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降息再次落地,后续降准仍然可期
2个月内,央行再度降息,货币政策稳增长力度显著加大。
8月15日,央行公告表示,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01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5%、1.80%,上次分别为2.65%、1.90%,当天有4000亿元MLF和60亿元逆回购到期。
这距离上一次MLF“降息”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MLF操作利率再度下调0.15个百分点,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刺激融资需求回升。预计,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也将跟进下调,其中,5年以上LPR不排除调整幅度更大。
超预期降息
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8月11日,央行发布7月社会融资和金融统计数据,7月金融数据发生了一些变化,多项指标低于市场预期。
“7月,无论是社会融资规模还是人民币贷款增量都呈现同比少增,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从结构看,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贷款还是住户贷款都增长乏力。总体而言,7月金融数据较为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再度降低各类政策工具利率,引导LPR继续下降,具有必要性、紧迫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
CPI转负也让降息概率进一步提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由上月持平转为同比下降0.3%,为2021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CPI同比从年初的2.1%到目前转负,导致虽然名义利率再下降,但按CPI计算的真实利率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而决定实体融资需求的是真实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货币政策目标也是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稳定真实利率。因此,随着CPI转负,降息概率进一步提升。
而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刺激融资需求回升的诉求下,今年年底前MLF利率调降空间可能在10到30bps之间。他表示,我国今年以来经济修复斜率放缓,主导因素为需求端持续偏弱,而在这一环境下,数量端工具的投放效果类似“推绳子”,很难刺激有效融资需求的回升。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促进实际利率下降以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二是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部门来引导私人部门投资需求增加。
LPR大概率非对称下降
MLF利率下调,有助于带动LPR同步调降,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和房贷利率,同时也将促进房地产复苏回暖。
“本月LPR将大概率下降,并将呈现非对称下降,5年期以上、1年期或将分别下降15个、10个基点。”董希淼预计。他表示,LPR由两部分组成,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加点,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MLF中标利率下降之后,叠加今年银行以来持续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银行减少加点具有一定空间,因此8月LPR下降可能性较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表示,MLF利率下调15个基点,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说明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更大,预计LPR也将等额下降15个基点。同时,MLF操作量超额对冲,加大7天逆回购操作量,有助于增加流动性供给,对冲税期和政府债发行的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8月LPR利率同步下调概率大。LPR利率=MLF利率 加点,央行降息引导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为银行调整存款和贷款利率拓展空间。综合考虑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净息差压力等,预计后银行仍可能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
董希淼建议,应更好地发挥LPR形成机制改革作用,推动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助力宏观经济保持恢复和回升态势。
仍有可能降准
当前,需求不足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展望后续,市场分析普遍认为,降准仍是本阶段可考虑使用的逆周期调节工具之一。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此前表示,要科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既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又要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
董希淼认为,这就要求下半年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更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货币政策看,降准应该成为政策选项之一。“过去3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有条件加大实施力度。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仍有一定降准空间,建议近期实施一次全面降准。如果降准实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更好地支持银行保持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可考虑在本阶段适度降准,着力固本培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此外,还可考虑对一些阶段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适当延期,以稳定经营主体预期,提振其信心,方便其安排好投资经营。
周茂华预计,三季度降准、结构工具仍在工具箱,主要是央行通过降准、结构工具,释放长期限、低成本流动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加信贷投放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同时,三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央行通过降准确保长期限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雷军:小米汽车SU7开启全国范围全面路测 为上市做最后准备
未来雷军将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之后小米手机发布会也将由其主讲。2月3日,小米集团(1810.HK)创始人雷军在其个人微博宣布,小米SU7正在全国范围展开全面路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小米SU7上市做最后的准备。锤子财富2024-02-03 19:14:100002中国移动云盘通过三项AI算法备案
中国移动云盘全面拥抱AI近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五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公告中,中国移动云盘三项大模型算法成功通过备案,涵盖多模态大模型、文本生成算法等。早在去年9月,中国移动云盘就已启动AI智能工具内测,本次算法备案成功标志着中国移动云盘可正式对外提供深度合成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内AI云盘赛道取得里程碑式进展。锤子财富2024-04-19 13:23:590000华彬打造国际人文交流新范式
弘扬文化优势注入绿色动能做强实体经济10月10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发布,向世界展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累累硕果。白皮书称,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锤子财富2023-10-20 11:43:570000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行业真的涨不动了吗
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们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行业新增长点又在哪?从2022年开始,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明显,直接影响到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再投入,而与药物研发景气度息息相关的医药研发生产外包(CRO/CDMO),行业的高增长态势还能否再持续?近日,在第三届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该问题也引发讨论。行业增长还未到天花板锤子财富2023-05-13 20:57:280000人形机器人赛道,我国何以弯道超车
我国人形机器人赛道也异常火热,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前沿新赛道,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加快商业化落地也成为可能。锤子财富2024-07-11 09:22: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