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较开年首日减少253亿元,参与交易者下降8%
A股市场持续下跌,两融风险也成为市场的关注点。
进入2024年,A股一路震荡下行。其中,沪指在1月2日探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2976.27点;到1月18日,则跌出阶段性新低2760.98点,也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之后反弹收复2800点。19日,A股持续下跌。其中,沪指年内累计下跌4.80%。
在股市持续下跌的过程,两融数据也备受市场关注。根据中证金融公司披露的数据,相较1月2日,1月18日的融资余额减少了253.4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减少240.12亿元;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21.16万名,相较1月2日减少1.86万名。
近期有券商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也有消息传出“中信证券已暂停对部分客户的融券业务,并提高机构客户的要求门槛”。对此,1月19日第一财经记者向中信证券求证,相关人员表示,没有此事,并未收到融券交易暂停的通知。
1月19日,证监会也对融资融券的情况进行了表态。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在发布会上表示,融券新规发布后,政策落实效果符合预期。截至目前,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23.4%;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更大,达到35.7%。
融资余额较开年首日减少240亿元
根据中证金融公司网站数据,截至1月18日,两融余额为1.63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54%。其中,融资余额为1.56万亿元,融券余额为690.49亿元。
相较上一个交易日(1月17日),18日两融余额减少48.3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下降67.43亿元,而融券余额增加19.07亿元;融资融券交易额则较17日增加167.31亿元,其中融资买入额增加145.83亿元,融券卖出额增加21.48亿元。
在股市震荡下跌过程中,近期两融余额也持续处于下降状态,18日的两融余额为2023年11月6日以来新低。
将时间范围缩至2024年年内来看,沪指在1月2日探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2976.27点;到1月18日,则跌出阶段性新低2760.98点,也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一度失守2800点后有所反弹,最终收报2845.78点。
那么从股价高低点来看两融情况,相较1月2日,1月18日的融资余额减少了253.4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减少240.12亿元,融券余额减少13.38亿元。
在两融余额下降的背后,进场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也有所下降。
根据中证金融公司网站数据,截至1月18日,参与两融业务的个人投资者有680.9万名,机构投资者数量为5.2608万家,其中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21.16万名,相较1月2日减少1.86万名,降幅为8.07%。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达160.76万名,相较1月2日增加1.35万名,增幅为0.85%。
从担保品的情况来看,1月18日,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市值为4.37万亿元,相较1月2日减少3068.49亿元;担保资金为2033.38亿元,相较1月2日增加160.03亿元;担保物总价值为4.57万亿元,相较1月2日减少2908.46亿元。
1月18日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1.7%,相较1月2日的252.70%减少11个百分点。
风险几何?
A股市场持续震荡下跌,两融业务是否存在风险?
1月9日,广发证券发布通知称,为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公司决定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即信用账户中现券持仓少于融资合约数量时不允许现券还券。本次调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生效。
近日,也有市场消息称“在接受监管机构窗口指导后,中信证券已暂停对部分客户的融券业务,并提高机构客户的要求门槛”。
对此,1月19日第一财经记者向中信证券求证,相关人员表示,没有此事,并未收到融券交易暂停的通知。
“目前来看,两融暂未存在较大风险。”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称,自去年年末以来,两融规模下降较多,加上市场整体低迷,投资者偏好有所减弱。针对目前还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一旦担保比例不足,券商都会及时提示进行补充操作或者平仓。
1月19日,证监会也对融资融券的情况进行了表态。在发布会上,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融资融券制度推出10余年来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在促进价格发现、平抑市场波动、抑制“炒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前期限售股出借融券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为维护市场公平,打击各类不当套利行为,证监会加大了对限售股出借融券的监管力度。
2023年10月,证监会对融券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优化,沪深交易所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申兵表示,新规发布后,证监会通过加强穿透式管理、现场检查、监管处罚等方式督促证券公司严格落实新规要求。
“总体看,政策落实效果符合预期。截至目前,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23.4%;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更大,达到35.7%。此外,新规发布后存在高管战略投资者的新股上市,上市初期均未发生出借,说明新规的落实效果是良好的。”申兵称。
7月财政数据点评:年内财政支出空间有待释放
后续财政政策重点有二:一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的力度和节奏,“托而不举”将是财政逆周期调控的“底线”。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4.3%、23.3%。公共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扩大锤子财富2023-08-26 16:00:360000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中国高水平开放关键信号
此次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释放出三个关键的信号。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是在全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清零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0000退役光伏材料回收利用遇难题,政策、标准、技术都有障碍
随着光伏大规模应用,光伏组件“退役潮”即将到来。行走在大江南北,只需稍加留意就会看到屋顶上、田野里处处布设的太阳能充电板等光伏组件。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但光伏组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5年至30年。中国首次大规模投产的光伏至今已有十余年。随着光伏大规模应用,光伏组件“退役潮”也将到来。退役光伏材料向何处去?如何回收利用?如何保证收益?这已经成为产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锤子财富2023-05-04 11:16:530000荣信文化今日再度大涨 称公司并非AI技术研发方
截至发稿,报51.23元,涨超11%,成交额3.85亿元。5月12日,荣信文化再度大幅上涨,截至发稿,报51.23元,涨超11%,成交额3.85亿元。此前,荣信文化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锤子财富2023-05-12 11:40: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