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2

自主可控趋势下国产半导体景气度可期,外部扰动不改“科技-产业-资本”顺畅循环

锤子财富2023-04-23 21:51:491
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明确,未来发展可期。

本周五,市场冲高回落,主要股指普遍调整,部分场内资金顺势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TMT板块大幅下挫,但仍有资金抄底半导体板块。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半导体景气度仍以结构性为主,核心环节国产替代进程提速,是资金持续布局半导体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本周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的有44只基金,其中半导体份额分别增加了19.02亿份,净流入资金19.9亿元,该ETF前期曾被资金减持,如今再获抄底,体现出资金看好国产半导体发展趋势。截至4月21日,10只芯片/半导体主题ETF基金份额达到427亿元,较2021年年初至今增长96%。

长线资金加速布局加仓,机构投资者持续看好我国半导体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半导体国产替代仍是未来长期的高景气赛道,周期下行期蓄能高研发驱动技术突破,奠定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

近日,美国政府又进一步升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力度,据称,美国总统拜登计划于未来几周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经济领域的投资。

实际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具体到半导体,自2019年科创板开市以来,板块的创新制度为集成电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支撑,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产业已有90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完备的全产业链,产业协同发展趋势向好。伴随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推动产业验证、共同研发等方式,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明确,国产集成电路未来发展可期。

90余家半导体年报出炉,设备环节表现亮眼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已有90家半导体行业企业披露2022年年报,七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超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

其中半导体设备领域表现亮眼,拓荆科技(688072.SH)、华海清科(688120.SH)、芯源微(688037.SH)、盛美上海(688082.SH)、北方华创(002371.SZ)等多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100%。

其中,薄膜沉积设备龙头拓荆科技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并摘除证券简称“-U”后缀,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438%;2023年一季报再创佳绩,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74%和552%。

对于营收大幅增长的原因,多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都提及系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在手订单饱满,也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保障,例如,拓荆科技新增订单同比增长95%;中微公司(688012.SH)2022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逾50%。

芯谋研究的研究总监宋长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国内半导体整体发展向上,多家晶圆厂建厂扩产,直接拉动了国产半导体设备需求。现在周期下行期间,制造端有更宽裕时间试用国产材料,有利于国产材料厂商的产品加速导入。”

宋长庚还表示,未来AI应用的需求值得高度重视,今年随着AI应用浪潮的兴起以及更新迭代后的ChatGPT,算力的需求将逐渐成为行业核心需求,云计算的服务器、AI芯片都有可能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细分赛道需求可期,国产替代长期向好

近期半导体行情的活跃表现,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国产替代进程。目前市场对于半导体周期拐点存在一定分歧,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半导体行业成长空间可期、核心成长逻辑是自主可控已经成为市场一致共识。

具体到今年后三个季度,伴随国内光伏、风电、汽车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高速发展,或使得今年半导体景气度仍表现为结构化。

“今年以来,半导体整体需求呈现结构分化的特点,新能源、工业控制、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需求旺盛。公司以FPGA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适应当前工业控制、信号处理、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场景需求的产品订单饱满。在行业和技术发展态势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已经拥有相当的底蕴,整体情况良好。虽然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高度关注、国内厂商与科研人员持之以恒投入等多方合力推动下,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难点痛点正在被逐步攻关,技术进步显著加快,国产替代正不断加速。”复旦微电董事会秘书方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复旦微电是业内历史较久、技术积累较为深厚的芯片设计企业,公司目前已建立健全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和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等产品线,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社保、防伪溯源、网络通讯、家电设备、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信号处理、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2022年复旦微电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5.39亿元,同比增长37.3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0.77亿元,同比增长109.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为10.19亿元,同比增长129.49%。

无独有偶,芯原股份(688521.SH)董事长戴伟民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尽管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近几年不太会有显著增长,但消费电子的增量市场如AR眼镜和VR头盔将在今后3至5年内爆发,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入口。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正在加速通用AI的发展进程,推动各行业AI升级,促进边缘计算的快速创新。其对算力的需求,尤其是对低功耗算力的需求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此外,智慧汽车将成为消费电子的最大终端,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智慧出行将成为AIGC数据流量的一大入口,以及服务变现的一大出口。尽管中国人口红利已逐渐消失,但中国人才红利仍然强大,科技产业将从中受益。”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半导体产业链受外部限制的大背景下,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将是长期主线,具备技术优势、有供应案例的零件、设备、材料龙头公司有望快速提升市占率。当下从产业安全角度,设备、零部件、材料、高端芯片等易“卡脖子”的环节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这些环节也有望获得政策进一步推动。

半导体行业科技-产业-资金循环畅通,资本活水助力产业发展

一级市场同样对半导体等硬科技展现青睐,尤其是在科创板推出之后,进一步激发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据统计,97%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获投7.5亿元,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超过2400亿元。目前已有90家集成电路公司在科创板上市,IPO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200亿元;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21家公司在上市后推出再融资方案,9家公司已完成发行,实际募资230亿元。其中中微公司募资82亿元,沪硅产业、华润微也募资近50亿元。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活跃,科技-产业-资金高效循环,为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上周五,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将限制部分产业对中国高科技等关键经济领域投资。多名权威专家,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对我国相关产业实质影响并不大。中信建投TMT首席分析师武超则认为,限制投资是美国政府的行为,并非产业和企业的共识。TMT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中已经高效分工、深度融合。而现在AI技术等高速发展,新一轮技术创新加速,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而言,开放、合作、互补才能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取得更好的先机。

武超则进一步表示,中国的科技产业链在2018年以来的一轮技术创新中,无论是终端(电动车、物联网终端等)、还是网络(5G)及算力、大数据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储备和积累,同时政府对数字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支持也非常清晰、明确。新技术的快速渗透,更有利于关键技术的加速导入和成熟。

根据《中邮证券半导体行业周报:AI创新赋能各行各业,模型落地持续发酵》,CINNOResearch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半导体项目投资金额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半导体产业延续高投资态势。随着资金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半导体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半导体产业投资内外资分布看,内资资金占比为75.8%,台资占比为23.8%,美资占比规模极小,不足0.02%。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