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面对“二次新冠”,我们为何不用害怕?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尽管新冠疫情已不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应警惕下一次的全球大流行。
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几乎都表达了一致的观点,新冠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不应对此过度关注,但仍然应该保护好脆弱人群,并继续完善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的管理体系。
新冠处置方式“流感化”
近期,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近期出现的“二阳”现象。他表示:“对于新冠的处置方式,将会越来越接近于流感的处置方式。我们的医疗资源和药物储备都是足够的。”
与上一波新冠高峰时,大量人口集中感染,药物资源无法跟上相比,近期的第二波疫情来临之际,在线平台和医院的药物储备都已十分充分。
第一财经记者在某互联网购药平台上查询发现,目前平台上至少有6种新冠药可供患者选择购买。这些药物覆盖了辉瑞Paxlovid(瑞派乐);众生药业的来瑞特韦片(乐睿灵);先声药业的先诺欣;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胶囊(利卓瑞);君实生物的民得维以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捷倍安)。这些药物的价格从200多元至2000多元不等,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辉瑞的Paxlovid,某互联网平台上的价格为2170元,中位数价格在725元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尝试购药发现,在上传个人真实信息,并且由平台发热门诊导诊台验证符合适应证后,可通过在线平台买药。符合适应证的人群需要伴有进展为新冠重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包括年龄65岁及以上、吸烟、BMI大于25、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表示,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对于这些人群而言,应及时服用新冠抗病毒药。”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胡必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患者也可以在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配到抗新冠病毒药物,建议脆弱人群的新冠感染者和各组人群的新冠肺炎患者,尽早使用抗新冠病毒药;而对于没有肺炎的非高危的普通感染人群来说,主要使用感冒退热药这类对症用药就可以了。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深圳的医疗资源以及药物储备充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药全面开放,门急诊均可以配到。“一旦感染后,抗病毒治疗药物显得尤其重要,要阻止病毒有机会在体内复制,以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避免患者发展为重症,同时避免’长新冠’的发生。”卢洪洲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会建议老年人符合条件的都用上新冠抗病毒药,即便是过了用药的窗口期(一般来说是感染后5天内),但如果症状持续且仍然是阳性,那么也还是建议服用抗病毒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我们都会做抗原检测,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我们也建议进行居家检测,这样一旦发现是新冠感染,可以尽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对高风险人群做好新冠监测还是很有必要的。”
疫苗还有必要接种吗?
人们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高峰,是否还有必要尽快接种疫苗。对此,专家的一致观点是,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接种疫苗仍然是为感染提供保护的最有效方式。
上个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方案称,未感染的目标人群按照既定免疫程序及其时间间隔要求完成后续剂次疫苗接种。其中,完成基础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
在5月8日我国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表示,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到4月下旬已接近75%。5月18日,世卫组织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我国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他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目前,威斯克生物和川大华西医院已经表示,针对最新流行的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的两个产品已获得临床批件,分别为重组双价新冠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与重组三价新冠病毒三聚体蛋白疫苗(Sf9细胞),即将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验证针对当前XBB等变异株新冠病毒的感染预防,并称该疫苗为“全球首个”。
XBB是新冠奥密克戎的一个亚型分支。在国内已经批准的新冠疫苗中,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有效的疫苗主要是神州细胞的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和石药集团的mRNA疫苗。神州细胞的4价疫苗涵盖奥密克戎BA.1和BA.5变异株;石药集团的mRNA疫苗涵盖了奥密克戎的BA.5变异株。
国内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已在加速普及。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一些社区医院了解到,他们正在引进包括神州细胞在内的一些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有效的新型新冠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成年人可能很快就能接种这些疫苗。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对于符合接种新型疫苗的人群作出了严格限制:在未感染新冠的成年人中,对于已经接种了两针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3个月及以上,对于已经接种了第一剂加强的人,第二剂加强免疫与第一剂加强免疫应间隔6个月及以上;在已感染新冠的成年人中,只有未完成两针接种基础免疫的人,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次剂疫苗。
疫情未来走向能否预测?
全球的流行病学专家都倾向于认为,虽然新冠最高级别警报已经解除,这会使得对于病毒的追踪相对过去大幅减少,但对于新冠的警惕不可放松。
“这就好像是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去数每一片雪花,但仍然能够判断出正在下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员Nirav Shah博士表示。
目前各方也高度关注由XBB主导的这轮新冠疫情下一阶段的走势如何,以及是否会进化出新的变异株?
钟南山5月22日表示,模型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感染人数约6500万每周。
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要预测下一阶段新冠疫情的发展,首先要了解影响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兼具逃避免疫和传播适应性的突变病毒流行,有足够多的可被感染的人群,感染后排毒达到一定的载量。他表示,现有研究发现,通过疫苗接种以及感染新冠奥密克戎病毒,主要产生针对保守抗原表位的记忆性B细胞,产生的针对奥密克戎的特异性记忆B细胞较少。
“这说明借助免疫印迹效应,大部分的抗体反应都集中到保守的表位,对突变株特异性中和表位的抗体反应多样性下降,这部分解释了为何会发生二次感染的原因。”黄爱龙表示,当前流行的突变株XBB.1.9.1可能对奥密克戎感染康复者的体液免疫逃逸程度,与奥密克戎对新冠原始毒株感染后康复者的体液免疫逃逸程度类似。
已有研究表明,既往感染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保护率随时间推移下降,1个月后保护率下降至80%左右,10个月后降至40%左右。
“基于这些现有认知可以推测,一年内很可能会发生新一轮的新冠突变株流行。”黄爱龙表示,“但由于不同人群免疫背景的差别,叠加感染时间差别,导致人群免疫背景与免疫状态更加多样化,因此易感人群被分割得更加碎片化,病毒将不再暴发式流行,更趋于流感化。”
近期,《自然》杂志也发文称,新冠病毒即便有了复苏之势,但是再次出现让医院不堪重负的井喷式疫情的可能性不大。各国现在经历的是频率高但致死率更低的感染潮,特征为相对高比例的轻症感染。
文章认为,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和匆匆消失的人体免疫可能导致新冠病毒难以形成季节性传播。一些国家现在每年大概会出现三到四次感染高峰,主要源于新冠病毒持续不断且极快的变异速度。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介绍称,全球许多国家在第一轮疫情后,都出现了连续的感染波峰,一部分人的二次感染或不可避免,感染人群也会增加,但是冲击力会小得多。他还强调,随着病毒演化,毒株种类和毒性已经不再是主要关注点,人群的免疫力程度有多高才是重点。对于一般人来说,病毒并不会带来太大的伤害。
“二次感染”更易得“长新冠”吗?
而从最近各地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来看,尽管新冠阳性病例增多,但专家普遍反映,病例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症状更轻,病程也更短。
在5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王贵强说道,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
深圳卫健委日前发布消息称,通过对今年5月以来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个案分析,主要以轻型为主,占比98%,未见重型与危重型。
卢洪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新冠阳性患者大多出现发热、咽痛及呼吸道症状。其中“二阳”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微咽痛、低热,呼吸道症状较轻,病程较“首阳”更短。
张文宏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波幅更低、症状更轻,尤其是已经感染过的人群,病程更短。”
在首次感染新冠后,有不少人反映“长新冠”的问题,他们在感染新冠后很长时间内仍会出现一些症状,尤其是初次感染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体能。
这些症状也被视为新冠后遗症。人们担心,重复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加重“长新冠”的症状?
就在5月2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的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大型研究,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基于症状提出了“长新冠”的定义,将12种症状列入,这些最突出的症状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劳累后不适、慢性咳嗽、脑雾、口渴、心悸、胸痛、疲劳、头晕、胃肠道问题、异常的动作和脱发。
这项研究发现,与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再次感染新冠的患者发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更大。在感染30天后入组的重复感染患者中,“长新冠”的比例为21%;而首次感染奥密克戎发展为“长新冠”的患者比例为17%。
值得关注的是,接种全程疫苗的人无论感染何种变异株,感染几次,发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都较未接种疫苗的人小。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患“长新冠”的比例为16%,没有接种疫苗的患者中有22%的人发展为“长新冠”。
专家还呼吁持续关注新冠引发的包括心肌炎等后遗症。此前全球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都揭示了新冠感染后对于心脏的长期影响。专家提醒称,在医学上没有对“阳康”的明确定义,评估新冠感染后是否康复或能否恢复运动,不仅要看新冠症状是否消失,而且也要对心血管系统等症状进行评估。
今年1月中旬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布的一份《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将新冠病毒感染后存在的一系列症状称为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PASC),“专家共识”认为,这种症状通常持续4至12周或更长时间。
“专家共识”的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人在新冠症状消失后,就认为自己’阳康’了,但实际上,真正的’阳康’如何去定义,我们在医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新冠感染后我们发现有人出现心血管症状,比如心悸、胸痛,甚至引起了暴发性心肌炎,因此新冠患者康复后的诊疗以及如何恢复运动都应该引起重视。”
商务部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多家大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丨明日主题前瞻
商务部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多家大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谷歌测试医疗聊天机器人。①商务部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抬升0000美国研究首次证明:心脏“复活”后仍可被用于移植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研究,显示循环系统死亡的人心脏“复活”后被植入受体患者体内,仍然能够拯救人的生命。心脏移植供体短缺一直是一个全球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挽救更多心衰患者的生命,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多种方法,如猪心移植等。而如果能扩大心脏捐献的人群,对于解决更多患者的需求无疑是一个福音。0000十一部门开展“信号升格”行动;磷化工行业迎政策利好丨明日主题前瞻
国元证券认为,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深入,下一代通信技术对速率、时延及连接质量均呈现更高要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底座,叠加5G-A的商业化部署,将致使运营商资本开支更具韧性。①十一部门开展“信号升格”行动,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持续完善0000换代君越价格下调近4万元,合资品牌进入价格体系重塑期
价格体系失守的背后,是合资品牌日益增大的销量压力。5月15日晚间,全新一代别克君越(下称“君越”)上市,新车指导售价为17.99万元~23.99万元,和目前停产在售的2022款君越相比,入门版车型价格下调近4万元,顶配的艾维亚车型价格下调近5万元。锤子财富2023-05-16 19:31: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