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49

第一财经年度行知图书 | 双腿迈开时,思想开始流动

锤子财富2023-12-25 11:53:400
“行知”,这似乎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类别,但我们相信将肉身与思想关联,人类的书写有超越思维的价值。

每年二三月份,但凡春天有了一丝丝迹象,我就像一只鼹鼠爬出家门,让微醺的阳光完完整整地照在身上。今年二月,春光里读到王计兵的诗:

阳光下

我和所有的事物一样

被温暖着,并反射着光

时刻在路上的快递小哥,终于在53岁的年纪上,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诗集。我们随他在诗里飞驰在城市的大马路小街道,看见电线、麻雀和土豆这样平凡微小的事物,体会着生活中简简单单的感动。

像王计兵这样做着基础工作的素人写作者,是第一财经近两年来持续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底层的行与知,是我们这个时代叙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在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彼此关联,我们和他们,一样在彼此映射的同一束光之中。

近些年来,在虚拟空间不断降低人际交往必要性的同时,许多人无法满足于宏大叙事与书本认知。走向现场、进入真正的生活,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驱动着外卖诗人写下人生遭逢的力,也驱动着赵萱进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家庭,驱动着沈恺伟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驱动着侯杨方一次次探寻丝路的遗迹,驱动着张力奋为“下只脚”的居民留下曾经的记忆。

今天,我们推选2023年度“行知”图书。“行知”,这似乎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类别,但我们相信将肉身与思想关联,人类的书写有超越思维的价值。就像梭罗所说,“只有我的双腿迈开时,我的思想才开始流动。”我们尝试将它分为“人文行记”与“在地观察”,以呼应那些将历史、知识及想象,与自己的行走、看见、听见相互印证的作品。

每个冬季的冰冷、停滞和纠缠,都会在你走向户外、走向人群时,结束于熹微的温暖、希望与光。就像2023年,那个和往年似乎没什么两样、却完全不同的春天。


第一财经2023年度行知图书

《赶时间的人》

王计兵 著

台海出版社 2023年2月版

从20岁左右开始写作,到53岁出版首本诗集《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对大半生都在颠沛中度过的王计兵来说,此时,诗终于对他“回报以歌”。

王计兵并非成长于有文学滋养的环境,是失去了正常的校园生活后,反而开始喜欢上看书,进而对文字产生感觉。最后选择写诗,是因为诗歌这种题材短小精练,随时拿起一张废纸、一个烟盒就能创作。

王计兵的笔名叫“拾荒”,是为了纪念他最困难的一段生活。他的诗歌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你始终都能在他的诗中读出一种生动、敦厚和细腻。王计兵说,文学在他心目中就是另一个自己,会不自觉地想和“他”说话,“他”是他的支撑,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能带给他内心快乐。因为觉得自己生而卑微,所以他想“好好爱另一个自己”。

《耶路撒冷以东》

赵萱 著

商务印书馆·日新文库 2023年9月版

2012年早春,人类学者赵萱抱持着对阿拉伯/伊斯兰社会长久以来的兴趣,开启了在东耶路撒冷为期15个月的田野调查。我们跟随他认识30多年没有做礼拜的咖啡店店主、穆斯林贾米勒;因为爱情而转信基督教的店员阿卜杜拉;希望完成学业、成为中学老师的12岁女孩朵拉;为土地证奔走数十年的好人亚金……

全书从家庭、宗教、国家三个角度切入,是第一本由中国学者完成的关于中东问题的民族志作品。通过调研和反思,赵萱给出了一个超越地缘政治的分析框架,使我们得以看到宏大叙事背后一个个真实的人、家庭和家族,看到政治如何施加影响于他们,看到建立在血缘、宗教、性别等范畴上的认同,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动态地构建着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场景。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

侯杨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2月版

丝绸之路当年是走哪几条河谷,穿越了哪几座山口?在搜索资料无果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侯杨方开始了长达10年的“精准复原”工作。他通过对文书的大量阅读校勘,经过几十次、累计三万公里的实地考察,复原了从陕西至中亚的丝路主干道,并定位了汉唐“玉门关”、玄奘的“大石崖”等重要地标。

双脚测量过的土地,大量的一手信息,将历史鲜活地拉到了现在,侯杨方呈现了一个更贴近史料、更贴近常识、也更贴近大众的丝绸之路。同时,书中的很多结论和地标照片是第一次正式公布,侯杨方相信,他之所见,即当年张謇、玄奘、马可波罗所见的丝绸之路,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洋盘:迈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笼包》

[美]沈恺伟 著 于是 译

文汇出版社·新经典 2023年10月版

“洋盘”在四川话里指洋气、拉风,在上海话里则用来讽刺假融入、一眼就被看穿的外来人。

2005年,24岁的沈恺伟离开美国到中国香港做厨师,随后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餐厅工作,他把在上海生活近20年的见闻感受,写成这本非虚构作品。它延续了何伟《寻路中国》出版以来外国人旅居中国、了解并叙述中国故事的写作模式,对上海读者而言,也提供了关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声音。

从24岁到40岁,沈恺伟已不再是局外人或旁观者,也不只是怀着率真与好奇地到处旅行,随着他的探索与分析,我们能够听到早已被忽略的“附近”和附近的“人”的故事,也在生活的沉浮中,在个体无法抵抗的大变迁中,看到文化碰撞,看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变的东西。

《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

张力奋 著

学林出版社 2023年6月版

平凉路2767弄位于上海东北角,为原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与工房区所在地,前身为日商公大纱厂及职工宿舍,小区厂舍合一,是企业办社会的典型。从1922年竣工启用,至2021年关闭拆迁,存世恰好一百年。

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张力奋获悉小区即将改造的信息时,恰好马上要给本科生开设新课“都市、田野调查与记录”,于是带领学生深入里弄,为居民做口述史,记录下一段即将消失的过去。张力奋认为,“网红经济”时代,自带流量密码的“衡复”“巨富长”“梧桐区”对上海固然非常重要,但上海之为上海,更因为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源地,晚清时“五口通商”就选在杨树浦。平凉路2767弄是上海工业发展历史的折射,驱动着张力奋为“下只角”的居民留下曾经的记忆。

《寻路:穿越分裂的国度》

[美]乔丹·布拉什克 克里斯托弗·豪 著 骆伟倩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雅理 2023年10月版

乔丹·布拉什克,商人、共和党人;克里斯托弗·豪,作家、民主党人。当他们决定一起开始自驾游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历时三年、跨越44个州、行程两万多英里的“漫长”旅程。

从特朗普集会上争论的人群到马蹄湾的参军仪式,从高速公路上的卡车司机到波特湾的渔民,两人深入美国社会,看见一个公开报道之外的国度。阶层分化、种族歧视、大规模监禁、去工业化、移民等等当下美国社会热点问题在日常的维度上展开,真实的经历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党派立场,并逐渐达成“共识”。

全书文本以第三人称写成,两位博闻强记的作者尽量还原了路上的见闻与对话,是一部生动有趣、非常好读的政治观察记录。

《佘山教堂寻踪》

[比]高曼士 著 田炜帅 任轶 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3年5月版

佘山,是被“选中”的地方。比利时建筑史专家高曼士在新书《佘山教堂寻踪:朝圣建筑和历史图景》中介绍,从1860年代基督教传教士可以在中国各地旅行以来,他们就发现了圣地的美丽和蕴含的力量,以及朝圣在中国民间宗教中所起的作用。

书中展示了很多从法国档案机构搜寻到的历史照片,复原了佘山一带一百多年前的宗教历史生活状态。当时,人们从上海到达佘山,教众登山朝圣、科学家往来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天文台,都以教佑门所在的地方为落脚点,再一步步沿着传教士规划好的路线走到山顶的佘山圣母大堂。在山顶,圣母大堂隔壁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前身是佘山天文台,也是见证了上海150年历史的地方。这本书回顾并详细分析了教堂建筑群当时是如何在佘山建造起来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佘山教堂的历史文化意义,以此透视上海开埠以后这座城市的江南性和世界性。

《暗影之城:一个女人的喀布尔漫步》

[印]塔兰·汗 著 陈元飞 译

商务印书馆·企鹅图书 2023年7月版

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个人经验,也是喀布尔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塔兰·汗将两者糅合为一,成就了这部《暗影之城》。在又不在,希望又无所希望,在漫步于喀布尔的时光中,塔兰·汗重建了诗歌、家族、个人记忆与喀布尔的联系,重建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并尝试为这座满目苍夷的城市留下现在的“历史”。

文风自然平和、记录细腻深情,胸怀悲悯,作为塔兰·汗的第一部作品,《暗影之城》有超乎其年龄的成熟与宽广,曾获得2021年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2020年塔塔文学现场非虚构一流好书奖等奖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