调
11月份,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主因地方财政支出完成额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财政压力仍然较大。具体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0.4%降至3.8%;支出进度占比为8.3%,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7.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4.2%升至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1.9%降至2.8%。
分项来看,基建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速。基建方面,整体支出增速从29.3%降至9.8%,高于财政支出增速6个百分点;民生方面,整体支出增速从9.4%降至-0.6%,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4.4、6.7、1.1、34.9个百分点;此外,科学技术支出增速从21.8%降至-3.4%,债务付息支出增速从10.0%降至4.4%。

政府性基金收支放缓
11月份,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所提升,呈现出止跌回稳势头,带动土地市场边际改善,但受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有所扩大。
具体来看,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0.0%降至-14.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从-10.5%降至-19.7%;收入进度占比为9.7%,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10.1%。
随着年内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罄,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扩张。11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从上月的47.9%降至6.3%;支出进度占比为9.1%,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8.2%。

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将做好“加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既是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应有之义。
会议明确了四个发力点:
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考虑到当前我国全口径政府债务率仅为67.5%,远低于G20和G7国家120%左右的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举债空间。预计2025年赤字率上调至3.8%,赤字规模比2024年增加1万亿元左右,增加部分继续全部由中央承担,并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地方赤字规模与上年持平。
二是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用于“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可能继续按1万亿元安排,与2024年规模持平;用于支持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规模或为1万亿元,预计可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级充足率1个百分点左右,以提升六大行经营质效,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三是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一方面,地方政府需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补充综合财力,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另一方面,“十四五”收官和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求下,2025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会陆续开工建设,基建项目新增资金需求仍然较高。
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计财政支出将聚焦民生领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民生建设、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与此同时,坚持有保有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温彬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静文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民银研究”微信公众号。
欧盟达成历史性AI法案,企业怎么看?
欧盟一直走在技术监管的最前沿。但在企业看来,严格的制约可能会打击欧洲公司的创新能力。上周末,欧盟经过了马拉松式的谈判后,终于敲定了一项历史性的AI监管协议,这也将成为全球首个广泛覆盖包括生成式AI在内的监管法案,并且是全球对AI监管最为严格的法案。锤子财富2023-12-11 16:07:040000加强适用、完善规则配套,持续强化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法治建设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9月7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芝商所主办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期货法治建设分论坛在郑州举办。0000大商所:将平稳推出乙二醇、苯乙烯期权等品种
深入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完善交易所章程、交易规则和相关实施细则。4月24日,大商所成功召开2023年会员大会。本次会议由大商所理事会召集,采用网络通讯方式召开,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主持会议,159位会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大连商品交易所2022年理事会工作报告》《大连商品交易所2022年总经理工作报告》等议题。0000OpenAI董事会大变动,奥特曼被罢免,新CEO什么来路?
GregBrockman表示,SamAltman和我对董事会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和难过。他称仍在努力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地时间周五,OpenAI宣布,山姆·奥特曼(SamAltman)将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并退出董事会,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Murati)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锤子财富2023-11-18 16:11:280000国务院发文: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转向碳排放双控挑战几何
业内人士认为,方案扩大了碳排放管理范围,更贴近国家控制碳排放的实际情况;但同时,亦对碳排放双控与全国碳市场的考核机制如何衔接,企业或行业未来会否面临额外的减排成本表达了顾虑。锤子财富2024-08-07 00:49: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