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催收江湖生变,银行为何亲自下场?
银行少见地把“绣球”抛向了催收领域。近日,三湘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拟招聘催收领域人才。
与此前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理不同,此次银行亲自下场拟招聘的催收人才在学历、经验上的门槛更高。同时,多数要求候选人具有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方面的专业素养。
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银行开始重视自身催收团队的培养是市场逐渐规范化的表现之一。催收开始从主打人海战术的“体力活”变为“技术活”。这种转变也与近期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断走高,信用卡不良规模猛增,银行迫切希望优化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委外催收虽然可以节省成本,但由于第三方催收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风险把控能力相对较弱,银行面对更多的声誉风险、合规风险。
银行招聘高学历催收人才
与传统认知里打电话催促还款的模式不同,近期多家银行开始招聘高级催收人才,对学历与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先引发舆论关注的是三湘银行。该行在5月30日发布的一份招聘公告中表示,将面向全国引入“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均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法律、金融、财会、经管相关专业背景。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则要求,5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且需具备优良的账款催收技巧,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
无独有偶,华夏银行近期发布的零售信贷部贷后催收管理岗,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管理、经济、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且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职责包括内催运营管理与委外运营管理。

记者在招聘网站上以“催收”为关键词、行业为“银行”进行查询发现,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均发布了催收岗位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不少是针对管理岗位的招聘。例如,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招聘催收管理主任,具有正式编制,要求应聘者具备中大型催收机构或银行催收团队工作经验。
除管理岗位外,还有部分银行密集招聘运营及执行环节的催收人才,岗位划分上更加细化。例如,微众银行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该行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负责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则发布招聘信息,拟招聘催清收辅助岗,负责信用卡逾期资产管控、整理催收工作档案等工作。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近期招聘催收品质管理岗,该岗位将负责统筹管理逾期催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投诉案件,建立催收投诉处置及安抚机制。
合规和不良增长压力
记者从多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此前银行业的催收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建团队进行催收,一种则是委外催收。
自建团队需要较为庞大的时间、人力成本。一名银行贷后管理岗人士告诉记者,如自身组建催收团队,在人员招聘、培训、场地、设备方面都需要持续投入。但现实是,回报率并不高。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个人业务本金回收率仅在6.1%至12.7%之间。
与之相比,委外催收成本相对更低,成为目前银行主流的处置方式。
具体来看,银行通常会将一个月以上的逾期贷款外包给第三方催收机构,机构向银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率作为利润。根据某国有行2023年曾对外披露的信用卡不良资产委外催收项目信息,中标催收公司执行费率标准是:90天以内逾期贷款为5%,91天~180天为6.67%,181天~270天为8.67%,271天~360天为10.76%,361天~720天为16%,721天以上为18.33%。
在这一背景下,为何近期部分银行选择亲自下场,招聘催收团队人才?
接受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近期监管趋严有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5月中旬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对催收全流程作出了细致的规定。比如,同一金融机构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等。这对催收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名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自建团队,第三方委托处理一般成本更低,也是此前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理的主要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第三方委托公司参差不齐,假设存在暴力催收的情况,银行很有可能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加上近年来监管趋严、合规性风险持续发酵,银行选择自建团队是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可以更加严格地监控和管理催收过程,确保催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此前已有不少机构因未审慎管理催收被处罚。4月23日,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罚款40万元;2023年12月14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
《指引》也提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
除来自监管的压力外,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或是银行亲自下场催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上行,对净息差端形成一定压力。”一名城商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此外,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从上市银行角度看,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发现,截至2023年末,在42家上市银行中,有35家不良贷款规模出现增长,整体不良贷款规模上升至2.036万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最为突出。记者据Choice数据、银行年报统计,目前共有12家银行公布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数据。2023年末,这12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079.4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46亿元,为连续三年增长,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在百亿元以上。
不良资产压力升高下,部分银行希望通过自建团队,采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催收过程。
上述城商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无论是第三方催收还是银行内部催收机构多采用“人海战术”,即通过大量电话进行催收,效率其实差不多。只是由于招聘门槛原因,第三方的人工成本会普遍低于银行内部。但目前部分银行正在考量自建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催收。例如,在风控模型中,通过逾期金额、天数等指标对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不同的债务人使用不同的催收策略。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贷款催收不能打“人海战术”。在数字金融时代,除了适当建立、完善催收团队之外,金融机构应更多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催收规范化水平和智能化能力。
“AI智能催收能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贷后管理能力。”中泰证券分析师苏仪认为,AI催收可代替人工外呼与真人直接对话,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坐席不足、非上班时间外呼人员缺乏和重复外呼的问题。相比人工催收,AI催收也能够始终使用礼貌用语,有效规避了与欠债人的冲突。
燕麦奶市场的新动力?
短短两三年间,从咖啡馆到茶饮店,到更多的消费场景,植物奶显然正在占据更多的阵地。大众对于以燕麦奶为代表的植物基产品已经完成“不太认识——认识——真正将其纳入进自己的消费习惯——一种对于环保主义价值观的体认”的演进路径。锤子财富2023-05-15 12:27:120000特斯拉逾百万辆召回边界模糊化,不用到店仅靠远程技术引争议
特斯拉这次召回模糊了“OTA”和“召回”之间的界限,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成为了行业新的课题。新技术不仅对产品有影响,还渗透到汽车行业多个环节,其中包括汽车召回。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特斯拉车主处获悉,特斯拉此前公布的大规模召回事件已经启动。特斯拉向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共计超110万辆车辆分批次推送了新开发的功能。锤子财富2023-05-29 14:41:490000去年1664人因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被上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开展“净网2023”“打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今天(25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作《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报告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去年开展“净网2023”“打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对刷量控评、有偿删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起诉1664人,立案公益诉讼179件,昭示网络无边、法律有界。0000严控债务风险,湖南要求纠偏政绩观,防“击鼓传花”风险蔓延
湖南要求坚决剥离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坚持“新官理旧账”,遏增量、化存量,坚决防止“击鼓传花”,避免风险蔓延和传递。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政府工作一大重点,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举办专题培训班。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强调,要突出重点领域、精准果断亮剑,将严禁统计造假、严控债务风险作为纠正政绩观偏差的重点内容。0002减碳“破圈”三年,壳牌和朋友们交上了新答卷
壳牌致力于拓展“低碳生态朋友圈”,共创“净零未来”。三年前,中国正式对外提出“双碳”目标,许多企业自此第一次算起了“减碳账”。三年后,中国的能源绿色转型不断深化,新能源渗透率明显提高。但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寻求一套系统化、精细化、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依然没有定论。锤子财富2023-11-07 13:45: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