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一季度市场弱复苏,国内奶酪消费仍待“长大”
在经历了2022年的低谷后,妙可蓝多的奶酪生意开始弱复苏。4月26日,妙可蓝多一口气推出了多款非奶酪棒再制和原制干酪产品,产品结构整体呈现“长大”的趋势。
在业内看来,奶酪棒市场面临阶段性饱和,多元化也是奶酪企业突围的主要方向,但从日本等奶酪消费市场的发展经验看,零食奶酪等再制干酪产品更多扮演的是培育市场的角色,未来原制干酪市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022年,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了7.8%,全年实现净利润约为1.4亿元,同比下降了12.3%。2023年一季报显示,单季妙可蓝多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减少20.5%,实现净利润2420万元,同比减少67.1%,其中奶酪业务单季收入8.1亿元,同比减少22.2%,是一季度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妙可蓝多奶酪收入下滑主要是2022年第四季度受到疫情冲击影响导致库存积压,进而影响了2023年一季度的出货。其中1月份奶酪棒出货较少,但2月和3月的环比正逐渐改善。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收入比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3%,处于弱复苏状态,过去2年中,妙可蓝多的第四季度收入均高于次年一季度。

本报摄影记者 任玉明 摄
在业内看来,奶酪市场弱复苏的背后,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有关。近两年,随着零售奶酪品类特别是奶酪棒日益火爆,引来了行业巨头和众多新入局者参与,使得奶酪棒行业进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妙可蓝多当天推出的新产品中,除了一款有机奶酪棒外,非奶酪棒的冷饮、零食和餐桌产品占到主导。
妙可蓝多CEO柴琇透露,未来公司战略将“两条腿走路”,除了通过产品的迭代升级提升奶酪棒的渗透率,同时开辟奶酪的多元消费场景,进入家庭餐桌、餐饮领域,并开辟新的休闲产品等。2022年,妙可蓝多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系列奶酪产品,销售额分别增长54.7%和75.6%。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原材料成本开始下降,奶酪企业的成本压力会逐步降低,但目前国内奶酪棒市场已经阶段性饱和,前三大品牌妙可蓝多、百吉福和伊利的市占率已经达到60%到70%,未来奶酪棒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奶酪品牌需要尽快找到多元化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奶酪消费被认为是国内乳制品消费的新增量市场。此前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人均奶酪消费仅为0.2公斤,相比于日本人均1.2公斤和英法的人均5.5公斤和13.9公斤的消费量,还有很大的空间。
妙可蓝多研发中心首席技术官王和祺(Yamane Rachid)此前曾供职于一家欧洲知名乳企,其业务范围也包括日韩市场。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欧美市场,原制干酪和再制干酪的占比约为80%和20%,但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恰好相反。当前中国奶酪消费才刚刚开始,消费者还主要以更好的口感和更多的营养为关注点,因此未来国内奶酪产品研发依然会以口感和营养为主要方向。
但王和祺并不担心中国奶酪消费的成长速度,在他看来,零食奶酪等再制干酪产品更多是一种消费市场培育,未来中国奶酪市场发展主要还在原制干酪品类的增长上。比如在日本市场,在初期零食奶酪也约占奶酪总消费的80%,但在奶酪消费普及10年后,日本市场原制干酪和再制干酪产品的比例也变的和欧美市场一致。
我国企业信用水平总体平稳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2023年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49.71点,处于近十年来的次高水平,表明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局面下,中国企业信用水平仍保持了整体平稳态势。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最新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显示: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企业信用水平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0000恒大系两股复牌强势,中国恒大一度飙涨超40%
10月2日晚间,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在港交所公告,已向联交所申请由10月3日上午9:00时正起恢复买卖公司股份。10月3日,中国恒大及恒大物业在港交所正式复牌交易,两股双双高开表现强势,中国恒大涨超9%,恒大物业涨近7%。随后盘中,中国恒大一度涨超40%,恒大物业一度涨14%但随后转跌。截至发稿,中国恒大涨超21%,恒大物业跌1.6%。锤子财富2023-10-03 10:54:440002外汇局: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605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890亿元,服务贸易逆差3218亿元,初次收入逆差435亿元,二次收入顺差369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逆差2061亿元,储备资产增加1740亿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