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外资企业达7万家,上海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300亿美元
开放是上海最大优势。近年来,上海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大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从今天(5月11日)召开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300亿美元,在沪外资企业数量7万家,贡献了上海市约1/4的GDP、约1/3的税收、1/2以上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近年来,上海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利用外资呈现逆势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总部经济集聚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07家和538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高效运作,中欧班列“上海号”运行频次不断加密。
开年以来,市领导会见51家跨国公司全球高管,上海市商务委与109批跨国公司企业高层代表进行交流,增强了外商投资信心。一季度,上海高技术产业引进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45.9%。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家,外资研发中心7家,累计分别达到907家、538家。纳入新一批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清单项目达到30个。
除了外商投资,上海产业投资也在持续扩大。今年上海市发布了投资促进“24条”,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53个、总投资2254亿元。上海连续四年举办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累计签约项目850余个,总投资约 1.8万亿元。
同时,上海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自2018年起连续实施六轮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证照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销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经验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今年初推出营商环境改革方案6.0版,积极开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对标改革。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近五年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比上个五年增长50%,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周小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点可能要放在资本市场主力产品
股票、债券、外汇、信贷,以及支付等方面更大程度的市场开放,就要求显著提高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的水平,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6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上海除了贸易和服务方面有很多开放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角色——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要想进一步大幅度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点可能还是要放在资本市场的主力产品。0000欧盟《芯片法案》即将生效!拟将欧洲芯片全球占比提升至20%
欧盟《芯片法案》在本月25日正式获得了成员国代表的最终批准。当地时间7月25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声明称,欧盟理事会批准了“加强欧洲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法规,这是决策程序的最后一步。这意味着《芯片法案》已经完成全部表决程序,在经欧洲议会主席和理事会主席签署后,该法案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将于公布后第三天生效。0001加码在华布局,这些全球巨头的动力为何不减反增?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部分外资的全球化布局发生了调整,而我国仍然保持较强的吸引力。5月18日,工业巨头斯凯孚(SKF)位于浙江衢州的常山生产基地二期正式投产,总建筑面积超5.7万平方米的新工厂将让当地的轴承年产能直接翻倍,其中超过半数业务与汽车相关。“自1912年进入中国以来,我们没有任何离开的想法,而是持续深耕中国,加大本土化力度。”斯凯孚中国区副总裁施波告诉第一财经。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