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58

一财社论:改善就业,善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

锤子财富2024-10-07 14:30:350
唯有切实推进财政、国有资本、社保福利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立足于保护和放活每个个体的权利保障,丰富个体权力的内涵和福利厚度,经济才能充盈海量有效需求,走出低就业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内需之根。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就业情况,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攀升1.7个百分点至18.8%,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至6.9%,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维持在3.9%,与上月持平。

就业一头牵着供给,一头拉着需求,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但失业率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低就业增长状况,即单位GDP新增就业岗位呈边际递减态势。

当前出现低就业增长现象,可能缘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就业市场供需匹配偏离。当下青年就业市场出现“就业难”与“招人难”共存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直击一个教育顽疾,即国内大学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

二是每当经济出现疲弱和下行压力,投资和出口就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如基建抑或新基建等,但这属于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就业岗位有限,同时刺激出口主要舒缓的产能利用率问题,同样难以有效提供更多新增就业。

三是低就业增长与中国经济结构不无关系。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素以完整的工业门类和全产业生态链著称,随着经济结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因此中国在生产供给端的能力越强,新增就业的边际压力就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的主战场在服务和消费领域。但资源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端的配置结构,导致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与我国制造优势并不匹配。

此外,国民收入分配环节居民部门占比偏低、公共社保福利体系的不完善等,也削弱了内需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容量。

显然,纾缓就业压力,当务之急是要走出低就业增长,为经济内循环营造一个健康的制度和治理环境。

当前各级政府将就业优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为年轻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以缓解就业压力。今年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26万人,同比多增20万人。同时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持续投入,加强再就业培训,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等,这些可感可得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当然,要有效巩固就业优先政策,为社会提供长期、优质和可持续的就业岗位,不妨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搭建一个基于权利市场回归的制度环境。消费驱动型经济是就业友好型经济,本质上是权利的自发扩展秩序,只有为权利营造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拓展的秩序,个体的偏好才能低成本释放出来,市场才能基于个体的偏好进行供需的可信度匹配,经济才能在供需匹配中自发扩展。

为此,尊重企业的经营自决权,尊重居民的消费选择自由,个体偏好才能汇聚成优胜劣汰的有效市场,让企业家去整合分散知识,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偏好。这需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高水平开放,可信地拓宽权利的活动空间 。

同时,加快改革提高科教供给体系与市场需求体系的匹配度,切实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同时让科技成为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力量,拓宽人们的选择自由。

此外,尽快完善公共社保服务体系,提升人们的安全感、获得感。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社保福利体系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加大公共民生领域投入,可考虑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社保的比例等,填补社保福利缺口,提升人们对未来的安全感,促使人们调整其收入的心理账户结构,降低预防性储蓄,提高即期消费的比重,从根本上纾缓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开又一春。低就业增长发出的是求新求变的时代之声、理性之问,唯有切实推进财政、国有资本、社保福利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立足于保护和放活每个个体的权利保障,丰富个体权力的内涵和福利厚度,海量有效需求才会形成,推动经济走出低就业增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