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理性看待去美元化
最近去美元化的讨论正在全球蔓延。
外管局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在中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近乎为零的水平上升至48%,这一期间美元份额则从83%降至47%,创历史新低。
去美元化似乎正成为趋势性共识。最新进展是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宣布,阿根廷将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稍早前,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呼吁金砖国家用本币结算;上月末东盟开始讨论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问题等。
这是否意味着“美元霸权”走向终结?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容易回答,需带入具体场景才能明辨。
当前去美元化潮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那就是美元荒。美国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美联储的货币紧缩不会很快结束,这警示全球美元荒问题尚无何时结束的确切答案,这意味着一些国家实行去美元化是一种理性之选。
本币结算最为直观的好处是改善各国的货币错配风险。当前美联储的货币紧缩逐渐把全球带入了美元荒,美联储迅速与欧洲、英国、瑞士、日本等央行展开货币互换,满足其双边美元流动性,而其他国家则由于与美联储无此类安排,而面临美元荒。
为此,本币结算就成为了改善美元流动性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进而极大降低由美元荒带来的高跨境交易成本,改善双边贸易条件,缓解了因为货币错配放大自身的美元流动性风险。
中国等正推动的本币结算,首先通过双方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为对方提供本国货币,以支持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人民币在中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占比的提升,反映这种基于货币互换向贸易伙伴输出的人民币,通过金融机构实现了本币回流,完成了人民币的交易闭环,这是本币结算在贸易场景下进行信用创造的土壤。
这使得另一个问题需要关注,即若中国在本币结算中出现大量顺差,就意味着中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获取的其他国家货币,还在中国央行或国内金融系统的账户上,中国需承担持有非美元货币的汇兑损益。毕竟,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非美元货币使用场景有限,可看作是一个风险资产,央行等要么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对冲,要么尽快购买他国产品花掉。
本币结算并不必然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和定价货币的地位,不一定导致“美元霸权”走向终结。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元借助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美国清晰的主权信用发生机制,成为了主要的国际定价货币;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可自由兑换等方面尚存在改进空间,汇率也并非完全市场化定价,这使得本币结算在形式上是去美元化,但在贸易定价上并没有去美元化。
各国依然是将美元作为参照锚来确定本币和对方货币的汇率,因此本币结算可看作是基于美元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要真正去美元化,终结美元霸权,需要本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和汇率的完全市场化,及发达的本币金融市场为贸易伙伴提供风险管理和对冲工具。
国际贸易的美元本位摆不脱特里芬悖论的煎熬,只要美元充当世界货币角色,去美元化就会与之相伴相随。而在走不出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背景下,非美元的本币结算如同双边贸易市场的商业票据化交易,在对冲美元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承担着贸易主体违约风险和汇兑风险。为此,对去美元化现象,我们需要理性对待,不能一味将其绝对化为对抗霸权。
上半年净利润135亿,中海销售额增长30%,超目标完成任务
今年上半年,中海实现销售额1801.8亿元,同比增长30%,权益销售额居行业第一水平,以超越年度增长目标的姿态完成了销售任务。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中海交付完成率100%,实现了135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依旧位于行业前列,逆势增长,实属不易。锤子财富2023-08-29 13:58:540000对台合作“东莞方案”聚焦三大领域,广东支持更多台企入莞
今年上半年粤台贸易额达2810多亿元人民币,台湾从广东获得贸易顺差1970多亿元广东是台胞台商最早登陆、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其中东莞素有“台商大本营”的美誉,在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具备良好基础。0000两款光刻机出口许可被撤销,ASML:影响了对个别中国客户发运设备
ASML2日回应第一财经记者,许可证的部分撤销,影响了向中国个别客户发运相关设备。1月1日晚,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其NXT:2050i及NXT:2100i光刻系统的出口许可证已被荷兰政府部分撤销,将对个别中国客户产生影响。0000雷军称小米造车起源于“危机事件” ,年度演讲将复盘三年历程
小米股价距2024年股价高位20.35港元下跌19.71%。7月16日,小米集团(1810.HK)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预告第五次年度演讲,称将披露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以及三年多时间中的故事。雷军称,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车起源于一个特殊的危机事件。但其中发生了什么?小米又如何应对的?“回顾三年多的造车历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面对何等危机,不被吓倒,就能胜利。”雷军表示。锤子财富2024-07-16 20:43:3300007月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 中国外贸压力未减
我国外贸整体降幅继续扩大。保持正增长的机电产品出口增幅继续回落,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转正为负。其中,汽车出口增长118.5%。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直接影响,我国外贸面临的压力尚未减弱。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