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中国贸易应对挑战的宏观之道与微观之策︱把脉中国经济
编者按:
各种迹象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内外部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复苏的动能也难言强劲。现阶段中国经济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未来经济前景如何?我们特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建言献策,在国庆节期间推出“把脉中国经济”系列评论,试图解答部分疑问。
全球化已经从过去顺风顺水的模式,转变为现在风高浪急的模式,要走出过去的瓶颈,应对现在的挑战,最好的方向仍然是全身心地投入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数字经济是人类共同的未来,在这两个维度上,中国贸易可以做出两项重要的工作。第一,从宏观着眼,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进一步推进“以我为主、亲诚惠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RCEP的进展。在过去十年里,“一带一路”倡议久久为功,为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贸易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极。第二,从微观着手,细致地去做顺势而为的事。2023年以来,宏观表现承压明显,但从微观调研中却明显感受到中国外贸企业百折不挠的抗压韧性和目光朝前的创新精神,借力数字经济的突破与发展,中国贸易正发生由微观到宏观的渐次变革。
从宏观着眼,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
在过去十年中,“一带一路”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的变化,以及全球化的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整个沿线地区的经济生态,同时也优化了整个区域内贸易进行的基础条件,明显地带来了全局性的增长效应。
首先,“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自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经过十年发展,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7.9%,是同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复合年均增长率4.7%的1.7倍。2023年1-8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3.6%,高出整体增速3.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46.6%。
其次,“一带一路”显著地推动了沿线国家基建质量的增长。中国在基建领域拥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做法和微观实力,能够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效提升基建质量,这种质量的提升可以从四个维度提振整个区域贸易开展。一是基建服务自由化和便捷化能够直接和间接地降低贸易活动中的信息成本;二是基建的完善会显著节省物流时间的成本;三是基建质量的提升可以降低货物及贸易运输过程中额外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四是基建便利化将增强贸易国之间经济联动性和紧密性。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4-2022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综合质量增长了2.5个百分点,带动沿线双边贸易成本下降0.55个百分点,分别提升沿线内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0.50、0.41和0.61个百分点左右。
不仅如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降低时,对不同区域的GDP增速影响。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中国与“一带一路”协议内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成本降低0.2个百分点时,东亚、东南亚(GDP增速将提高0.08个百分点)以及非洲南部国家(GDP增速将提高0.07个百分点)将是贸易成本下降后的最大受益地区。
对于中国本身来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双边贸易合作,贸易成本降低对经济增速的推动作用显著。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平均降低0.2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将增长0.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结合贸易成本降低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速的提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不会加剧沿线国家的债务风险,而且长期将有利于提高沿线国家的偿债能力。基于2022年的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债务占其GDP的平均值约为2%,低于60%的国际债务警戒线。当前,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中,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的外债负担超过30%。实证结果也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图1:2014-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质量抬升对不同市场经济增速的影响
资料来源: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TAP11以及作者估计(注:结合世界银行数据,2014-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综合质量增长了2.5个百分点,带动沿线双边贸易成本下降0.55个百分点,分别提升沿线内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0.50、0.41和0.61个百分点左右。)

图2: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对各国GDP增速的影响
资料来源: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TAP11以及作者估计。(注: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中国与“一带一路”协议内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成本降低0.2个百分点时,东亚及东南亚主要沿线国家GDP增速将提高0.08个百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沿线国家GDP增速将提高0.07个百分点,中亚和西亚沿线国家GDP增速将提高0.04个百分点,南亚(包括印度)、北非、中东、东欧、中欧沿线国家GDP增速将提高0.02个百分点,世界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GDP增速将提高0.025个百分点)。
从微观着手,细致做顺势而为的事
2023年以来,宏观表现承压明显,但从微观调研中却明显感受到中国外贸企业百折不挠的抗压韧性和目光朝前的创新精神,借力数字经济的突破与发展,中国贸易正发生由微观到宏观的渐次变革。
短期来看,出口企业面临风险多元化挑战,风险防御复杂度显著上升。一是供应链成本上升。被调研企业反映,疫情前后运费价格上行区间为5-10倍,弱化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二是全球合规性风险正在上升。由于地缘摩擦加剧,主要进出口大国围绕国际贸易法进一步细化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高技术领域,美国和欧元区在进口产品专利权的审查上更加细致。三是企业供应链管理风险加剧。被调研出口商普遍反映,过去的供应链风险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近年来供应链风险受到供给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所提高,可能会遇到的延误、损坏、丢失等问题愈发严重。四是融资难问题仍是长期性挑战。企业规模比较小、不确定性比较大使得融资难问题较为普遍。相比上述其他挑战,长期的业务累积和营商关系使得出口商有能力寻找到传统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
长期来看,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出口企业,针对自身业务实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交叉应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发展共识。例如,利用区块链服务帮助下游客户跟踪产品的整个供应链,一家水果出口商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柑橘、葡萄柚从采摘到出口的全过程,确保所有的贸易环节都是安全和可持续的。买家可以验证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产品透明度。再如,利用生成式AI创建产品的虚拟样本或模型,一家家具出口商在大规模生产订单到来之前,通过生成式 AI 创建产品的虚拟样本或模型,再基于AI样本创建 3D 打印的样品模型,允许买家在购买前预览产品。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物流成本,并减少因样品不符预期而可能产生的退货。
除了微观层面出口企业努力拥抱数字经济大潮流,数字经济对中国贸易的赋能还可以在制度层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改进,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学术研究表明,落后且低效的制度支持将提高贸易商的进出口成本。我们的相关统计和实证研究显示,制度支持越强的国家,双边贸易额的提升将越显著。当出口国的制度质量每提升1个单位,双边贸易额将提升1.1个百分点;当进口国的制度质量每提升1个单位,双边贸易额将提升0.5个百分点。这样的制度支持包括:政策便利和支持力度、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性、法制层面产权保护力度、司法完善情况和社会治安、服务便利性、通关支持、交通便利、支付便利和英语普及等各个层面。
在我们的调研中,出口商高度认同制度支持(尤其是服务便利)对贸易成本的影响十分显著。事实上,中国的数字化服务建设已经非常健全,但境外客户的体验相比境内客户仍有不足,例如,在入境签证审批、银行卡支付、国内生活软件应用、私人交通出行等方面,这意味着相关领域的帕累托改进尚有空间。因此,进一步升级数字经济向境内外客户全面赋能,提升制度性服务便利,帮助企业更好实现数字经济转型将是中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想破产吗?七部门发文推广的个人破产“深圳模式”了解一下
深圳探索为深入推进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参考,也向社会传递出“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个人破产不等于欠债不还”等积极观念想要“破产”的人有福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在此其实是要说一件严肃的事情。这里说的破产,指的是自然人经过严格的法律流程,合法地减少或免除个人债务,从而获得经济重生的方式。它对帮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保护企业家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锤子财富2023-11-23 22:03:030000奋力一跳实现全年经济目标,经济大省如何勇挑大梁
经济大省挑大梁,不是简单地贡献更多的GDP,还要在解决痛点、难点、堵点上率先突破,担起加快探索、改革创新的责任,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发展经验。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是,34个代表团相继对媒体开放,用事实和数据回应热点、直面焦点。其中,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多个经济大省代表团的开放日,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引发中外媒体高度关注。0000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即将举行
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将于12月10日在上海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完善气候治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正在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也为全球气候合作治理注入积极信号和强劲动力。0000晚间公告丨6月4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6月4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供投资者参考。【品大事】美达股份:与石墨烯公司签署联合研发框架协议美达股份公告,与宝泰隆的全资子公司石墨烯公司签署了《七台河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石墨烯与聚酰胺复合的产品,包括石墨烯聚酰胺切片、母粒、纤维产品进行产品开发合作。0001两部门: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文件提到,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状、产业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