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32

钟正生:“降准预告”的三重意义

锤子财富2024-01-25 12:07:140
央行提前宣告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利率,有助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更有熨平市场波动的政策导向。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一重:释放稳信贷、稳物价积极信号

从开年以来高频数据看,中国物价回落的压力依然较大,信贷内生需求仍显不足。1)国家统计局旬度公布50种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1月上旬有32种价格环比回落、1月中旬价格回落的数量扩大至39种。2)以票据贴现利率观察,国股行半年期转贴现利率在1月9日升至2.29%相对高位,到1月23日已回落49bp,降至1.8%。

物价的回落意味着实际利率的抬升,继而影响企业融资意愿,不利于经济增长内生动能的持续恢复。同时,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以降准降息等方式提升M2增速、推升物价水平、提振信贷需求的诉求较强。

对商业银行而言,负债成本压力居高不下,影响其降低贷款利率的意愿和能力。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平抑资金面波动,央行连续三个月大量投放MLF,使其存量余额升至2024年1月的7.2万亿的历史新高,而2023年10月仅5.7万亿,对银行成本的推升不容小觑。

我们测算,央行本次降准释放1万亿低成本中长期资金,将节约商业银行年化资金成本88亿元(以MLF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差计);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将节约商业银行的年化资金成本67亿元(以2023年三季度末余额计)。预计两项政策合计降低商业银行年化成本155亿元,将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LPR报价和贷款利率的下调。

二重:加强政策沟通,引导市场预期

2023年12月末以来,市场降息预期不断升温:先是国有大行开始新一轮下调存款利率,而后股份制、城农商行较快跟进,且物价增速延续低位、实际利率依然高企,令市场遐想名义利率将迎调降。

然而,2024年1月的MLF、LPR报价均未出现调整,预期两次落空,市场一度认为央行决策、乃至宏观政策总体的定力或强于以往,对基本面的悲观情绪有所增强,这与股票市场开年以来的弱势表现不无关联。值此之际,央行提前宣告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利率,有助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更有熨平市场波动的政策导向。

三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

一是,外部掣肘将会趋弱。潘功胜指出“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下限并非“紧约束”。从此前多次降准公告及其他渠道央行沟通看,存款准备金率或有“5%隐形下限”,这主要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最优资源配置和金融机构自身稳健经营问题”。2022年以来有四次全面降准,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步长弱于此前。潘功胜指出“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为7.4%,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这是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一个有效工具”,并将单次降准幅度提升至0.5个百分点,有助于打消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中长期空间的担忧。

如何看待后续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幅度与节奏

展望2024年,基于房地产市场磨底、新兴产业局部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国经济实现5%的增速目标、促进物价向合理水平回升,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总量支持,全年降息20bp以上、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在必要性和空间。降准降息的节奏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增长动能的变化、外部美联储降息及美元指数的变化。短期看,不排除中国LPR报价于2月下调,政策利率于3月下调的可能。

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出发,3月春节复工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得益于去年末万亿国债增发的资金逐步落地项目,2024年1月以来中国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继续较快形成,也使1月以来工业生产高频数据表现略强于季节性。考虑到2024年春节时间较晚,基建带动效应短期还将持续。不过,2023年3月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经济快速反弹的时期,而2024年3月中国经济趋向常态化运行,基数抬升之下经济复苏的“成色”或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出发,3月份首次降息能否落地较为重要,这也将影响市场对美联储全年降息的幅度的判断。若有美国经济慢降温、“去通胀”遇阻、流动性不紧或美联储“放鹰”的情形出现,海外“紧缩交易”或阶段性上演,届时美债利率与美元指数可能保持高位或阶段上行,人民币汇率面临潜在贬值压力。反之,若美国通胀放缓、就业及消费数据降温,支撑美联储3月就启动降息,将有助于拓宽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钟正生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