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人寿减持金融街,持股比例下降至10%以内
曾热衷地产股权投资的“险资”力量,如今正在持续撤退。
4月7日,金融街发布公告表示,2024年4月3日收到股东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送的《致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涉及股份减持事宜。
大家人寿由原安邦人寿更名而来,在金融街大股东中位居第三,其前两个大股东分别为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
公告显示,早在2021年9月5日时,大家人寿还持有金融街普通股股票421,555,101股,占金融街总股本的14.10%,随后大家人寿对其进行了多次减持。
2021年9月6日~2021年12月22日,大家人寿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金融街股份119,313,520股,占金融街总股本的3.99%,已经完成持股变动情况通知及公告。
最近的减持动作发生在2024年3月19日至2024年4月2日,大家人寿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金融街股份30,132,980股,占金融街总股本的1.01%。
从减持金额看,今年3月,大家人寿公开卖出27642152股金融街股份,成交价区间为3.09元/股-3.37元/股;4月,继续卖出2490828股金融街股份,成交价区间为3.09元/股-3.16元/股;合计套现约0.93亿元至1.01亿元。
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金融街272,108,601股,持股比例为9.10%。权益变动前后,金融街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大家人寿是“地产圈”的投资熟客,此前曾一度重仓金地集团,但同样出现大笔减持,截至2023年末持有金地集团4365.09万股,持股比例0.97%,年内减持约1.2亿股。此外,大家人寿还持有远洋集团的股份,为持股比例第二的大股东。
从集体重仓、到如今密集“撤离”,险资与地产股的“爱恨情仇”有行业共性原因。
克而瑞研报表示,险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已近20年,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举牌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参与投资公募REITs、通过公开市场独立或联合拿地进行合作、收购持有型不动产项目获取租金回报四大类型。
对地产股票的重仓则始于2004年,彼时监管首次批准险资直接投资股票市场,2013~2015年房地产进入高景气周期,地产股因高股息率、低估值,成为险资配置资产的较佳选择,期间行业出现“金地控股权争夺战”“宝万之争”等多个典型案例。
2016年《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监管对万能险的发行和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严管,险资的“恶意收购”现象才得以制止。
“2021下半年以来,民企陆续出险、市场信心不足,房地产基本面有所恶化,险资陆续减持地产股。”克而瑞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泰康系、大家系、君康系、和谐系、华夏系、阳光人寿等都曾抛售地产股,减持对象不乏万科、招商蛇口、华侨城、保利、金地等。
比如去年11月13日,保利发展发布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结果公告,显示泰康人寿减持总股本的0.74%,持股比例降至6.31%。去年末中国平安也曾公开称,目前并未持有碧桂园的股份,而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6月末中国平安还在碧桂园股东名单之列,持股比例为5.04%。
“当前险资对房地产板块的配置热情不高,板块估值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基于对整个股票市场和个股的判断,险资调整仓位,清仓了遇险的地产股,减持部分业绩、盈利承压的个股。”克而瑞称。
被大家人寿减持的金融街,同样业绩承压。目前该公司2023年业绩还未发布,从其过往数据看,金融街2022年营业收入205.1亿元,同比下降15.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6亿元,同比下降48.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出现-3.48亿元亏损,同比下降178.1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频繁减持,但从绝对整体规模看,险资对地产股的持仓还不算低。克而瑞表示,2023年末仍有21家地产股前十大股东中险资存在入股现象, 其中13家地产股险资对其持股比例依旧超过5%,而2020年末险资持股比例超5%的个股数量也仅14家。
“当前时点而言,险资对地产股的持仓并不低。险资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追求资金的安全性,而地产股高股息、低估值特性与其投资逻辑高度契合,倘若后续政策落地见效、市场回暖,险资对地产股的关注度有望形成新一轮的回流。”克而瑞认为。
不过,与持有地产股相比,投资大宗不动产对险资更有吸引力。近年来,房企因资金问题频繁抛售资产,险资力量则入场“抄底”,持续投资大宗不动产项目。以平安人寿为例,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信息统计,目前其对五个大额不动产项目累计出资总额达到549.51亿元。
业内认为,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险资的投资偏好也从公司债券、地产股票投资转向不动产项目的物权投资,平安、国寿、泰康、中邮等多家险资集中入局,加码商业综合体、办公楼、物流仓储、产业园区、养老社区等长期优质项目,未来险资对房地产的投资仍将集中在不动产领域。
全社会物流成本为什么难以迅速降低
多数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并不突出,2023年统计近30%的物流企业全年亏损,平均收入利润率在3%左右低位徘徊。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0000承德露露今日回应染酱传闻:没有进入酱酒行业的打算
承德露露目前依然专注于植物蛋白饮品的开发,也没有进入酱酒行业的打算。近日,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承德露露(000848.SZ)体系下一家投资公司出现在一家新成立的酱酒企业贵州全库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市场上关于承德露露染酱传言众多。今日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从承德露露董秘办了解到,该投资并非上市公司主导,目前承德露露也没有进入酱酒行业的打算。锤子财富2023-05-17 17:28:560000中三省一季报:增速喜忧参半,工业经济“含新量”提升
一季度,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602.11亿元,增长6.5%,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构成的“中三角”2023年一季度GDP总值达到30880.27亿元。但三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喜忧参半,湖北增速达到5.1%,增速暂居全国第三,而受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江西在已公布一季度GDP数据的21个省份中排名靠后。0003五粮液上调核心产品出厂价;文化纸市场迎来今年首次提价丨明日主题前瞻
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同日宣布,自2月1日起,文化纸产品价格上调100元/吨。①五粮液上调核心产品出厂价,机构看好消费赛道复苏五粮液决定从2月5日开始,将核心产品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上调50元/瓶,达到1019元/瓶,这是继2021年之后的又一次提价。此前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在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表示,2024年公司将择机适度调整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0000科创板首批“重大违法退”锁定,注册制下退市生态加速构建
通过问询、约谈等监管措施,打击新增贸易收入等突击构造营业收入行为全面注册制之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新生态正逐步构建。4月21日,科创板首批欺诈发行、信披违规的公司被宣判强制退市。当日,*ST紫晶、*ST泽达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收到交易所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两家公司股票自4月24日开市起停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