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地方卖地收入增速几近转正,创一年多新高,拐点来了?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延续下行势头,不过,最新的4月份数据似乎透露出一丝积极信号。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土地出让收入”)为11761亿元,同比下降21.7%。其中,4月份土地出让收入为3033亿元,同比下降-0.7%,较3月降幅大幅缩窄,几近转正。这一增速也创了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当下,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卖地收入。而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整,房地产开发商拿地意愿和能力下降,土地市场整体低迷,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大跌(-23.3%),今年以来整体延续跌势,这对地方财政收入形成一定冲击。但4月份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明显缩窄,原因何在?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告诉第一财经,4月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的大幅收窄一定程度与基数因素相关。从两年复合平均的角度来看,4月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两年平均同比降幅从3月的23.0%仅收窄1.5个百分点至21.5%,土地交易市场仍然偏冷,地产商拿地需求总体仍待回暖。
“从地产销售看,低基数下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回升至5.5%,但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则从3月的-9.3%走弱至-21.2%。当前地方卖地收入形势仍然偏冷,一定程度拖累地方政府广义财政的扩张力度。”高瑞东说。
此前多位地方财政局长也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当地土地出让收入并没有好转,这也使得当地可用财力减少,加大基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土地出让收入这一指标有一定时滞性,如何准确地看待前4个月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后续土地出让收入走势如何?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第一财经,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表现滞后于土地成交总价,因为从土地成交到价款的完全支付还需一定时间,从各地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政策来看,从土地签约到价款入库,一般存在1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滞后。
“今年一季度,百城土地成交总价同比增速回暖,但这并未体现在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上,可能正是缘于土地成交总价与价款缴纳存在时滞,使得一季度土地市场回暖在4月土地财政数据中初显。”赵伟说。
他表示,5月百城土地成交总价高频指标略有回落,可能与季节性和地产销售边际放缓等因素有关,国有土地出让走势仍需跟踪地产销售与拿地数据等领先指标。后续经济修复虽可能放缓,但在去年低基数效应叠加一季度已有明显回暖的情况下,全面土地出让收入仍明显拖累的概率不大。
高瑞东认为,一般来讲,开发商在土地市场拍得土地后,通常需要在60天内支付土地出让金,因此相比土地成交数据,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反映的情况通常滞后1-2个月。4月份土地出让收入降幅的收窄更多与一季度土地成交情况有关。
“今年1-3月,百城土地成交总价收入累计同比降幅为9.0%,相较2022年全年的-23.8%大幅收窄,或对4月的土地出让权收入变动有一定反映。而4月百城土地成交总价收入降福再次扩大至23.7%,将反映在5月的土地出让权收入中。”高瑞东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近日撰文称,第一季度仅12个省份土地出让金实现正增长,多地土地出让金持续下滑,尤其海南、甘肃、重庆、湖北、福建等土地出让金下滑超50%。一方面,在经济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环境下,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居民的购房意愿;另一方面,房企受供应链以及信贷政策影响,拿地意愿不强。
殷剑峰认为,短期来看,3月份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温,因此短期土地财政降幅可能会收窄,但4月房地产又有降温趋势,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至6.2%,第二季度土地财政趋势不容乐观。预计第二季度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负增长,但降幅可能会收窄。
高瑞东预计,未来商品房销售弱复苏下,土地出让收入将在低位徘徊较长时间。从全年来看,预计全年土地出让收入略微回正。
前述多位基层财政局长也预计,疫后稳楼市政策频出,经济持续恢复,预计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形势好于去年。
这从今年中央与地方预算报告中也可以看出。近些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中九成以上来自土地出让收入。今年预算报告预计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7.4万亿元,同比增长0.4%。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曾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宏观经济将持续复苏,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出有利于提振居民信心和居民收入,奠定房地产市场逐步恢复的基础。同时,稳楼市政策将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更重要的是,优质头部房企融资问题将得到解决,房企风险逐步缓释,拿地能力增强。因此,2023年土地市场有望企稳,土地出让收入总体恢复。但从恢复节奏看,可能要在下半年产生明显效果,上半年预计还要进一步观察。
尽管短期来看,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大概率能够止跌。但专家普遍认为,中长期来看,土地财政难以像前些年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殷剑峰认为,长期来看,我国人口增速下行,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突破0值,降至-0.6%,人口增速大幅下滑决定了长期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土地财政冷却,一方面影响城投债的还本付息,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专项债项目的现金流和本息覆盖,同时老龄化加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财政分化。
为了弥补未来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导致的资金缺口,专家建言,核心还是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经济,带动税收等收入增长。另外,可以通过基础设施REITs等,盘活存量资产资源,适度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等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省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当上移部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基层财政负担。另外,继续加大中央、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因土地收入下滑等基层财政“三保”压力。
北向资金净卖出逾13亿元,美的集团、工业富联等获加仓
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美的集团、工业富联、招商银行,分别获净买入3.29亿元、2.69亿元、2.14亿元。2月26日,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3.1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29亿元,连续20日净买入;深股通净卖出21.42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美的集团、工业富联、招商银行,分别获净买入3.29亿元、2.69亿元、2.14亿元。锤子财富2024-02-26 18:08:010000安踏二代掌舵的可隆,能否搭上露营风成为安踏下一个增长点
分析人士认为,二代们逐渐站到台前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看来年轻的90、95后二代要接管庞大的家族企业为时尚早,还需要多多实践、练手。2017年,安踏体育(02020.HK)拿下可隆(KOLON)在中国的经营权时,这个主打户外的品牌在集团里并不起眼。但五年后,可隆在中国户外运动这个赛道里的声量渐显。品牌找来明星刘诗诗做代言,近日又在上海中心位置开设新铺。当日,与刘诗诗一起揭幕的是可隆品牌总裁丁思榕。0000外交部介绍中俄领导人会谈的相关情况
两国元首的会谈坦诚、友好、深入,双方就双边关系、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多边协作以及巴以局势等交换了意见。10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俄领导人进行较长时间会谈,两国元首还就巴以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外交部能否进一步介绍关于会谈的内容?中方如何看待中俄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协调?0000刘俏: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有多大丨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系列之一
中国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一系列推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新动能,这些新动能和它们对应的大量投资为中国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有多大?讨论这个问题时,人们容易陷入情绪化的二元对立,要么乐观,要么悲观,缺少位于两个极端中间的判断。锤子财富2023-08-07 20:50:320000助力实现财政直达,社保卡将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
采用数字人民币,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技术的可编程特性,实现财政直达,也可实现靶向精准的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提升社会保障卡社银联动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