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者重磅发布,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进入新时代
中国研究者又一次为全球神经疾病领域提供高级别证据。
日前,一项来自中国研究者的关于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AGIC-MT研究结果在2024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4)上重磅发布,研究结果显示: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可以显著降低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进展/复发率或全因死亡率。
第一财经了解到,上述MAGIC-MT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长海医院”)共同牵头,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和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担任共同主PI(主要研究者),联合国内31家中心,历时3年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关于评价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或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最大样本量RCT研究。

(图为欧洲微创神经治疗协会(ESMINT)前任主席Jens Fiehler教授对MAGIC-MT研究结果给予高度评价。)
为此,欧洲微创神经治疗协会(ESMINT)前任主席Jens Fiehler教授对MAGIC-MT研究结果给予高度评价称“中国研究者这项神奇的MAGIC-MT随机对照研究,展示了通过Onyx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祝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中老年人。传统治疗方式,包括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和以钻孔引流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但传统治疗血肿进展率和复发率高达10%至30%,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通过栓塞脑膜中动脉阻断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的血供,可以防止血肿的扩大或复发,使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理念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作为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上述MAGIC-MT研究采用优效设计,比较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和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主要终点是90天血肿进展/复发率或全因死亡率。
具体来看,方案设计上,MAGIC-MT研究入组患者722例,其中脑膜中动脉栓塞组360例,传统治疗组362例。脑膜中动脉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26/360)和12.2%(44/362),率差为-4.93%(95%可信区间[-9.37, -0.63],P=0.02),研究证实了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可以显著降低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进展/复发率或全因死亡率。

(图为MAGIC-MT研究主要结果。)
“实际上,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在临床上已有实践,但其作为一则真正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证据还有所不足。”毛颖告诉记者,为此,研究团队采用高级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来证明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这也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也称为非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思路和创新的治疗理念。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以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神经性疾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诞生以来因其微创、安全、并发症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患的认可,其中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广泛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脑膜中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有望降低一类患者手术的复发率。那么,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是否有望让更多患者获益?
毛颖对此表示,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在今后会有一些新的治疗研究逐步开展,这也会涉及到新的治疗对象,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我们可以期待,通过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理念,会产生新的治疗组合,来应用于我们临床上一些长期以来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或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多改进的疾病有所帮助。”
持续亏损中的荣昌生物:定增预案修订,新募资金将全部投向新药
两地上市累计融资逾60亿元,A股IPO募资只剩下6000万元左右。一则裁员上千人的传闻,把创新药企荣昌生物(688331.SH,09995.HK)推上风口浪尖。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荣昌生物的大幅裁员涉及研发、生产多个部门,且裁员仍在继续。荣昌生物否认了裁员传言,回应表示“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人员调整”。0000杭州: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实施意见》把城市国际化作为引领杭州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城一地一中心”,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构筑产业国际化高地,建设国际重要交往中心,在重点领域实现持续创新突破,为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锤子财富2024-01-05 17:28:480000昆仑万维回复关注函:“天工”3.5仍在测试,人工智能业务尚未产生收入
谨防题材炒作“目前公司AIGC、人工智能等业务产品尚未产生实际收入,预计对公司2023年财务状况不会产生较大贡献。”昆仑万维(300418.SZ)于4月13日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然而,公司此前曾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宣称:“AI生成音乐的模型已于2022年年中推出,目前已合作音乐、教育、汽车、游戏等领域的部分企业且产生一定收入。”0000汽车客运站如何转型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文明确
持续深化联网售票、电子客票普及应用,积极开展自助售检票服务,优化进站、安检、购票、检票等流程,完善无障碍设施设备,改善旅客体验。支持客运站依托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管理优势,规范开展停靠点运营。0004农村中小银行贷款总额超26万亿,去年不良“双降”
资产质量改善。11月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到,截至2022年末,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下称“农合机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47.62万亿元,相比2021年末增长4.22%,增速有所回落。其中,村镇银行资产规模为2.22万亿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