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股冲高回落,扩内需、防风险导向有望改善估值预期
7月27日,A股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板块早盘再度走强,其中,兰州银行一度拉升涨超9%,农业银行、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个股纷纷冲高,随后涨幅回落。同日,港股保险股多数上涨。
截至收盘,中证银行指数收涨0.83%,盘中最高涨逾1%,保险板块涨幅也收窄至0.46%,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2%。港股保险股中,中国太平、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分别收涨5.28%、4.44%、3.44%、3.89%,港股银行股则在周二拉升后走势分化。
回顾来看,自5月陷入回调的大金融板块,本周二开始明显反弹,中证银行指数最近3个交易日累计涨3.45%,保险主题指数累计涨7.14%,同期上证指数仅涨1.66%。其中,宁波银行(9.07%)、成都银行(7.50%)、招商银行(7.03%)领涨,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兰州银行、浦发银行等9家银行涨幅超过3%。
保险股中,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最近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均超过10%,中国人寿涨9.08%,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涨幅也在5%以上。不过从成交情况来看,多数银行、保险个股成交额较周二缩量。
消息面上,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会议上,多个关于政策实施方向的提法受到关注,包括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活跃资本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等。
另外,7月25日至26日,国资委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会议强调,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在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的总基调下,市场对接下来的政策预期进一步升温。尤其关于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领域的表述,被不少机构解读为对金融机构的重要利好。
从估值来看,当前42家上市银行中,仅宁波银行一家市净率在1倍以上。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低迷的核心原因,一是风险担忧,二是活力预期。此次政治局会议上均有多项部署针对化风险、促活力。报告认为,下半年降准仍有空间,而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大于货币政策,这对稳定银行息差也是利好。随着财政重回扩张,后续企业利润和市场预期有望明显改善。
27日盘后消息显示,当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释放重要信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下一步,将抓好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央行方面也表示,将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
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问界M9预订超5.4万辆丨明日主题前瞻
五部门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发放;问界M9新车预订超5.4万台。①五部门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产业链投资机会获关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0000家电股午后异动,“618”销售火爆,消费稳复苏下蕴藏机遇
机构称,建议关注消费稳复苏下的结构性机遇,包括彩妆、珠宝、白电等板块。6月12日,家电板块午后不断拉升,截至发稿,三花智控、联合精密涨停,长虹美菱、宏昌科技、盾安环境涨超4%,海立股份、格力电器等不同程度上涨。锤子财富2023-06-12 15:04:150000国际金价坐上“过山车”,明年这一贵金属上涨潜力更大?
回顾近50年金银比走势,高金银比持续时间有限,多数时间在40:1至60:1之间波动。近期,国际黄金现货、期货市场价格连创新高,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12月4日,纽约黄金期货、伦敦现货黄金双双突破每盎司2100美元关口,纽约黄金期货盘中最高触及2152.3美元/盎司,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高触及2144.68美元/盎司,均续刷历史新高。锤子财富2023-12-08 13:14:290000黄金遭“大逼空”冲击2000美元关口! 警惕回调风险
金价和美债收益率之间的脱钩增加了后市回调的风险,目前金价进入超买区域。近期金价气势如虹,无视强势美元和冲高的美债收益率,黄金现货价格从10月初的1820美元/盎司附近一度最高飙至1980美元/盎司,涨幅近9%。截至北京时间10月24日18:00,黄金现货报1966美元。沪金价格近期也水涨船高,同一时段报475.2元/克,逼近前高。锤子财富2023-10-24 23:22:440000重疾险日渐式微,失能险成为险企新增长线
险企之所以会瞄准失能险这个新赛道,是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的产品。当重疾险日渐式微,是否会有一条新产品线,既可以在需求端满足客户需求,又可以在供给端为失速的健康险寻找新的增长可能?从近期的市场情况看,保险公司将目光聚焦在了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的个人失能险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