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合力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定发展的“未来产业”,尤其是当前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就越发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赋能作用,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多地也陆续出台措施,积极探索。比如某中部省份近日提出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高位嫁接,延链中高端,形成“新制造”。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强化关键技术储备与攻坚等。
也就是说,从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到地方上的实践,都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值得遵循和借鉴。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次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尤其是要持续加大对基础领域研究的投入力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基础领域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 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占总研发经费(30870 亿元)比重为6.32%,连续4 年保持6%以上的水平,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6.32%的占比还比较小,许多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占研发总支出的比例高于20%。基础研究不仅可以推动新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投入不够充分的话,就很难改变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现象,更难说实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三是需要市场主体作为支撑,要形成各种市场主体的合力。数据显示,近5 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但更为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要坚持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良好产业生态。在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性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经营主体进入,包括加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链上企业力量集聚,形成合力。
国资委日前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指出,下半年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有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在大陆上市的公司对研发项目的投入达到1.64 万亿元,在过去5年中增长了2.6 倍,这其中很多是布局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另外,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将给与一定补助,这也是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攻坚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群众基础”。
黄金股上半年业绩透视:黄金消费预增、上游矿企分化
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16%,金条金币和金饰消费火热,拉动上市公司业绩7月26日,黄金股尾盘拉升,截至收盘,四川黄金(001337.SZ)、中润资源(000506.SZ)均涨超5%,西部黄金(601069.SH)、山东黄金(600547.SH)等跟涨。第一财经据Wind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9家黄金股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黄金消费股业绩普遍预增,上游金矿企业绩分化。锤子财富2023-07-26 19:07:250000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 同比增长0.03%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万亿元,增长0.4%;进口14.77万亿元,下降0.5%。0000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瓶颈期,科技将提供新动能
如何能够突破瓶颈,让健康险的发展能够匹配其所面对的巨大市场?健康险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之后,近两年开始进入瓶颈期。如何能够突破瓶颈,让健康险的发展能够匹配其所面对的巨大市场?在本届外滩大会的“保险新基建:AI重塑保险服务新价值”见解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近两年的增速放缓,内在本质还是没有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未来通过AI等科技对健康险的赋能及融合,将为健康险提供新的发展动能。0000存储芯片进入筑底阶段,半导体周期拐点隐现
存储芯片价格正在筑底。美光科技审查事件结果出炉,不仅再次推升了市场对于国产存储芯片替代进程的关注,也使得本轮半导体周期拐点讨论越来越热。受消费低迷影响,存储芯片仍处于筑底阶段。根据TrendForce预计,由于DRAM和NANDFlash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部分产品2023二季度价格跌幅有扩大趋势。显然,消费电子下游需求景气度拐点仍没有到来,这或许解释了A股芯片板块“一日游行情”的原因。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