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航与高铁运营PK,竞争之外如何更好合作|姗言两语
最近几天,民航局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陆续召开了年度工作会,披露了2023年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清晰看出疫情以来高铁与民航的恢复情况。
比如根据国铁集团披露的运营数据,2023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6.8亿人,高峰日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日均发送旅客突破1000万人,全年和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笔者查阅了2019年国铁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国家铁路的旅客发送量为35.79亿人。这意味着,2023年国家铁路的旅客发送量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相较2019年增长2.8%。
相比之下,民航在2023年的旅客运输量为6.2亿人次,仅恢复至2019年的93.9%。
当然,这主要是国际航班恢复缓慢“拖了后腿“。不过,即使只看国内旅客量的恢复情况,根据民航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的国内航线客运规模超过2019年1.5%,增长幅度也没有超过国家铁路。
再来看看经营数据,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9641亿元、同比增长39%,国铁集团称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而民航局长则透露,尽管2023年民航大幅减亏1872亿,但全行业还是亏了288亿。
在上市公司层面,早在2023年上半年,笔者就曾比较过京沪高铁一家的净利润(51.36亿),就超过了五家已披露盈利的客运航司的利润之和。
虽然决定航司和铁路业绩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但2023年以来旅客在这两种交通工具选择上出现的变化,也对两种出行方式的提供商带来直接的影响。
在交通领域,航空公司和铁路之间一直存在竞争关系,2023年以来,高铁对民航旅客的分流效应越来越强,或者说更多的旅客从民航转移到了高铁,而这背后,则是今年以来民航机票价格的高企。
民航业内人士唐朝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23年铁路的平均票价比2019年上涨不超过3%,个别高铁线路上涨幅度可能会稍微高一点点,而国内机票的涨幅达22%,两种价格涨幅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高铁对民航市场的分流。
不过,在去哪儿大数据航旅研究院看来,民航在油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采取了提升票价的策略,导致旅客分层,部分价格敏感旅客分流,甚至部分老年旅客放弃出行,这是市场供需形成的结果,并非高铁主动从民航引流,而是在民航旅客被票价分层之后,受制于机票涨价的现实情况,部分价格敏感型旅客的被迫分流。
而从量化的数据看,尽管民航和高铁重合的线路越来越多,竞争较为激烈的航线,只有全部重合线路的十分之一,意味着双方合作的空间依然很大。
空铁联运就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2023年去哪儿网就在做一些打通空铁联运壁垒的尝试,比如推荐旅客乘坐一段飞机再乘坐一段高铁到达目的地,并且实现一次性支付。
而一些航司也已经开始与铁路寻求联合推出“空铁联运”产品,甚至可以在各自平台上销售对方的机票(车票)。比如东航和国航就与国铁集团的APP实现了系统对接,旅客通过任何一方的APP,都可以一站式购买航司航班与高铁车次的组合联运客票。
在国外,一些航空公司甚至为了吸引旅客空铁联运出行,还在行李托运等环节充分考虑,旅客的托运行李下飞机后可以直接被送往高铁站,避免还要提取行李再拖去赶火车的麻烦。
不过,对于国内很多城市来说,目前很多机场与高铁站相距甚远,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更多空铁联运的实现,也希望更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新机场时,将与高铁站的距离纳入考量,形成更便捷的交通联运网络,令空铁联运可以开发出更多新的线路,刺激出更多的新增旅客需求。
又一合作项目终止!艾伯维“弃爱”中国创新药了吗
“艾伯维终止这些项目,可能是出于策略的调整,但并不是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更不是因为他们想削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只是他们觉得这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天境生物9月22日发布公告称,艾伯维已终止与该公司在2020年共同开发和销售的CD47抗体候选药物来佐利单抗(lemzoparlimab)的协议,终止协议将于今年11月20日生效。一年前就已“生变”,CD47研发前景不定0000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新西兰贸易部长,外方感谢上海对新西兰农产品合法权益的保护
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增长机遇,推进两地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上海市市长龚正今天(18日)会见了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麦克莱一行。0000中国充电联盟:7月公共充电桩数量同比增40.4%
2023年7月比6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2万台,7月同比增长40.4%。8月10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3年7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0000收入下降未阻减亏步伐,金融壹账通前三季净亏损收窄60%
中期目标是盈亏平衡。出售旗下香港虚拟银行给陆金所控股的金融壹账通(06638.HK;OCFT.N)亦于11月14日发布了三季报。与中报趋势一致,金融壹账通前三季度仍然维持着减亏的态势。三季报数据显示,金融壹账通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4.9%,不过在优化成本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下,收入下降并未放缓减亏步伐,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同比缩窄59.5%至2.81亿元。0000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西安银行业绩持续稳中向好
西安,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城市。近日,西安银行(600928.SH)作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业绩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用亮丽的成绩单,书写了这座古城在金融领域的崭新篇章。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